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异性氨基酸代谢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付成伟张勇董金凯张景云...
    2139-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代谢组学研究在肿瘤领域深入展开,其中前列腺癌特异性氨基酸代谢的差异性改变已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某些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缺乏,会对前列腺癌细胞代谢产生特异影响,但对正常细胞却无影响,因此根据特异性氨基酸代谢的差异性行靶向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未来深入了解前列腺癌细胞中的氨基酸代谢变化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探究前列腺癌的病因、寻找新的靶向标志物以及制订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前列腺癌氨基酸代谢线粒体丝氨酸肌氨酸

    阴道微生物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李明蔚王建东
    2145-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并进展为宫颈癌的必要条件.阴道微生物是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的关键因素,阴道微生物紊乱可引起多种生殖道相关疾病.阴道微生物可影响HPV感染与转归,且与宫颈病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阴道微生物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宫颈病变的发病机制,为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实现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患者的个体化诊疗策略.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变阴道微生物宫颈癌

    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驱动基因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徐乐乐彭浩
    2152-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数年中,针对靶向致癌基因驱动程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使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从传统的细胞毒性治疗逐步转变为以肿瘤分子分型为主的靶向治疗.目前,临床上常规推荐对诊断为肺腺癌的患者进行驱动基因检测,针对存在确切驱动基因改变的患者,则可优先选择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已发现多种NSCLC相关突变基因,但其中存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并不多.分析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驱动基因靶向治疗靶向药物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刘师序熊梦冉夏坤李光熙...
    2159-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异常引起的罕见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号中断,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异常,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清除减少是PAP最常见的发病机制.PAP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状态及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血清GM-CSF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确诊PAP,必要时还需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开胸肺活检.除常规全肺灌洗治疗,GM-CSF疗法、他汀类药物亦对PAP有效.对PAP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深入探索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巨噬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冯洋杨华彭瀚向欣...
    2167-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畸形,主要由非正常发育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衔接形成短路造成畸形血管团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bAVM可引起出血、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颅内出血是bAVM最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导致b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血管构筑学特征和基础生物学是目前bAVM破裂出血的研究热点.未来应针对b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减少bAVM破裂出血的治疗策略,以避免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

    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危险因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缝牵引成骨术中的研究进展

    邓海侠宋涛
    2173-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缝牵引成骨术(SDO)是一种充分利用骨缝生长潜力的手术技术,可减少手术创伤,但常因骨缝内新生骨量不足导致治疗周期延长、术后复发率升高等.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SDO内源性BMP-2的表达可促进牵张骨缝内新骨生成,重组人BMP-2(rhBMP-2)的局部应用不仅需要构建合适的载体,还极易导致骨缝融合的发生.深入探究SDO内源性BMP-2的表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确定rhBMP-2对牵张骨缝的成骨作用规律,有助于早日实现BMP-2相关治疗措施在SDO中的临床应用,为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缝牵引成骨术骨缝骨形态发生蛋白-2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肾急危重症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杨永丽王小雪周荣
    2179-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在患急危重症疾病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患者比例较高,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食不合理、抽烟及饮酒等均是导致心肾急危重症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肾衰竭等心肾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心肾急危重症疾病发生发展,因此,调节心肾急危重症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而抗同型半胱氨酸药物的研发也会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重点.

    心肾急危重症疾病同型半胱氨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慢性肾衰竭

    腹腔免疫微环境改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魏佳慧吴玉梅
    2183-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与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及不孕症等密切相关,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及生育能力.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免疫因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类型的免疫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均异常表达,而腹腔免疫微环境改变为异位内膜的黏附、生长、免疫逃逸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深入了解异位内膜引发的免疫稳态失衡的机制,可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免疫微环境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炎症

    女性腹腔内性腺外畸胎瘤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黄虹张宇迪
    2188-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肿瘤,多发于女性性腺,是卵巢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女性腹腔内性腺外畸胎瘤极为罕见,最常见的腹腔内畸胎瘤发生部位是网膜.由于性腺外畸胎瘤发病率极低,相关报道研究较少,因此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由于下腹部及盆腔畸胎瘤与卵巢畸胎瘤在影像学及实验室表现方面类似,且部位接近,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较困难.因此,深入了解女性腹腔内性腺外畸胎瘤的起源理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等,可以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性腺外畸胎瘤网膜畸胎瘤寄生性畸胎瘤异位畸胎瘤

    全身麻醉药调控学习记忆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丁媛媛赵帅陈向东
    2194-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与记忆是人类正常生活的基本能力.全身麻醉药不仅需要在术中抑制患者的记忆功能以防术中知晓,还要使其抑制记忆作用在术后迅速消失,不影响患者的正常记忆和回忆能力,以防术后认知功能紊乱.近年来,随着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神经科学的进步,全身麻醉药在分子、细胞、神经网络水平的作用机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其调控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仍不清楚.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中枢神经递质受体等靶蛋白、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凋亡与退化等多种途径调控学习记忆功能.未来需进一步探究全身麻醉药抑制记忆与其抑制意识之间的联系,以助于进一步阐明全身麻醉机制,研发新型麻醉药,提升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并改善预后.

    学习记忆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机制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凋亡与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