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床医患关系中患者的“失语”

临床医患关系中患者的“失语”

The Patient's Voicelessness in Clinic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扫码查看
临床医患关系中的患者“失语”现象是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话题.美国哲学教授希尔德·林德曼借助《海斯汀斯中心报告》中的临床案例,结合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分析发现在临床医患关系中,为医生专用的临床语言并非总是为患者服务的,有时会把患者带入“语言的郊区”,导致患者的“失语”.实际上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丰富性、不规则性、跨时空性等特征,体现出各种社会和人群的差异.因而,医患之间必须在互动的语言游戏中相互学习,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倡导的“关系自主性”亦可为解决患者“失语”问题提供借鉴.

张肖阳、孔舒、肖巍

展开 >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 100084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4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临床语言 患者“失语” 语言游戏 医患关系 伦理学

2017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17ZXA00220YJAZH108

2020

医学与哲学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医学与哲学

CSTP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14
ISSN:1002-0772
年,卷(期):2020.41(23)
  • 6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