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语"戳捅"类领有者提升构式的形义特征和汉译技巧

    姚怿春房战峰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本文探讨英语"戳捅"类动词进入领有者提升构式的形义特征和汉译技巧.研究发现:(1)poke和jab用于提升构式的频率较高,而dig和prick频率较低,其他动词介于其中,且该构式介词短语中作宾语的身体部位名词按出现次数降序排序依次是eye、ribs、chest、back.(2)非提升构式的使用频率远大于提升构式.这类英语构式的主要汉译技巧包括调整语序和增译,其目的在于顺应汉语的表述习惯.

    "戳捅"类动词领有者提升构式形义特征汉译技巧

    基于词缀的英语重音指派研究

    杨建生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词汇的重音指派可依据词汇形态进行预测,这意味着词缀的添加能确定重音的分配.所添加词缀既可维持原有词根的重音模式,也可将重音指派给词缀自身,或导致重音位移,把重音指派给后缀前的一或两个音节.本研究对基于词缀的单词重音指派规则予以分析和总结.作为基于词源重音指派规则的有益补充,基于词缀的重音指派规则是一种简便、高效且十分有用的英语重音指派规则,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词源重音指派规则.

    词缀词源重音指派词汇重音词性

    基于CELEX语料库的英语形名复合词认知语义研究

    石辉香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CELEX语料库中170个英语隐喻和转喻形名复合词为研究对象,以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为理论支撑,定量定性分析此类复合词涉及隐喻和转喻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形名复合词涉及的隐喻识解数量最多,其中又以功能相似点为主要的事物特征;(2)英语形名复合词涉及的转喻识解中,部分转指整体类型占比最大;(3)英语形名复合词体现出整体隐喻和整体转喻为主的语义中心分布特征.

    形名复合词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认知定量定性

    英文电影《我是山姆》中亲情的多模态隐喻

    张思情毛智慧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探究英文电影《我是山姆》中亲情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发现,该电影主要通过听觉隐喻(亲情是音乐)、视觉隐喻(颜色隐喻、实体隐喻)、事件隐喻(亲情是眼神变化、亲情是情绪失控)等模态来构建始源域与目标域——亲情之间的隐喻关系.

    认知语言学多模态隐喻英文电影《我是山姆》

    社会孤独感与技术疏离感: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克拉拉与太阳》解析

    梁骁扬王阿芳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黑一雄的最新力作《克拉拉与太阳》带领读者踏入科技高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探讨了技术、孤独、人际关系等主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谐相处,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分析《克拉拉与太阳》这本小说,聚焦于小说中人物面对的伦理困境以及做出的伦理选择,探讨小说中呈现的社会孤独感和技术疏离感,从而分析现实社会中的现象,以期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技术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文学伦理学批评社会孤独感技术疏离感

    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新作《罐头》中的食物叙事

    何超洁殷士超于凤保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短篇小说《罐头》以独特的食物叙事角度,书写了人物的情感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符号隐喻性与本体能动性的食物"罐头"建构出了物的叙事表征网络,反映并推动了主人公由童年、中年至死亡三阶段的情感、身份以及同母亲关系的转变.人类通过对叙事中物的观察与解读,能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并摆脱因熟识而导致的认知盲区,进而以陌生的方式和更逼近真实的认知视角去认识自我、他者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罐头》食物叙事"物"的功能

    凯特·肖邦《她的信》中的物叙事研究

    鹿雪莹叶子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她的信》作为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短篇小说,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主要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并没有讨论作为客观实在的物对全文发展的推动,忽视了物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从物叙事的角度出发,从物的力量、物像的运用两个方面分析"信""壁炉里的火""河流"等物件.《她的信》中的"物"既是叙事工具同时也具有主体性,与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物"的力量反作用于人物,"物"对小说的叙事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凯特·肖邦《她的信》物叙事物的主体性

    英语专业课程中培养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魏文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全面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践能力.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使用为例,从基本原则、教材分析、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旨在通过课程改革提升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英语专业人才.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文化意识文化自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融合对分课堂的BOPPPS模型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赵娜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分课堂和BOPPPS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两个教学模式已被分别证实有效,笔者认为将两者进行融合可以去芜存菁,产生更佳效果.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两者融合并应用于实践的可行性,继而针对融合对分课堂的BOPPPS模型进行对比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融合对分课堂的BOPPPS模型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教学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对分课堂BOPPPS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实践研究

    湘南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康莉李丽兰段琼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英语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提升大学生的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而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方面存在缺失.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着重开发的资源.本文以湘南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例,探寻其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旅游英语课程湘南红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