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光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光学
应用光学

王小鹏

双月刊

1002-2082

yygx205@163.com

029-88288172

710065

西安市电子城电子三路西段9号(西安123信箱)

应用光学/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应用光学》创刊于1980年。本刊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为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本刊现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决贯彻执行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部规定的办刊方针;着重报道应用光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为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搭桥铺路;服务于读者和作者。设置的栏目有理论研究、综述、光学设计、微光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纤技术、稳瞄技术、图像处理、薄膜光学、光电器件、光学测试等。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光电系统工程、微光夜视、光电制导稳瞄、光电火控、光电计量测试、红外夜视、激光、应用光纤、可见光、光学膜层设计、光学材料与加工工艺等。自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协会成立以来,本刊一直是该协会成员单位,并于1993年加入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协会,1996年加入中国兵器工业期刊协会。现为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协会理事会员单位。为了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每年均按时接受省新闻出版局的年检。1990年在陕西省科技期刊评比中,本刊荣获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于2002年取得了广告经营权(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6101004005045)。本刊于1998年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即“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我刊的全部论文均在这两系统中全文录入。本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引文期刊。多年来,《应用光学》一直受到国外信息网络(如美国的科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等)的重视,发表的论文多次被全文录入、转载,达到了资源共享、成果公用的办刊目的,提高了论文作者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了他们与各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本刊从2003年开始全面改版,由16开本改为A4纸型;刊物封面也有所变化。改版后的《应用光学》杂志将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检索机构的联系,使我刊刊登的优秀论文有机会与更多的读者见面;改版后的《应用光学》将增加发行量,扩大影响,全面开展广告业务;提高刊物的双效益,逐步实现以刊养刊的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计划进展分析

    易亨瑜锁兴文易欣仪齐予...
    485-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directed energy maneuver-short range air defense,DE M-SHORAD)计划通过击伤、摧毁或压制旋转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以及火箭弹、火炮炮弹、迫击炮弹(rockets,artillery and mortar,RAM)等威胁目标,为机动部队提供伴随防空,对抗新兴威胁,属于美国陆军防空反导现代化的优先项目之一.首先介绍了DE M-SHORAD研制计划;其次详细分析了系统结构,并由系统参数评估了系统的作战性能;最后梳理了系统的研制进展.通过综合分析可知,DE M-SHORAD系统采用最佳组件,通过快速原型方法实现激光武器系统在装甲车上的集成;为降低技术风险,该计划在发展方式上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集成、测试 2 kW~5 kW机动实验型高能激光器(mobile experimental high-energy laser,MEHEL),然后再研制 50 kW级的多任务高能激光器(multi-mission high-energy laser,MMHEL).经计算可得:MEHEL和MMHEL对无人机的最大射程分别约为0.77 km、4.8 km.

    激光技术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快速原型激光武器高能激光装甲车

    无人旋翼机载激光武器反蜂群作战概念研究

    周水亮金新李远青曾元松...
    495-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传统防空手段难以有效应对无人机蜂群的问题,提出了搭载高能激光器的旋翼飞行平台反蜂群概念.首先,通过研究了解典型蜂群的作战特点,分析了无人机蜂群可能的运用模式;其次,通过分析现有防空拦截系统的特性,引出旋翼飞行平台搭载高能激光武器用于打击蜂群的运用方法;最后,分析研究了旋翼机载高能激光武器的可能运用场景、杀伤模式和打击流程.旋翼飞行平台搭载高能激光武器的光速攻击、点面杀伤、全天候打击等特点极其适用于蜂群来袭的运用场景,能够更高效拦截来袭蜂群,可靠保证重要设施的安全.

    高能激光反蜂群防空决策规划评估

    机载激光武器试验评估技术研究

    杜梓冰李晓明
    507-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毁伤机理和使用方法的不同,现有机载武器和传感器的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机载激光武器.为研究其特殊的试验与评估技术,从国外典型机载激光武器的试验情况着手,分析了主要的试验阶段、试验内容、试验类别、管理特点等,对气动光学特性、出光特性、目标探测识别跟踪、光束控制和杀伤性试验等主要科目的内容、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美国为了避免试验技术落后研制技术,采取了多计划安排一体推进、大力构建试验机、建设试验设施和循序渐进开展试验等管理措施促进相关的研究.建议加强试验技术的投入,适时建设体系化试验机,加强测试和靶标等领域的研究,以期为新质武器的成熟和应用提供帮助.

    机载激光武器演示验证飞行试验试验机试验技术

    高重频飞秒激光高效加工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

    何煦杨昊马云灿李军...
    514-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频太赫兹滤波器的核心结构具备跨尺度、大去除量、高精度等特点,为实现核心结构高效精密加工,加工技术的选择尤为重要.与常见的机械加工、光刻工艺、MEMS等技术相比,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具有材料普适性强、流程简单、可实现薄壁结构精密加工等优点.以中心频率850 GHz的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设计为输入,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开展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的加工实验研究.考虑到低重频飞秒激光不满足高效加工的实际要求,选择高重频飞秒激光作为加工光源,在加工策略精准设计和加工参数精准优化的条件下,实现了高频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的高效精密加工.研究结果表明,高重频飞秒激光加工的太赫兹滤波器,其中心频率测试值与设计值接近.因此,高重频飞秒激光加工技术成为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加工的可选手段.

