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与快速眼动睡眠期参数的关系

    何宏伟周婉玲程文
    1219-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与快速眼动(REM)睡眠期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完成多导睡眠图监测的279例成人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97例)和非高血压组(1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REM参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总睡眠时间(TST)、REM时间、REM睡眠潜伏期、每小时呼吸相关微觉醒次数、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MSp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EM参数对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影响,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SaO2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的AHI、LAT均多于非高血压组[57(33,74)次比41(20,65)次,58(42,79)s比52(34,70)s],REM时间短于非高血压组[(68±37)min比(81±41)min],MSpO2低于非高血压组[0.93(0.91,0.95)比0.94(0.93,0.96)](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M时间缩短为OSAHS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SaO2与BMI、AHI、TST、LAT分别呈负相关(r=-0.467,P<0.001;r=-0.732,P<0.001;r=-0.166,P=0.006;r=-0.692,P<0.001);与年龄、REM时间、REM睡眠潜伏期、每小时呼吸相关微觉醒次数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809;r=0.070,P=0.247;r=0.033,P=0.585;r=0.050,P=0.404).结论 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REM睡眠时间缩短,MSpO2降低,同时AHI、LAT增加.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快速眼动睡眠期影响因素

    改良入路在手助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张丽华任镜清杨小红张涵朔...
    1224-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入路白蝶手助装置在手助腹腔镜(HALS)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HALS结肠癌根治术的202例结肠癌患者,依据手助装置不同分为蓝蝶组(101例)和白蝶组(101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白蝶组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均少于蓝蝶组[(196.3±43.2)min比(212.5±43.1)min、(81161±13027)元比(85809±12944)元],但术中休息间隔时间长于蓝蝶组[(44.9±7.8)min比(36.7±4.0)min](P<0.05或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气腹压、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蝶组辅助手操作前后血氧饱和度差值低于蓝蝶组[(2.3±1.3)比(5.4±1.3)](t=6.046,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入路白蝶手助装置在HALS结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均较好,可提供更舒适的辅助手操作体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治疗费用.

    结肠癌手助腹腔镜手术改良入路

    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李宏锦于海洋周学军李景莉...
    1229-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0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压晨峰值等资料,根据是否为进展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血压晨峰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结果,进展组49例、非进展组101例.进展组患者高脂血症史、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的比例高于非进展组(P<0.05或P<0.01),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进展组(P<0.01),夜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非进展组(P<0.01),纤维蛋白原、日间MAP、24 h MAP、血压晨峰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以及纤维蛋白原、夜间MAP、日间MAP、24 h MAP、血压晨峰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83,95%CI 1.104~6.520;OR=2.401,95%CI 1.044~5.523;OR=4.043,95%CI 1.171~13.953;OR=4.938,95%CI 1.245~19.587;OR=5.296,95%CI 1.102~25.456;OR=4.096,95%CI 1.135~14.788;OR=3.877,95%CI 1.438~10.452)(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与血压晨峰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11).结论 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等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压晨峰与进展性脑梗死呈显著正相关,监测并控制血压晨峰对防治进展性脑梗死、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进展性脑梗死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平均动脉压

    脾多肽联合T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LR4、PD-1、HMGB1水平的影响

    陆友国夏丽丽朱洋闫萍...
    1234-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脾多肽联合紫杉醇+顺铂(TP)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oll样受体4(TLR4)、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13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行TP方案化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脾多肽,3~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1、2、3个疗程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与TLR4、PD-1、HMGB1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18%(62/68)比77.94%(53/68),χ2=4.561,P=0.033];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295,P=0.022).不同时点间、组间KPS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PS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点间、组间TLR4、PD-1、HMGB1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PD-1、HMGB1水平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TLR4、PD-1、HMGB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5%(29/68)比61.76%(42/68),χ2=4.980,P=0.026].结论 与单纯应用TP化疗相比,联合应用脾多肽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降低免疫逃逸相关因子TLR4、PD-1、HMGB1的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脾多肽紫杉醇顺铂Toll样受体4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结直肠癌患者不确定肺结节的随访变化与临床意义

    吴洪俊李国胜
    1240-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RC)患者不确定肺结节(IPN)的随访变化情况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探讨预测IPN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的228例CRC合并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RC合并IPN患者IPN变化的因素.结果 在CRC合并IPN的患者中,随访期间IPN无变化患者占78.5%(179/228)、IPN增大增多患者占12.3%(28/228)、IPN缩小消失患者占9.2%(21/228),增大增多患者的IPN均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转移性病灶,无变化及缩小消失患者IPN在随访期内未能明确良恶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组CRC合并IPN患者初诊时癌胚抗原(CEA)、随访期间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N分期、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原发肿瘤部位、初诊时CA19-9、结节特征、T分期、化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和随访期间N1分期、随访期间CEA升高是IPN增大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初诊和随访期间CEA升高、N1、N2、M1分期以及随访期间CA19-9升高均不是IPN缩小消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1期以及随访期间CEA升高CRC患者的IPN更易出现增大增多改变,并可能为转移性病变.

    结直肠癌不确定肺结节肺转移随访变化

    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PCT、β-HCG、CRP水平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焦广云张桂红王希涛朱彦贺...
    1245-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降钙素原(PCT)、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并发症分为新生儿并发症组(61例)和无新生儿并发症组(5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PCT、β-HCG、CRP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新生儿并发症组孕妇外周血PCT、β-HCG、CRP水平均高于无新生儿并发症组孕妇[(12.33±2.87)μg/L比(8.69±2.08)μg/L、(4.51±1.13)μg/L比(3.37±0.81)μg/L、(6.11±1.48)mg/L比(4.36±1.02)mg/L](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CRP、β-HCG水平升高是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14,95%CI 1.203~1.904,P<0.001;OR=3.661,95%CI 2.052~6.535,P<0.001;OR=3.174,95%CI 1.555~6.481,P=0.002).PCT、β-HCG和CRP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r=0.632,P=0.003;r=0.659,P=0.002;r=0.664,P=0.001).PCT、β-HCG和CRP联合检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β-HCG和CRP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并发症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0.932比0.834、0.829、0.746,P<0.01).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PCT、β-HCG和CRP水平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且PCT、β-HCG和CRP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

    胎膜早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新生儿并发症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