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信息(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信息(中旬刊)
医学信息(中旬刊)

郭巍

月刊

1006-1959

yxxx88@126.com

029-86690297/9515,010-57415503

710003

陕西西安钟镂邮局15号信箱

医学信息(中旬刊)/Journal Medical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志倡导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学风严谨、学术争鸣。传播交流与手术学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吸收和借鉴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全面提高我国与手术冶疗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葡多酚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和意义

    张新安刘晓丽钟进义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葡多酚(GP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8名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多酚治疗,每天一次200m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另选择20名正常人为健康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健康组查体时的血浆ET-1.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ET-1均较健康人组血浆ET-1显著升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血浆丙二醛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早期糖尿病肾病实验组治疗8周后血浆ET-1(68±4.24ng/L)较治疗前血浆ET-1(115.8±15.5ng/L)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1(106±10.7ng/L)较治疗前血浆ET-1(114±0.9ng/L)下降不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后UAER(70.51±32.17ug/min)较治疗前UAER(112.42±69.11ug/mi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98.30±45.84ug/min)较治疗前UAER(103.15±69.14ug/min)下降不明显(p>0.05)实验组血浆ET-1降低与UAER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升高有关,提示了血管内皮损伤参与DN的发生发展.葡多酚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DN)血浆中内皮素-1含量,具有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DN的肾脏功能起到一定改善和保护作用,为GPC治疗DN提供了理论依据.

    葡多酚糖尿病肾病内皮素-1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106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体会

    姜学高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10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8例恢复良好,中残28例,重残16例,死亡24例.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颅脑损伤诊治体会

    6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分析

    王安民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特点.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60例,探讨其发病年龄、病程、就诊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发病年龄4个月~5岁,就诊时间10min-3个月.60例病例中,5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异物,除1例放弃治疗外,余59例均治愈.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重要依据是病史,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小儿气管异物临床表现

    宫颈癌先期化疗65例临床分析

    王英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进行先期化疗对宫颈癌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5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Ib2期-IIb期)进行了先期化疗后手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有效率达95%,手术切除率达99%.术前进行先期化疗能够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化疗后可使肿瘤体积明显比化疗前缩小或消失,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进行先期化疗可使宫颈癌的分期下降,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无瘤间期,使生存率有所提高.

    宫颈癌先期化疗临床分析

    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MR诊断与临床联系

    田洪梓肖林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MR信号特征以及临床联系,加深对骨坏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复习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MR图像和临床资料,并分类归纳、总结.结果:膝关节周围骨坏死MR信号表现多样,大部分病例与临床病史关系密切.结论:MR可以敏感检测出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病灶,但需要结合临床资料来帮助医师明确诊断.

    骨坏死MR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钙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印国强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钙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无器官功能障碍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血钙浓度,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钙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64.4%(29/45),其往往伴随脏器损伤,对照组无低钙血症发生,且观察组的血钙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钙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易发生低钙血症,脏器损害与血Ca2+浓度相关.对血钙浓度进行检测,适时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钙浓度临床意义

    顺铂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及COC1/DDP细胞凋亡的观察

    蒋静唐良萏阳志宁曾玉华...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可以对找到治疗肿瘤耐药找到证据,对患者的治疗进行预后的判断,成为用药的指导原则.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其都有凋亡的功效,和耐药细胞株进行对比可以得知敏感细胞株明显比其高很多,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DP作用后,COC1、COC1/DDP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获得性耐药可能与凋亡减少有关.

    顺铂上皮性卵巢癌COC1及COC1/DDP细胞

    碎片状QRS波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赵丽华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常规12导联平静心电图中碎片状QRS复合波的出现,具有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本研究发现fQRS波也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电图中,故认为fQRS波是提示心肌缺血的一种标志.方法:随机选取2008~2009年作者单位心内科住院病房患者520名,并给予其心电图、平板运动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等各项检查.假使平板运动、CAG、平板运动/CAG任一结果阳性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并依此来观察fQRS波在诊断心肌缺血时的意义.结论:fQRS在诊断心肌缺血方面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其出现能够预测心肌缺血的存在.

    碎片状QRS波心肌缺血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

    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急救实践训练的临床意义

    周燕群杨志兰王学珍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急救实践训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具体有以下几种:①文字教育方法;②语言讲解方法;③实习带教法;④阶段性培训法;⑤场景模拟训练;方法培训结束时,考核其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统计合格与不合格者,再对训练前、后合格者所占人数百分比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在模拟训练后转运护士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均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拟训练后,各项急救操作技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转运急救模拟训练后临床综合评价各项分值均明显高于训练前,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模拟训练后,护士对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突发急救的应对能力、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护士可以面对不同的急救,进行有效的应对和配合.

    危重症新生儿急救转运实践训练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变化特征

    曾绍琦刘小燕刘小芸蒋燕...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4年来德阳地区3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变化特征.方法:2006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3岁以上MP肺炎患儿200例,比较3个时间段(2006-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MP肺炎的临床表现、胸X线片及治疗转归的变化趋势.结果:①发热与热程变化:共196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占98%,不同时段患儿热程中位数分别为7.1d、8.4d和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呼吸道症状:3个时段患儿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呼吸困难(6.0%,9.8%,16.1%)、寒战(6.8%,11.2%,19.9%)、胸痛(12.1%,15.4%,20.2%)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个时段肺外损害发生率(13.1%、38.1%、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胸部Ⅹ线片改变:主要表现为大片状阴影,2009-2010年30.1%患儿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等肺内并发症,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治疗与转归: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MP肺炎的治疗效果在不同时段间比较,有效率逐渐下降.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发热的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d、4.5d、6.3d,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7.1d、8.6d、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6-2010年德阳地区3岁以上儿童MP肺炎呈现发热时间延长,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发症和肺外损害发生率增加,难治和重症MP肺炎病例明显增多.

    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