    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飞秒激光精密加工加工策略

    基于量热法的高功率激光功率测试技术

    付永杰于东钰
    52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功率激光功率的测试,尤其是高功率激光器烤机时的长时间测量需求,设计了基于水冷却的激光功率测量方法.利用热敏电阻测量冷却水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差计算激光功率.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吸收腔热路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不同口径的冷却水路进行模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试高功率激光功率,测量相对误差可以保证在1.6%以内.

    光学计量高功率激光量热法长时间测量

    飞秒激光脉冲作用熔石英的超快传热动力学研究

    余方锐杜广庆Waqas AHMAD陆宇...
    529-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秒激光具有超短脉冲宽度、超高峰值功率的特点,飞秒激光与物质作用表现出的非线性吸收和低热扩散特性,使其在高精密微纳器件加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建立了针对飞秒激光脉冲与熔石英作用的瞬态光电离以及非平衡传热的超快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该模型获得了飞秒激光单脉冲作用熔石英的载流子密度和非平衡电子与声子温度的时空演化;得到了在非平衡态条件下,电声耦合时间随激光能量密度、脉冲宽度的近线性调控规律.进一步研究得到了瞬态电子热导、热容、电声耦合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上述模拟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飞秒激光脉冲瞬态光电离超快传热双温模型

    高能激光光束质量β因子测量方法

    阴万宏董再天张云龙王文涛...
    537-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能激光光束质量β因子测量装置主要用于强激光系统状态调试和综合性能参数诊断,用于评价激光系统出光性能以及远场光斑可聚焦的能力.针对接近衍射极限光束质量β因子测量过程中被测光斑在面阵相机上所占的像素点太少等缺陷,研究了采用聚焦显微放大与高精度扫描狭缝相结合的光束质量β因子测量方法,并对相关方案进行了分析计算.此外还设计了采用固定像差元件及平行光管光源组合的激光光束质量β因子测量结果验证方案,对研制的高能激光光束质量β因子测量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优于10%.

    高能激光β因子测量方法显微放大扫描狭缝

    基于稀疏表示的激光光斑复原方法

    黄明柱富容国于祥吕行...
    54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探测器阵列对远场激光光斑分布进行测量,是目前评价激光大气传输特性以及激光发射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利用阵列探测器对高能激光系统性能进行评估,需要准确复原探测器测量所得的激光远场光斑.介绍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阵列探测器激光光斑复原方法.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线性插值算法对原始低采样光斑进行插值,其次介绍了K-SVD(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字典学习算法,将所提方法运用到插值后的图像复原中.此外,用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和光斑质心偏移量对复原图像进行量化对比.该算法复原的图像PSNR比传统算法高出 4 dB~5 dB,光斑质心偏差量在x轴和y轴方向与传统算法相比分别降低了 14.7%和 12.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视觉和量化指标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光斑图像复原效果.

    探测器阵列激光光斑字典学习光斑复原方法

    具有组分梯度的HgCdTe探测器在激光测量中的潜在应用

    徐国庆王仍陈心恬乔辉...
    549-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将组分梯度引入HgCdTe探测器结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PN结附近热激发载流子浓度的方法.建立暗电流机制模型,分析高温下暗电流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降低热激发载流子浓度对结区的影响是提高器件工作温度的关键.利用组分梯度在PN结附近构建不同的电场,不同电场下样品暗电流和噪声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表明,构建的电场越强,降低结区附近热激发载流子浓度的效果越明显.通过数据分析,提出构建 103 V/cm量级的组分梯度内建电场可抑制热激发载流子向结区的扩散运动,有效地降低结区附近热激发载流子浓度.

    组分梯度内建电场HgCdTe外延薄膜材料热激发载流子浓度暗电流噪声电流

    基于液晶偏振光栅的大口径激光光束扫描系统

    刘禹彤曹宗新李子凡龚君豪...
    557-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机械式激光光束扫描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集成等优势,在激光雷达、激光武器和激光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其通光口径决定着设备的工作距离、扫描精度和目标摧毁能力.基于液晶偏振光栅设计了一种全电控制的大口径激光光束扫描系统.采用液晶偏振光栅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协同工作方式,实现光束的大角度连续扫描;设计了光束扫描系统,并重点分析了级联液晶偏振光栅组的控制策略,给出了具体控制方法.最后,进行了激光光束的初步扫描实验,实现了 70 mm口径光束在-16.575°~16.575°的偏转.该研究结果为激光光束的非机械式扫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在大口径激光扫描系统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激光液晶偏振光栅非机械式扫描大口径级联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