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估与治疗方法

    贾骏雷千乐江琴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非自杀性自伤的评估工具及其信效度 、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评估工具主要包括综合评估 、功能评估和行为评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去证明.未来研究应当结合本土化行为和认知特点,增加循证研究,发展出适合东方文化的非自杀性自伤理论.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估量表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禅修现象反思

    李微光徐光兴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心理学对禅修的研究已从理论探讨 、临床功效扩展到作用机制和技术借鉴等方面,同时国内心理咨询师开始广泛参与禅修.站在心理咨询行业专业发展的立场,讨论心理咨询师参与禅修给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带来的影响,参与禅修有利于心理咨询技术本土化,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心理素质提升,但过度参与和宣传禅修,可能会模糊心理咨询专业形象,可能妨碍心理咨询师真正的成长.最后提出心理咨询师应区分心理咨询与禅修,坚守心理咨询专业的独立性,同时区分正念训练与禅修,更多推广正念训练.

    心理咨询师禅修正念个人成长

    医院投诉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高琴季文祥顾彬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某地级市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582例投诉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医院投诉事件的原因包括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177例,占比30.41%)、医院服务(164例,占比28.18%)、医院管理(94例,占比16.15%)、患者原因(80例,占比13.75%)、诊疗技术(67例,占比11.51%).对此,从医院 、患者 、第三方机构这三个责任主体层面分别提出防范对策,主要包括:(1)医院应加强管理 、提升服务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患者满意度;(2)通过宣传 、沟通等方式平衡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3)卫生主管单位应提高患者就医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医院对外包单位应加强约束.

    医院医疗投诉医患关系

    "抗疫日记"对新冠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工作的影响研究

    彭剑英高淑平邢利民王洁...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抗疫日记"对新冠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工作状态的影响,便利选取某院首批参加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4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施"抗疫日记"干预方案,于干预前和干预21天后采用中文版自我和谐量表 、中文版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中文版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评价.干预后,护士的自我和谐状态 、职业认同感及工作投入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且日记公开发表组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显著高于未公开发表组(P<0.05)."抗疫日记"可改善抗疫一线护士的自我和谐状态,提高其职业认同水平,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新冠肺炎抗疫日记工作投入自我和谐职业认同感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医患矛盾分析

    崔丽伟周建裕朱书平张玉杰...
    63-6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加剧.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完全理性 、完全信息 、效用最大化 、偏好一致性以及自利性这5个重要的基础性假设,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即医生决策行为违背完全理性 、医疗服务过程存在信息负担 、医嘱依从性影响医疗服务效果 、参照点影响医患双方偏好以及医患双方缺失利他主义精神.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以减少因非理性行为而产生的医患矛盾.

    医患矛盾行为经济学医疗服务

    走进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医患沟通需求的质性研究

    杨微微袁杰徐萍萍李亚玲...
    66-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对医患沟通的体验和需求,2019年7月 ~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十堰市某三甲医院的15名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化个人深入访谈,根据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并使用Colaizzi七步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并凝练主题.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对住院期间医患沟通的需求分别为:获得医护尊重 、专业信息支持 、医患互动参与 、医患相互信任.结论为建议基于癌症患者对医患沟通的需求,构建双向互动型医患沟通模式,协助医护人员增加与患者沟通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生存质量.

    癌症患者医患沟通质性研究

    人体试验受试者身体权的伦理省思与立法回应

    李憣刘冠合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新技术背景下的人体试验对受试者身体的入侵日益严重,本体性 、主体性 、身份性伦理都面临空前挑战,故而有必要进行身体伦理的哲学省思,以便立法予以适当应对.身体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在风险旋涡之下采取生命至上还是自由至上原则,应在身体和自由统一的基础上坚持生命至上.《民法典》有关人体试验的规定回应了身体伦理的实践关切,特别是所设计的人体试验伦理和法律综合为治法定模式,使得"依法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成为人体试验合同的有效条件,克服了重大实践难题.

    人体试验身体权身体伦理

    精神障碍医疗诊断回避制度研究

    万传华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障碍患者医疗诊断回避制度源于司法审判回避制度,是程序正义理念在非诉讼领域的应用.医疗诊断回避制度实质是事前程序性纠错机制,旨在通过禁止性规定达致理想的实体正义.在人类漫长的医疗实践中,诊断回避制度出现较晚且限于特定的精神障碍诊断领域缘于其以美德 、关怀为核心的现代医学伦理原则吸纳了个体接受医疗服务过程的程序正义要求.比较而言,医疗诊断回避制度不及诉讼回避制度的立法定位和价值高 、适用领域和范围广 、内容和程序完善 、理论和实践成熟.该制度健全须汲取其他领域回避制度的合理成分以恢复其立法预设功能.

    医疗诊断回避制度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程序正义实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