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A与DSA在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对照效果观察

    王琦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诊断中应用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患者展开研究,均实施CTA、DSA检查,分析两种方案检出率,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的诊断效能,统计不同分级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结果:CTA检查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检出率为72.65%,DSA检查检出率为73.50%.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灵敏度为97.67%(84/86)、特异度为96.77%(30/31)、准确率为97.44%(114/117)、阳性预测值为98.82%(84/85)、阴性预测值为93.75%(30/32),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68.DSA检查检出血管狭窄共585支,CTA检查检出血管狭窄共578支(98.80%);DSA检查检出冠脉斑块共126处,CTA检查检出冠脉斑块共116处(92.06%),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与DSA在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诊断中准确率、灵敏度均较高,但DSA检查属于有创性操作,而CTA具有无创、安全等特点,因此可应用在早期筛查中,为临床诊疗提供高质量参考.

    CTADSA冠状动脉斑块血管狭窄诊断效能斑块性质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王静李博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术前超声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特点,并对小肠间质瘤的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术前定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间质瘤的术前超声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提示11例考虑肠道来源,5例肿瘤为妇科来源,2例未提示来源,2例漏诊.术中发现所有肿块均来自小肠,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小肠间质瘤.结论:超声对于典型的小肠间质瘤即可准确诊断,并能对肿瘤有无周边脏器的侵袭及腹盆腔积液做出提示,但对于部分女性患者,在超声图像上与妇科肿瘤较难鉴别,需着重扫查肿块与子宫附件间的关系及血供来源,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小肠间质瘤超声诊断妇科肿瘤胃肠肿瘤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探讨

    张连圩陈有佳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MS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的效能;分析MSCTA对不同狭窄程度与分型心脏血管狭窄的检出率.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共检出心脏血管狭窄62例,其中1例漏诊,1例误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8.39%、96.15%、97.73%,与DSA检出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7).MSCTA和DSA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管管腔A、B CT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分析证实,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软斑块检出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而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0.05).结论:MSCTA应用于心脏血管狭窄诊断中的效能较佳,且能实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值得推广应用.

    心脏血管狭窄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病情严重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建民
    167-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判断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于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术前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判断TNM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判断非小细胞肺癌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3.75%(67/80)、80.00%(64/80)、82.50(66/80),与手术病理检查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 值=0.734、0.699、0.711).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手术病理TNM分期一致性

    卵巢囊腺瘤的MR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彩云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囊腺瘤的MR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为卵巢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卵巢囊腺瘤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放射科接受MRI检查,对MRI诊断结果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35例卵巢囊腺瘤患者中,经MRI检查确诊的有33例,MRI检查准确率为94.29%(33/35),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卵巢囊腺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18例浆液性囊腺瘤、13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子宫内膜样囊腺瘤,MRI检查2例黏液性囊腺瘤被误诊为浆液性囊腺瘤.MRI检查卵巢囊腺瘤不同类型检出率同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类型卵巢囊腺瘤在MR影像与病理表现上均可显现出差异性.结论:应用MR影像能够准确诊断卵巢囊腺瘤,且不同的病变类型存在不同病理特征,根据诊断结果为临床鉴别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借鉴,值得推广.

    卵巢囊腺瘤MR影像诊断病理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潘元飞王阳阳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射阳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4年2月收治的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2例,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效能,分析其对恶性、潜在恶性及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该三类肿瘤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98.39%、灵敏度100.00%、特异度96.00%;在肿瘤性质分析上,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对恶性/潜在恶性、良性肿瘤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89%、灵敏度93.10%、特异度87.50%.恶性/潜在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肿瘤直径、边缘、内部、钙化、周围浸润、强化、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效能高,能准确定性,且不同性质肿瘤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恶性潜在恶性良性影像学特征

    高频超声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胡月群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句容市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00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患者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径(D)及血流量(BFV),统计内瘘成熟、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时间、内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患者D、BFV水平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D均大于术前,BFV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内瘘成熟81例,未成熟19例;内瘘成熟的患者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D大于内瘘未成熟患者,BFV水平高于内瘘未成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未发生并发症患者83例,发生血栓形成或狭窄患者17例;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肱动脉、桡动脉和头静脉D水平大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桡动脉和头静脉BFV水平高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中应用高频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估其血管内径及血流量情况,并能反映内瘘成熟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高频超声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血管内径血流量

    多维互动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超声诊断见习课程的初探

    季阳王朝歆赵晖刘艳...
    179-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维互动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超声诊断见习课程的价值.方法:将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见习的2021级及2022级卓越研究生班的60名学生,按照抽签结果,分为采用多维互动课堂与虚拟仿真超声相结合教学法的实验组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两组以教学满意度评价及期末读图考核评估来检验教学效果.结果:教学满意度评价显示,实验组较之于对照组,在教学形式上更新颖,学生接受度高;在教学内容上更丰富,易于学生理解;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期末读图考核评估上,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15.2±2.61)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13.8±2.31)分,实验组的读图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多维互动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超声诊断见习课程上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法,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需要进一步探索推广效率更高,效果更优秀的教学模式.

    多维互动教学虚拟仿真技术见习课程超声诊断学

    超声引导下胭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以下手术的应用

    王日连黄爱儿曾舒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B超引导下胭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以下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2月东莞市寮步医院收治的膝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麻醉前(T0)、麻醉后 10min(T1)、30min(T2)、1h(T3)、2h(T4)、6h(T5)、12h(T6)、18h(T7)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评分、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在T1时的收缩压、舒张压(DBP)均高于对照组.T1时心率(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3时的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6时DB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5、T6、T7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除有止血带疼痛反应,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尿潴留、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各项不良反应.结论:B超引导下胭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虽然起效比较慢,但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术后即可进食,是椎管内麻醉或者插管全麻的一种替代方法,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股神经坐骨神经膝关节以下手术腰硬联合麻醉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研究

    祁煜
    186-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RUS-PB)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8例疑似PC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RUS-PB检查与血清PSA检测.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对比不同诊断方式诊断PCa的效能.此外,对比PCa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PSA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PCa患者血清PSA水平.结果:TRUS-PB共检出PCa阳性42例,13例漏诊,3例误诊;血清PSA共检出PCa阳性36例,20例漏诊,4例误诊;两项联合共检出PCa阳性55例,漏诊2例,误诊5例.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TRUS-PB联合血清PSA诊断PCa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15%、89.71%,均高于TRUS-PB的75.00%、76.47%与血清PSA的61.54%、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水平均高于阴性组,而F/T-PSA水平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PCa患者血清T-PSA、F-PSA水平均高于I~Ⅱ期,而F/T-PSA水平低于I~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US-PB联合血清PSA诊断PCa的效能较佳,其中血清PSA水平可为PCa患者临床分期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前列腺癌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