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光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光学
应用光学

王小鹏

双月刊

1002-2082

yygx205@163.com

029-88288172

710065

西安市电子城电子三路西段9号(西安123信箱)

应用光学/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Op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应用光学》创刊于1980年。本刊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为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本刊现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决贯彻执行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部规定的办刊方针;着重报道应用光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为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搭桥铺路;服务于读者和作者。设置的栏目有理论研究、综述、光学设计、微光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纤技术、稳瞄技术、图像处理、薄膜光学、光电器件、光学测试等。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光电系统工程、微光夜视、光电制导稳瞄、光电火控、光电计量测试、红外夜视、激光、应用光纤、可见光、光学膜层设计、光学材料与加工工艺等。自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协会成立以来,本刊一直是该协会成员单位,并于1993年加入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协会,1996年加入中国兵器工业期刊协会。现为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协会理事会员单位。为了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每年均按时接受省新闻出版局的年检。1990年在陕西省科技期刊评比中,本刊荣获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于2002年取得了广告经营权(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6101004005045)。本刊于1998年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即“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我刊的全部论文均在这两系统中全文录入。本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引文期刊。多年来,《应用光学》一直受到国外信息网络(如美国的科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等)的重视,发表的论文多次被全文录入、转载,达到了资源共享、成果公用的办刊目的,提高了论文作者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了他们与各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本刊从2003年开始全面改版,由16开本改为A4纸型;刊物封面也有所变化。改版后的《应用光学》杂志将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检索机构的联系,使我刊刊登的优秀论文有机会与更多的读者见面;改版后的《应用光学》将增加发行量,扩大影响,全面开展广告业务;提高刊物的双效益,逐步实现以刊养刊的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面镀膜法制备高面形精度滤光片

    董莹陶忠赵兴梅师建涛...
    1049-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双面镀膜法制备高面形精度滤光器件进行研究,通过在一面沉积带通滤光膜,另外一面沉积应力/形变匹配膜层的方式,制备了外径Φ25 mm,径厚比为 10∶1的HWB900基底高面形精度带通滤光膜.测试结果显示:在通带1215 nm~1265 n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τ)≥92%,截止带900 nm~1135 nm、1345 nm~1700 nm内透过率 max<1%,镀膜后零件 2个表面的均方根(root-mean-square,(¯τ)RMS)值均优于λ/20.深入分析双面镀膜时 2个表面面形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匹配膜层的厚度及该方法的使用特点.该方法实践性强,制备的光学器件光学性能优异,面形精度高,对高面形精度光学器件的制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带通滤光膜表面面形膜层应力形变量匹配层

    基于二维多物理场的激光毁伤过程仿真

    汤欣卓张昊春周子杨罗曦...
    1056-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毁伤过程的分析研究可以辅助研究激光防护材料,同时也为激光加工提供建议,因此针对高反射率金属涂覆的材料激光烧蚀过程,建立了基于COMSOL的二维多物理场模型.利用表面热源简化激光作用于物质的问题,建立毁伤过程的位移场、温度场、应力场,并采用向后差分的方法进行求解,获得激光辐照下材料的烧蚀形状与温度场、应力场分布特征.对比有无涂层防护情况下的仿真结果,高反射率涂层防护能够使材料在同时间内激光烧蚀深度减少约 95%,径向温度及应力变化范围缩小约 33%,验证了高反射率金属涂层的防护效果;对比不同时刻的仿真结果,随时间增长材料烧蚀深度、温度应力变化范围呈均匀增长.为激光毁伤过程的研究以及激光防护材料开发提供了参考.

    COMSOL仿真建模激光毁伤激光涂层防护

    基于引力搜索算法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参数优化

    张伟陈文建李武森
    1064-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中等量程激光三角位移传感器性能及体积,以 200 mm~500 mm量程为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实现结构参数优化.在传感器结构设计中,采用平面反射镜对光路进行折叠,以工作物距、透镜焦距、线阵探测器件位置以及反射镜位置为被优化量并定义了目标函数,采用引力搜索算法(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GSA)实现对位移传感器的结构优化.经过算法迭代,相同宽度限制下所得优化后的结构参数与传统激光三角结构相比,在 500 mm处灵敏度提高 24.29%,非线性误差由 11.40%降低为 7.43%.结果表明,此结构与优化算法对激光三角位移传感器性能与体积有较大的正向优化效果.

