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酮饮食与临床常见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莎莎吴丽张以婧方程娴...
    953-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食调整对临床疾病具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其中生酮饮食是临床常见的饮食方式,且种类繁多.生酮饮食不仅可有效抑制肺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细胞的生长,还可明显改善癫痫发作和帮助高原低氧环境下损伤的神经元恢复至正常水平等,进而有效维系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氧化应激、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抑制炎症、改善线粒体氧化呼吸能力等.生酮饮食虽有一定疗效,但其导致的短时间内身体不适及安全性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肿瘤生酮饮食酮体

    人工智能在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陆琳娟姚欣
    959-963,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疾病诊断、评估及治疗模式.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AI越来越多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表型识别以及病情评估,有利于对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疾病早期诊断、准确病情评估.但因AI算法众多,医务人员理论技术的缺乏,研究样本量小,其临床应用仍然受限.未来应克服这些问题,探索拓展AI在COPD及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以促进AI在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诊疗评估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文靖周宇李胜杰李沛东...
    964-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日益增多的慢性功能性消化道症状.其具体发病原因与机制尚不清楚,需要通过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行进一步研究.在实验动物方面,常选择鼠、犬、兔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在构建模型方面,以药物造模、物理化学方法造模、联合造模等为主;在模型效果评价方面,包括一般情况观察、结肠传输功能评估、结肠动力检测等.目前,STC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模型效果评价尚不统一.随着对ST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动物模型的优化设计将成为今后的热点方向.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模型构建模型评价

    早产儿神经发育检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樊欣文静赵妍
    970-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于儿童神经发育的诊断方式包括脑电图、头颅超声等影像学方法,治疗方式也丰富多样,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咖啡因等,均可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早产儿胎龄较小,身体各项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多数诊断方式和治疗手段并不适用于所有月龄早产儿,或并不适用于早产儿,或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因而早产儿神经发育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探究,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早产儿神经发育超声核磁共振成像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廖廷姝廖佩娟林燕梅陈瑞华...
    975-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情变化,心电图检查已成为趋势.目前多种类型的心电图被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查,或侧重其诊断结果,或侧重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位情况等进行研究,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食管导联心电图也逐渐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查,尤以无创、价廉、便捷、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突出.虽然心电图检查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确诊的主要手段,但其诊疗方案尚未统一,为明确心电图检查能否满足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需求,未来还需大量的实验研究进行验证.

    室上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

    单纯腰椎峡部裂的治疗进展

    程刚杨小玲魏思奇
    980-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纯腰椎峡部裂是下腰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如治疗不当,病情继续进展后期可导致腰椎滑脱、神经卡压,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其保守治疗多采用卧床休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腰围制动、局部热敷及电疗等方法,早期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中、晚期及先天性峡部裂患者疗效不确切.经严格保守治疗而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者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峡部植骨、螺钉固定、Scott钢丝捆绑、钉-钩固定、记忆合金固定、U型钛棒固定等,其中内固定手术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并提供坚强固定,愈合率高,且节段内固定能保留运动节段,因此未来寻找相容性更好、操作更简单、更符合生物力学的内固定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单纯腰椎峡部裂保守治疗手术内固定

    慢性高原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向科瑾郭应坤
    985-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是高原地区的特有疾病,可引发右心室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HAPH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但HAPH所致的右心室功能异常远期预后仍不理想.因此,寻找灵敏度、特异度高的检测指标及评估策略对于HAPH的诊断、监测、治疗及预后判断至关重要.目前,评估HAPH所致右心室功能损伤的量化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标志物、电生理技术、影像学技术等,但不同评估方法均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准确认识和正确使用目前的评估方法对于HAPH的临床诊治十分关键.

    高原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评估方法

    深度学习技术在前列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杨瑞郑庆源倪鑫淼杨松...
    991-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学检查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有效提取图像特征并将其用于图像的分割或分类任务.在前列腺磁共振影像上,深度学习可以检测图像上肿瘤的位置并预测Gleason评分,也能够对前列腺腺体进行较为准确的分割.在前列腺病理学检查上,深度学习可以预测病理学图片上是否存在恶性结节.在超声图像上,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前列腺腺体的实时分割.深度学习技术在前列腺癌影像学诊断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可能应用于临床.

    前列腺癌深度学习磁共振检查病理学检查超声检查卷积神经网络

    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νβ3、LIF表达的影响

    尹晓丹杨维辛明蔚武颖...
    997-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干细胞(ED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νβ3、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8周龄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中分离提取EDSCs,采用机械分离与两步酶消化法,实验选用纯度较高的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尾静脉和宫腔注射的方法移植到实验大鼠体内;采用雌性SD大鼠宫腔灌注95%无水乙醇及灌胃羟基脲+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方法建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联合模型;将42只实验大鼠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EDSCs+尾静脉注射组、EDSCs+宫腔注射组、EDSCs+尾静脉注射+中药组、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每组6只;各干预组分别给予BMSCs静脉或宫腔移植并联合中药干预后经过大鼠3个动情周期,处死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中CD34、整合素ανβ3及LIF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νβ3、LIF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080±0.008比0.210±0.015、0.088±0.018比0.267±0.037、0.065±0.011比0.239±0.019,均P<0.01),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大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νβ3、LIF的表达高于EDSCs+宫腔注射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νβ3、LIF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DSCs+宫腔注射组大鼠子宫内膜CD34表达高于EDSCs+尾静脉注射组(P<0.05),EDSCs+尾静脉注射+中药组、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高于EDSCs+宫腔注射组(P<0.05);EDSCs+宫腔注射组、EDSCs+尾静脉注射+中药组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高于EDSCs+尾静脉注射组(P<0.05),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高于EDSCs+宫腔注射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能显著增加ED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νβ3、LIF的表达.

    薄型子宫内膜补肾活血方子宫内膜干细胞CD34整合素ανβ3白细胞抑制因子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

    葛旭王国兴吴迪
    1004-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SAP患者175例,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SAP规范化治疗,对照组在SAP规范化治疗基础上辅以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GSH治疗(1.2 g/d,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内毒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18%(82/88)比77.01%(67/87)](χ2=9.043,P=0.003).治疗后1周,研究组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3.8±1.0)ng/L比(5.2±1.1)ng/L](t=12.153,P<0.001).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氧化指标(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联合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治疗SAP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内毒素水平,保护肝脏,且抗炎、抗氧化作用显著,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还原性谷胱甘肽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