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常驻间充质干细胞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林浩辉赵振富蔡飒
    1041-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内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作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肺常驻间充质干细胞(LR-MSC)主要位于肺泡微血管壁中,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特性,但在治疗肺部疾病时的效果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局部组织破坏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的不可逆性慢性肺部疾病,在病理条件下,LR-MSC参与IPF的发病过程,其受部分细胞因子的驱动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进而促进肺局部组织纤维化和微血管重构,因此深入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对IPF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常驻间充质干细胞肺纤维化

    铁代谢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脏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瑾黄鹤
    1046-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是机体必需的矿物质,在生理条件下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物学过程.除生理作用外,铁还可能参与心肌不同状态下的适应过程.另一方面,铁代谢紊乱通过参与活性氧的产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铁死亡已被证明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他心脏疾病有关,是心肌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形式.因此,更好地理解铁代谢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利于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靶向药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保护铁死亡

    细胞外基质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翁雨亭蒋秀秀方克伟
    1051-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盆腔器官脱垂(POP)是女性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老年人群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是POP的有效治疗方法,而聚丙烯网片是其最重要的手术材料.细胞外基质(ECM)具有减轻异物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胶原成熟、维持平滑肌形态与功能的作用,具有ECM涂层聚丙烯网既保留了传统网片的机械强度,又可减轻传统网片因异物反应导致的炎症.为了适应POP手术的临床需求,现已开发的组织原位脱细胞法能够防止盆底组织塌陷,并提供成像系统,通过优化电纺丝制造技术获得的ECM网片3D结构更加贴合盆底结构,且在聚丙烯网片中添加脂溶性雌二醇可刺激盆底血管再生,有助于盆底重建术后恢复.因此,ECM涂层聚丙烯网在女性盆底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盆腔器官脱垂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外科手术

    PDGF-BB/PDGFR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菲艳魏菁夏逸帆
    1057-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周细胞的选择性丢失与新生血管的形成等,但具体分子学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可通过活化细胞质中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脂酶Cγ、磷脂酰肌醇-3-激酶等分子途径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等过程.PDGF-BB作为周细胞最重要的生长因子,具有较强的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PDGF-BB/PDGFR信号通路在DR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DR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基本结构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偏头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安雪晶沈燕
    1063-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内科疾病,其频繁发作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预防性治疗对提高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作为可被酸性微环境激活的氢离子门控阳离子通道,在疼痛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中枢敏化性疼痛.而ASICs抑制剂可减少偏头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异常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因此,明确ASICs在偏头痛中的作用可以为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性治疗提供新思路.此外,ASICs电流与皮质扩散抑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与偏头痛发生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偏头痛酸敏感离子通道预防性

    miR-7调控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贺璟蔡丙严王平平
    1069-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RNA(miRNA/miR)-7家族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miRNA,在胰脏中高表达且特异性表达于胰岛.其能够通过靶标基因和下游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胰岛β细胞分化生长、增殖、胞吐作用以及胰岛素分泌.miR-7表达异常会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向胰岛β细胞转染miR-7具有应用于干细胞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价值.此外,血清miR-7与胰岛β细胞数量和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且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可作为2型糖尿病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2型糖尿病miR-7胰岛β细胞胰岛素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慢性创面研究进展

    李岱洛付海亮
    1074-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创面的治疗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发现其可应用于慢性创面的修复.而外泌体作为MSC旁分泌途径的重要介质,在MSC介导的伤口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通过将其中的蛋白质、微RNA等传递给靶细胞而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功能.MSC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血管新生、细胞增殖和迁移、调节炎症等途径促进慢性创面愈合,这为今后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MSC来源的外泌体治疗慢性创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慢性创面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非细胞治疗

    可吸入细颗粒物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伟肖再兴张一川柴尔青...
    1079-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是受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指标之一,其富含大量的有毒物质.PM2.5可经呼吸道吸入肺中,通过气血屏障进入末梢循环和大脑,或经过嗅神经转运途径进入大脑,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血管炎症反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凝血、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改变、表观遗传学机制等途径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极大威胁患者的健康、降低其生命质量,增加患者家庭负担.PM2.5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潜在的可改变危险因素之一,但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全面了解PM2.5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及致病机制,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缺血性脑卒中可吸入细颗粒物发病机制

    鲜红斑痣相关基因及激酶的研究进展

    迪丽努尔·吾甫尔丁媛康晓静
    1085-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红斑痣是一种体细胞基因突变疾病,这种突变可改变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血管畸形.在大部分鲜红斑痣/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中存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NAQ)基因体细胞突变位点,且突变与部分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推测GNAQ基因突变可作为早期鲜红斑痣的预测因子指导早期干预治疗.RAS p21蛋白激活因子1(RASA1)的体细胞"二次突变"与鲜红斑痣伴发综合征毛细血管-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有关.基因突变引起下游通路中的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蛋白激酶活化,参与鲜红斑痣发生的不同阶段.深入研究鲜红斑痣相关GNAQ基因、RASA1基因和MAPK、PI3K等可为其早期诊断及分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鲜红斑痣体细胞突变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RASp21蛋白激活因子1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中心体相关蛋白5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曹蒙乐张慧王焱
    1091-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可调节细胞质分裂过程,且是其中关键的调节因子.CEP55不仅在正常细胞中发挥作用,还可导致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生,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此外,CEP55还是一个促瘤因子,参与多种实体及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以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因此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靶点及预后评估指标.目前关于CEP5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涉及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因此,进一步研究CEP55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助于理解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中心体相关蛋白55细胞分裂信号通路表观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