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肺血管参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

    谭宏文黄华省罗鹏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肺血管参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97例为AECOPD组,另外选取1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比较AECOPD组与对照组的CT肺血管参数差异,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ECOPD患者的CT肺血管参数进行比较,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AECOPD患者的CT肺血管参数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ECOPD患者CT肺血管参数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AECOPD组的肺小血管面积百分比(%CSA)、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和主动脉直径比值(PA/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CSA、FEV1%、FEV1/FVC低于轻中度组,PA/A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ECOPD患者%CSA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性(P<0.05);PA/A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A、PA/A联合诊断的AUC值高于%CSA、PA/A单独诊断(P<0.05).结论:%CSA、PA/A等CT肺血管参数和AECOPD病情进展联系紧密,且对于AE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评估作用,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CT肺小血管面积百分比、肺动脉和主动脉直径比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严重程度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儿童预后评估的纵向研究

    宋琴王吉魏春雷曹福志...
    74-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常规颅脑MRI阴性的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ID/GD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和儿童康复科就诊的ID/GDD患儿30例为ID/GDD患儿组,以本院相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颅脑MRI常规序列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于康复干预前后进行不同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测定,比较ID/GDD患儿组与对照组脑白质FA值差异,以及ID/GDD患儿组康复治疗前后FA值差异.结果:ID/GDD患儿组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枕叶、额叶、颞叶、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内囊后肢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GDD患儿组治疗后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枕叶、额叶、颞叶、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胼胝体压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为常规颅脑MRI阴性的患儿提供定量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科学依据.

    儿童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CT影像组学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后分析

    尹潇蒋为吴燧峰潘颖奇...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炎抗感染治疗前的胸部CT影像,通过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模型判别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对症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3月江苏省荣军医院收治的长期卧床老年HAP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出现肺炎症状后、抗感染治疗前均进行过CT扫描,其中院内随访3个月仍发生2次及以上肺炎的患者39例,不发生或发生1次肺炎的患者37例.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共53例患者,测试集共23例患者.使用ITK-SNAP在CT图片半自动勾画感兴趣区(ROI),然后利用FAE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最终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心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合上,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608和0.604.在测试集上,模型的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644、0.652.结论:基于胸部CT影像图像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可以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HAP的预后判断上起到辅助作用.

    影像组学长期卧床院内获得性肺炎预后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梁小燕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佛山市口腔医院收治的5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征象及实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维超声及实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患者的形态、包膜、边界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内部回声、微钙化方面的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病灶形态、包膜完整性、边界是否清晰等信息鉴别良恶性,减少漏诊、误诊风险,从而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腮腺占位性病变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良恶性鉴别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刘庆姜建军于霞
    84-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与高频超声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18例疑似PTC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与高频超声检查,以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所有患者的诊断检出结果与相关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118例疑似PTC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阳性75例,阴性43例,高频超声检出阳性67例,UE检出阳性67例,联合检测检出阳性75例;联合检测的准确率91.53%、灵敏度93.33%高于高频超声的79.66%、78.67%与UE的81.36%、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直径大小、边界、形态、血流分支、后方衰减、供血情况、阻力指数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弹性成像中恶性组超声弹性评分及弹性系数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UE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PTC的准确率较高,能够有效分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PTC的诊断方案提供新思路.

    受试者工作曲线超声弹性成像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

    CT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姜繁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实验组对患者进行CT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仅进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评判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及阳性、阴性患者的灌注参数,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图片.结果:实验组中共有阳性病例21例,阴性病例9例;而对照组则包含阳性病例19例,阴性病例11例;实验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与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脑血管病变,也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CT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价值分析

    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磁共振成像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效能比较

    郭海滨吉美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磁共振成像(DCE)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采用DWI、DCE进行诊断检查,以术后(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组诊断结果.结果:DCE检查的灵敏度64.29%,特异度75.00%,准确率66.67%,DWI检查的灵敏度84.29%,特异度85.00%,准确率84.44%;两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低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容积转移常数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速率常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CE成像相比,运用DWI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与病理学的检查结果一致度更高,价值更显著.

    弥散加权成像增强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癌诊断效能

    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去骨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张何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双能量CT血管成像(CTA)去骨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2024年5月于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分组,接受传统CTA减影去骨成像检查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双能量CTA去骨成像检查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获取检查相关参数,并通过判断大血管密度、小血管清晰度以及分支血管级数,将CTA检查结果分为1~5个级别并分别计数,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去骨时间、放射剂量等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1、2、3分患者少于对照组,4、5分患者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去骨时间、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双能量CT去骨技术的应用,能提供质量较好的图像,且去骨时间更短,可减少放射剂量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头颈血管成像检查效率,为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参考.

    头颈部CTA减影去骨双能量CT

    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低碘量注射在冠心病CTA诊断中的价值

    王东平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低碘量注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24年1月—6月收治的1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西门子双源CTA检查,根据不同扫描管电压及碘对比剂量分为两组(各550例).试验组管电压为80kV、注射350mg/mL碘海醇50mL,参照组管电压120kV、注射370mg/mL碘海醇50mL,比较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图像CT值、剂量参数.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升主动脉段CT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像噪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图像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剂量长度乘积、CT容积剂量指数、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门子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低碘量注射在冠心病CT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对患者更加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心病双源CT低管电压低碘量对比剂CT血管造影

    双层探测器光谱CT结合双低对比剂在肠系膜上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陈其龙叶启君
    101-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结合双低对比剂在肠系膜上动脉(SM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全腹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比剂剂量、流速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34)对比剂剂量为90~100mL、流速为4~4.5mL/s,双低组(n=34)对比剂剂量为60~70mL、流速为2.5~3.0mL/s.比较两组CT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客观与主观评估的差异.结果:双低组对比剂碘摄入量、有效辐射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CT值以及对比度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keV双层探测器光谱CT结合双低对比剂扫描CT值以及CNR、SNR水平均高于60、80、100、120keV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keV双层探测器光谱CT结合双低对比剂能提高SMA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且能减少对比剂摄入和有效辐射量,安全性良好.

    肠系膜上动脉双层探测器光谱CT低剂量低流速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