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民歌构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探索

    钟笛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而民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美育中具有独特的教化价值。本文基于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探讨融合民歌构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理论分析法阐述民歌艺术精神、音乐审美规律与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内在关联;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师资培养等融合民歌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具体策略。研究表明,融合民歌构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有助于深化美育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提升美育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民歌美育课程融合传承创新

    文化馆声乐培训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蔡雷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培训是文化馆发展中普及音乐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提升群众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帮助群众陶冶音乐情操,学习乐理知识,减轻心理压力,满足精神追求。在传统文化馆的声乐培训中,培训设置更加倾向于娱乐性与活动性,而在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馆声乐培训也要顺应时代变化,优化与升级培训结构,进一步发展文化艺术,并通过培训目标的明确,以及声乐艺术训练活动的设置,促使声乐培训内容实现集中整合,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艺术。

    文化馆声乐培训意义途径

    苏州弹词对话剧《雷雨》的创新性表达探析

    蒋玥辰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雨》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它先后被众多戏剧学家、影视导演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和解读,并衍生出同名电影、电视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2010 年,苏州市评弹团根据曹禺的同名剧作编演了中篇苏州弹词《雷雨》,令人印象深刻。该剧屡获奖项,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全国高校、知名剧院进行演出,好评如潮。本文将从剧本改编内容、舞台表现形式、演员表演技巧等方面对中篇苏州弹词《雷雨》的创新性表达进行简要分析。

    《雷雨》话剧表演苏州弹词曲艺表演创新性表达

    白剧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交融研究

    方贤君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全球关注的背景下,白剧作为承载着 600 多年以来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少数民族戏剧形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成为研究的焦点。本研究聚焦于白剧的音乐韵律、人文精神、宗教内涵及民族特性,通过分析其跨世纪的传承与发展脉络,探讨在弋阳腔融入后所形成的特殊艺术风格,以及白剧在民俗文化与戏剧史上的地位。本研究不仅旨在深入挖掘白剧的艺术特征与历史变迁,还着重强调其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这一研究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及推动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白剧声调韵味音乐分析文化交融

    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性格化"运用

    张丽黛尔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作为传达角色情感、性格和状态的重要手段,其"性格化"运用对于塑造鲜明、立体的角色形象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演员能够更准确地表现角色性格特征,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戏剧表演中,注重肢体语言的"性格化"运用对于提高表演的艺术水平和观众的观赏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肢体语言的"性格化"运用在戏剧表演中的意义,并分析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丰富角色的多维度特性。

    戏剧表演肢体语言性格化运用

    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国奇谭》传播策略研究

    王凡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1 月 1 日,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在哔哩哔哩平台播出,它以固有的民族动画方式,将数代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故事以多样的风格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与认可。并且,随着网络技术与平台媒介的兴起,这一动画的火爆为作品制播的创新融合、平台与市场融合、业务与产业融合以及受众后台前台身份的相互转换,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动画短剧作为文化媒介的市场竞争力,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背景,对该动画播出模式的创新、营销推广的拓展以及受众多元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国奇谭》的传播策略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借鉴。

    《中国奇谭》文化传播传播策略媒介融合

    从乡民艺术的文化表达窥见艺术民俗学的演变研究

    汪迪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民俗学是一门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对艺术活动进行阐释的理论学说。研究表明,许多民间艺术逐渐脱离原先集体性且庄严的宗教仪式,演变成独立且具有娱乐性的表演方式。在艺术民俗学的影响下,乡民艺术的文化表达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历史、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综合呈现。通过深入挖掘仪式性和表演性文化表达的本质,艺术民俗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文化认同、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三个阶段,这一过程强调了从仪式到表演的演变对于理解当代文化表达的重要意义。

    艺术民俗学乡民艺术文化表达演变研究

    论艺术审美伦理导向中的文化影响

    王邦澳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当代社会的全面影响已成定势,现代艺术审美伦理的研究同样无法回避文化问题。大众文化时代所承诺的审美解放却时常陷入审美困惑之中,这迫切要求审美伦理在价值和意义层面实现自我确证。在中国古典美学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冲突与交融不断地体现出其本真的价值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文化研究的理念方法和话语实践,也为审美批判提供了审视和鉴定审美价值的坐标。

    古典美学艺术审美审美伦理文化研究

    民间美术创作思维中的圆满性探源

    粟麟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美术创作思维圆满性源于对文化继承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对形式技巧的复制,也是对深层文化价值的传达。艺术家借助其作品,不断解读传统文化元素,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从而实现文化的持续性发展。为此,本文从民间美术发展现状出发,挖掘其发展意义,并基于现有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深入探究民间美术创作思维中的圆满性特质。

    民间美术创作思维圆满性

    论影视美术设计中置景与色彩的运用

    姚泓旭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美术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种形态,其表现形态又涵盖空间置景、美术道具、美术色彩、剧作策划、放映宣传、鉴赏分析与批评等多个环节。本文以中国古典风为主调,结合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观念,探讨中西美术融合背景下影视美术设计空间置景的运用以及色彩的表达与运用,进而分析影视美术创作过程的特殊性与创作构思。

    影视美术设计置景色彩运用中西结合审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