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周巧徐尤年赵睿含崔楠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为临床表现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作为一种与过敏性疾病、癌症等相关的细胞因子,近年在支气管哮喘相关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TSLP介导的辅助性T细胞2型炎症反应可通过某些信号途径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不同TSLP亚型的作用不同,且TSLP参与哮喘的过程涉及多种激活途径.以TSLP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开发出多种有效形式,如抗TSLP单抗与双抗,有望成为治疗哮喘的重要药物靶标.

    哮喘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炎症

    血管性痴呆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卢美住杨茜周哲屹郑娜...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类型,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神经炎症对血管性痴呆有重要影响.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控神经递质和肠道代谢产物调节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炎症;肠道菌群组成异常也会增加肠道屏障的通透性,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进而破坏血脑屏障,加重神经炎症,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益生菌可减轻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调节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新方法.

    血管性痴呆肠道菌群脑-肠轴

    PTEN/NF-κB信号通路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文熙文青李智恒蔡雪妮...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广泛存在慢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反应是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炎症细胞死亡方式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与核因子κB(NF-κB)在肾脏疾病中参与细胞焦亡的发生过程,且PTEN与NF-κB可能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其中,NF-κB在调节细胞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对有害细胞刺激的第一反应者,而靶向抑制NF-κB是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全面研究PTEN/NF-κB信号通路在急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机制将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治疗肾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肾脏疾病细胞焦亡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Parkin及其底物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晓放陈士玲芦小单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Parkin作为E3泛素连接酶广泛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Parkin蛋白包含多个功能性结构域,在通过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的激酶1(PINK)/Parkin泛素化选择性调节线粒体自噬的基础上,其还具有促进代谢基因转录进一步调控代谢的功能.由于Parkin作用底物氨酰基转运RNA合成酶复合物相互作用多功能蛋白2(AIMP2)在帕金森病中异常积累,可选择抑制AIMP2积累的方式作为该病的治疗靶点;在Parkin缺乏症癌症治疗中,选择关键代谢酶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抑制剂治疗癌症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虽然Parkin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底物尚未明确,但通过注射线粒体抗氧化剂提高PINK1/Parkin的表达,可逆转由高血糖诱导的线粒体异常状态.因此,进一步研究Parkin作用底物在不同疾病中的功能,对寻找明确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帕金森病糖尿病肿瘤线粒体功能障碍Parkin转录因子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舒心涂晓娟陈旸李玲玉...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免疫系统、自身抗原以及多种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引发,与感染、外伤、环境及药物等诱发因素相关.长期以来,对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细胞,但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各种自身抗原在某些T细胞的活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生物科学及医学技术的进步,先天性免疫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及内皮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被证实,这些新进展不仅为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还为其靶向治疗提供了研究方向.

    银屑病发病机制靶向治疗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

    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异常与相关妊娠早期疾病的研究进展

    邹文杨菁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妊娠中,早期胎盘的形成和发育通过绒毛外滋养细胞(EVTs)对蜕膜和母体子宫肌层的侵袭实现.EVTs对母体子宫的侵袭是非特异性的,不仅可侵入母体子宫的结缔组织重塑子宫螺旋动脉,还可侵入母体子宫内的其他结构,包括子宫壁内的腺体、静脉和淋巴管等.EVTs对母体子宫侵袭不足与一系列妊娠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均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因此,充分了解EVTs的侵袭功能和途径可以为理解正常胎盘发育过程中EVTs的侵袭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因EVTs侵袭异常导致的相关妊娠疾病(如复发性流产、先兆子痫和输卵管妊娠)研究提供新思路.

    妊娠疾病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胎盘

    雌激素介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宇慧武俊丽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腺肌病是一种雌激素相关性疾病,其病理实质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异位至子宫肌层.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仍是妇科学界研究的重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子宫腺肌病细胞迁移、肌层侵袭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而雌激素可能是子宫腺肌病EMT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具体调控途径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雌激素受体、特异性蛋白、生长因子、细胞黏附相关分子、诱导转录因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等的异常表达.因此,抑制雌激素介导的EMT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策略.

    子宫腺肌病雌激素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肝星状细胞调控的肝纤维化治疗机制相关研究概述

    牛媛媛汪龙德毛兰芳胥文娟...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多种急慢性肝病进一步发展至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必经阶段,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肝星状细胞(HSCs)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显著驱动因素,调控HSCs激活前的干预阶段(预防或抑制HSCs激活)、HSCs激活后的中间阶段(促进HSCs表型转化与免疫清除)及HSCs衰退的后期阶段(促进HSCs凋亡与诱导HSCs衰老)等分子生物学过程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策略之一.重视HSCs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可为肝纤维化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干预策略的确立提供新思路.

    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表型转化

    循环微RNA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现状和挑战

    范琳媛刘朝晖卢丹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活跃期患者,其发病率高、病变广泛.因腹腔镜操作受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常具有延迟性,导致患者错失最佳诊治时机,所以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非侵入性、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方法.微RNA(miRNA/miR)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敏感性高、不易降解等特点,极易在组织中被检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液中,miR-125b、miR-17、miR-122、miR-199a和miR-200家族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

    子宫内膜异位症微RNA生物标志物循环血液

    乳腺癌及乳房重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

    孙鹏程彭庆龚燕思李鳕莎...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随着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但肿瘤本身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评估乳腺癌及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了解治疗的预期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但目前关于我国乳腺癌及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仍较少,且评估量表大多是对国外量表的引用和翻译,缺乏适用于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因此,未来不仅要积极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还应加快研发适合我国乳腺癌人群的生活质量量表.

    乳腺肿瘤乳房重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