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赵瑞芹

月刊

1673-548X

xyz85637883@126.com,jmr@imicams.ac.cn

010-52328677;52328678;52328679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医学研究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外膜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游斌权喻荣辉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室速和室颤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术可治愈室性心律失常,大多数室性心律失常经心内膜导管消融可获得成功,部分室性心律失常位点可能分布在心外膜区域,通常需要进行心外膜消融.本文就近年来心外膜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未折叠蛋白反应参与胰腺癌化疗耐药研究进展

    陈浩朱克祥
    5-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疗耐药是导致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耐药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包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下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外排、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形成等过程,最终导致胰腺癌耐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胰腺癌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改善胰腺癌不良预后提供参考.

    胰腺癌耐药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应激

    肺癌免疫治疗中分离反应的研究进展

    陈可娇陈公琰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应用、发展与兴起,一小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可从中获益.随着对ICIs药物应用后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可引起的典型反应,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比较,ICIs 可引起另一种非典型反应模式,包括超进展、假性进展、分离反应等.与前两种非典型反应模式比较,目前的研究数据对分离反应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回顾一些分离反应的研究,探讨其意义并思考其后续治疗方法.

    肺癌免疫治疗分离反应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晚期前列腺癌免疫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谢敏蒋恩琰郭晓
    13-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期前列腺癌存在预后差、易复发、易转移以及耐药等预后不良的情况,其特点为间质结缔组织显著增生.目前,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时,免疫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免疫活化来实现.既往研究显示,在肿瘤微环境中,患者的预后与其自身免疫反应相关.肿瘤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其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肿瘤间质的主要成分,不仅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还可通过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进而影响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但是,目前关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详述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前列腺癌免疫细胞的调节机制,以期推动晚期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策略.

    晚期前列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治疗

    内镜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席娜丛春莉青兰梁妍...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改进、全民健康意识提升以及肠癌筛查计划的实施,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发生率和早期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内镜成为其检出和诊断的主要手段,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作为该肿瘤局部分期首选方式,其准确性受到广泛认可.尽管国内外指南对结直肠NENs治疗最佳策略仍存在争议.但目前对于直径<20mm、固有肌层未侵犯、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病灶内镜治疗已成为主要趋势,且随着内镜及其辅助技术的发展与延伸,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正在进一步扩大,然而最佳治疗方式尚无共识,根据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非常关键,恰当的选择可达到病灶的完全切除以降低病灶残留和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本文对结直肠NENs内镜及EUS特征和内镜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超声内镜

    CXCL8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谭爽张佳煜王璐韩冰...
    21-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CXCL8(CXC motif ligand8)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肿瘤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之间均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CXCL8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CXCL8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诊断治疗预后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分析脓毒症预后相关核心基因

    汪茜龚睿龙刚宇黄朝林...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潜在核心基因.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到脓毒症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4514和GSE65682,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维恩分析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采用Metascape数据库、RcisTarget包和CIBER-SORT算法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转录因子富集分析及免疫浸润分析.选取数据集GSE5772进行验证,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并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对数据集GSE54514、GSE65682分别进行WGCNA分析,筛选出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绿色"和"棕色"模块,并对两个模块的基因取交集,维恩分析得到20个关键基因.这些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形态调节、单核细胞迁移等通路上.转录因子富集分析显示转录因子ZNF148可能是基因集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进一步通过数据集GSE5772验证,发现基因FGD3、MBP、MSN、RNF130和SETD1B在脓毒症患者中明显低表达(P<0.05).免疫浸润分析表明这5个核心基因均与免疫细胞含量密切相关,其中只有FGD3、MSN和RNF130的表达与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5个核心基因,这些基因与免疫细胞密切相关,其中基因FGD3、MSN和RNF130可能是脓毒症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脓毒症预后生物信息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增强荷载阿霉素的体外血-脑脊液屏障渗透率

    黑玉梅子陈阳滕彬宏...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RVGPR9-SSL)作为递送载体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渗透率的影响,为脑部药物递送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利用前期构建的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RVG-PR9-SSL)作为载体包载 DOX(DOX@RVGPR9-SSL).培养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VEC),在体外构建BBB模型,通过4h渗漏实验、跨膜电阻值(transmembrane resistance value,TEER)测量、扫描透射电镜(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等,鉴定体外BBB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在BBB模型构建成功后,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a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RVGPR9-SSL体跨越BBB后的完整性.通过对比分析脂质体给药前后,BBB的形态以及TEER值,考察RVGPR9-SSL跨越BBB后对BBB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DOX@RVGPR9-SSL的BBB渗透率.结果 RVGPR9-SSL的包封率为97.25%.构建的BBB模型的TEER值均>200Ω·cm2,并通过SEM观察到BMVEC细胞排列紧密,存在着明显的紧密连接,说明体外BBB模型成功建立,可用于考察BBB渗透率.DOX@RVGPR9-SSL4h累积BBB渗透率>10%,显著高于游离DOX的4h累积BBB渗透率.给药后BBB与DOX@RVGPR9-SSL均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结论 RVGPR9-SSL可以显著提高所包载的DOX的BBB渗透率,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前景的脑部药物递送载体.

    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血-脑脊液屏障累积渗透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术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单组率Meta分析

    叶鹏朱姗姗陆支越蔡业军...
    36-4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使用双膦酸盐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种植术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发生率,为临床评估相关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纳入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发表的关于使用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或种植术后发生MRONJ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种植体早期失败率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口服BPs患者植入1182颗种植体,静脉注射BPs患者植入79颗,共计1261颗种植体.口服BPs患者合并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1.7%(95%CI:0.3%~3.9%),MRONJ发生率为0.静脉注射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0,MRONJ发生率为5.6%.结论 口服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术后MRONJ发生率低,与健康人群基本相当.静脉使用BPs患者种植术后发生MRONJ风险较高,临床适应证选择应慎重.

    双膦酸盐药物种植体早期失败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ta分析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的相关特征分析

    石奕虹李晶王敏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的常见症状和伴随疾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将血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的患者列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组(H组),共151例;血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的患者列为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脑梗死组(N组),共86例,比较两者的症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脑梗死患者中,H组患者的年龄大(P=0.049)、男性多(P=0.002),具有吸烟史(P=0.025)、糖尿病(P=0.008)、高脂血症(P=0.034)、叶酸缺乏(P=0.002)并伴随认知障碍(P=0.009)、语言障碍(P=0.043)的比例高.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P=0.023)、糖尿病(P=0.018)、叶酸缺乏(P=0.026)、认知障碍(P=0.019)均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患者表现为老年,多数合并患有糖尿病、叶酸缺乏和认知障碍.

    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