    光学测量激光三角法引力搜索算法线性度参数优化

    连续激光辐照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实验研究

    许永博王云哲郑长彬刘扬...
    1072-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照式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较前照式结构显著提高了低光照环境下的拍摄效果,激光对不同结构传感器有不同的干扰损伤机制.为了研究激光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影响,利用 1 064 nm连续激光,开展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和损伤实验研究.干扰实验观察到饱和与反饱和现象,激光功率密度大于1.39×10-2 W/cm2 时出现饱和现象,大于1.03×104 W/cm2 时出现反饱和现象.损伤实验观察到点损伤、十字线损伤、面损伤和致盲现象,功率密度大于1.35×106 W/cm2 出现点损伤,大于1.74×106 W/cm2出现十字线损伤,大于 1.65×107 W/cm2 时出现面损伤现象,进一步增加激光功率,探测器最终出现致盲现象.背照式结构电路较前照式结构的位置更深,干扰和损伤所需的激光功率更高,因此抗激光能力更强.

    连续激光图像传感器背照式激光干扰激光损伤

    基于腔内滤波效应的双波长光纤激光器

    向挽峰陈杰郭雨清王晓宇...
    1079-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基于腔内Lyot滤波效应的波长复用锁模光纤激光器进行了实验和仿真研究.在单个光纤激光器中引入全光纤Lyot滤波器,对腔增益谱进行滤波,破坏了脉冲单一波段的传输模式,结合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使脉冲分别在 2个不同的中心波长下进行复用传输和锁模.精细调节腔内偏振控制器,当泵浦功率为70.4 mW时,激光器输出了中心波长为1534.2 nm和1546.0 nm的双波长脉冲,中心波长间隔为 11.8 nm,重复频率均为 36.64 MHz,其对应信噪比均约为 56.7 dB.此外,还建立了基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仿真模型,用于数值研究基于Lyot滤波效应的双波长锁模光纤激光器.通过对脉冲光谱演化分析,验证了腔内增益光谱滤波在双波长脉冲的形成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波长复用光纤激光器中的Lyot滤波效应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实现可调谐双波长生成,可应用于多场景双光梳光谱测量和相干成像.

    光纤激光器双波长被动锁模Lyot滤波

    基于复合相位屏的光传输多孔径接收特性研究

    杨亚欣姚海峰刘智臧景峰...
    1085-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孔径接收技术可以有效抑制无线激光通信中的光强闪烁,然而接收孔径的直径、间距以及个数对于改善无线激光通信性能的作用规律目前还尚不清晰完备.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复合相位屏的光传输方法,并对多孔径接收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将功率谱反演法和zernike倾斜方法相结合以生成复合相位屏,并构建了光传输多孔径接收的数学模型;然后,改变接收孔径的直径、间距以及个数,统计接收端光强闪烁的变化情况;最后,在不同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光波波长、传输距离的实际光传输场景下,分析了多孔径接收光强闪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从 2.2313×10-16 m-2/3 减小至 1.5812×10-17 m-2/3,5个孔径直径为 0.2 m,孔径间距为 0.4 m的接收孔径的光强闪烁从 0.2032减小到 0.0524;当光波波长由 532 nm变为 1550 nm,5个孔径直径为 0.14 m,孔径间距为 0.4 m的接收孔径的光强闪烁从 0.2696减小到 0.1982;当传播距离从7×103 m增大到7×105 m,5个孔径直径为0.2 m,孔径间距为0.4 m的接收孔径的光强闪烁从0.0043增大到0.3239,该项研究总结了无线激光通信的多孔径接收特性的规律.

    激光通信相位屏多孔径接收光强闪烁

    《应用光学》征稿/广告简则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