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奥斯勒的生命书写及其叙事意义

    张广清朱鸿飞杨晓霖
    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具有强大的人文和人际功能,它能促使主体之间更有效地实现认知上的共识.居丧者的哀伤历程和罹患疾病的患者接受自己生病身份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通过见证、续写或改写故事来重构人生意义的过程.从奥斯勒创设天堂来信帮助作为居丧者和患者的妻子格蕾丝克服心身疾痛这个故事,发现叙事素养能够帮助临床语境下的多方主体之间构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从叙事医学的角度而言,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与可能性的艺术”的基础上,医学实践可以理解为需要科学技术知识和叙事人文素养合力的“应用型科学和关系性艺术”.

    叙事医学医学艺术叙事素养关系构建

    援鄂护士抗疫叙事日记的个案研究

    郭芮彤孟彩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象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将生命故事呈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个体叙事的微观心理,为维护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线医护个体的身心健康与预防应激障碍提供参考框架.使用叙事心理学“部分—内容”分析方法,在新冠疫情期间援鄂抗疫护士的日记中,选择高心理弹性叙事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发现应对身心压力的心理弹性的动态过程:一线环境的5种压力源引发个体产生5种身心负性反应,由外部环境、个体内部及二者互动的3个维度、13个类别、29个弹性因子共同提供保护.援鄂护士心理弹性具有三维度结构,以及回避、问题中心、情绪中心、文化4种组合的应对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弹性叙事心理学生命故事

    生命健康视野下的叙事闭锁

    杨晓霖田峰张广清
    10-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弗里曼的叙事闭锁理论出发,将“叙事闭锁”重新定义为“将自己禁锢在停滞的故事空间里,无法吸纳推动叙事进程向前发展的生命状态”,并将其进一步分为职业型、创伤型、疑虑型和老年型四种类型.叙事闭锁不仅在老年人群中高发,在其他年龄阶段人群中也不少见,以至于人生故事提前进入结束状态或者处于无法更新的停滞状态.对叙事闭锁者开展叙事介入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叙事素养,重启再次体验和阐释人生的按钮,赋予他们由内而外突破闭锁的能量.当人处于一种叙事稳定性和叙事开放性的平衡状态之中时,主体经历的就是一种健康和谐的生命进程.

    叙事医学生命健康叙事叙事闭锁叙事素养

    论医学仁爱的条件性与有限性

    严金海黎可盈高婧艾勇琦...
    16-2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仁爱”是医学道德性质判断的一个常见命题,然而,基于对现实的思考,从个体自爱与爱他人的关系、医学对社会成员的选择性帮助是常态、人类的利他行为表达有诸多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医学仁爱的条件性,又以医学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共情及其两面性、其他医疗资源的稀缺性等角度论证了医学仁爱的有限性.限于医学仁爱的条件性与有限性,需要进行医学德性隐喻祛魅、理解医学道德的有限性,且只有在全社会、医疗卫生系统和公众之间构建和施行其系统的道德行为准则,才能使医学回归其职业德性要求.

    仁爱医德有限性

    临床医患关系中患者的“失语”

    张肖阳孔舒肖巍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医患关系中的患者“失语”现象是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话题.美国哲学教授希尔德·林德曼借助《海斯汀斯中心报告》中的临床案例,结合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分析发现在临床医患关系中,为医生专用的临床语言并非总是为患者服务的,有时会把患者带入“语言的郊区”,导致患者的“失语”.实际上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丰富性、不规则性、跨时空性等特征,体现出各种社会和人群的差异.因而,医患之间必须在互动的语言游戏中相互学习,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倡导的“关系自主性”亦可为解决患者“失语”问题提供借鉴.

    临床语言患者“失语”语言游戏医患关系伦理学

    安宁共同照护模式在临终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

    杨丹丹徐菊玲王雅雯莫雯琪...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我国台湾地区安宁共同照护模式的概念、安宁共同照护模式的发展概况、安宁共同照护模式的功能、安宁共同照护模式团队成员的构成、安宁共同照护团队成员和原治疗团队成员的职责以及安宁共同照护模式下患者的转介标准流程图,分析并归纳医院实施安宁共同照护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总结了安宁共同照护模式在临终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从而为国内开展安宁共同照护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推动我国的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安宁疗护安宁共同照护模式癌症患者

    新冠疫情对安宁疗护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陈芷谦郭巧红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新冠疫情期间安宁疗护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和梳理新冠疫情对临终患者和家属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新冠疫情期间安宁疗护团队工作模式发生的转变和团队成员面临的身心压力,并对此背景下安宁疗护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安宁疗护团队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临床应对策略及在生理支持、心理支持、人文关怀和哀伤辅导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强调了在我国普及安宁疗护的重耍性和必要性,为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拳者.

    安宁疗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终患者

    感知/亲历医疗暴力医生的内向和外向反应——基于浙江调研数据的分析

    王淑红孙泽生
    32-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行设计量表并收集浙江省36家医院671名医生有效问卷,使用方差分析方法探讨感知/亲历医疗暴力的医生群体的内向和外向反应特征.研究发现,三级医院医生亲历医疗暴力比重显著高于基层医院.高医疗暴力发生率产生削弱医生工作积极性和子女学医支持度,并提升其高风险患者识别意愿的内向反应(P<0.05).亲历医疗暴力医生感知的医疗暴力发生率高于未亲历暴力医生,且有更消极的内向反应和对于医疗暴力法律环境及医疗卫生改革政策更负面的外向反应(P<0.05).接受反医疗暴力培训、了解暴力防控流程医生的内外向反应较为正面.

    医疗暴力医生内向反应外向反应

    产科医护人员在围产期死亡事件中不良体验的应对进展

    宋莉娟胡捷波袁长蓉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产期死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对丧亲家庭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对产科医护人员带来很多不良体验和深远影响.围绕个人相关因素和文化背景因素对产科医护人员在围产期死亡照护体验的影响进行分析,概括分析了产科医护人员在围产期死亡事件中的情绪创伤等不良身心体验,从产科相关专业的教育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针对性的政策制定与制度保障、多层面的社会支持等论述产科医护人员应对围产期死亡事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该领域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围产期死亡产科医护人员不良体验

    基于服务场景的中国医务社工角色探讨

    陈楚倩程国斌张蕾周宁...
    40-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定义中国医务社工的角色内涵与工作职责十分必要.基于入院前、急诊、门诊、住院、出院与安宁疗护六个不同医疗服务场景,仔细梳理并描述医务社工的角色与职责,体现医务社工的角色价值,推动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医生与护士,乃至医务社工自身对该职业的理解与认同.此外,对应不同场景下医务社工的角色与职责,提出该群体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并就如何确保此类知识与技能被中国医务社工牢固掌握提出有关教育与培训的建议.

    医务社工服务场景角色与职责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