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宋世琴

月刊

1008-3359

cnyysk@126.com cnyysk@163.com

0851-6765265

100055

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艺术评鉴/Journal Art Evaluation
查看更多>>《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 ,邮发代号:66-5; 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是一家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色彩的省级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栏目多样,赏读性强,是新老音乐爱好者的园地,音乐青年的摇篮。 本刊 贵州编辑部电话:0851-6765265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52882435 主编手机:1376514145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鲁中文化生态区民俗节庆音乐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模式分析——以锣鼓乐为例

    张倩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锣鼓乐是鲁中文化生态区民俗节庆音乐的代表乐种之一,长期以来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本文以鲁中文化生态区锣鼓乐的发展现状为核心,利用传播学的概念和田野调查的方法,针对其存在的主体困境、传播困境、发展困境,提出从三个载体两个方向入手,对该区域锣鼓乐的传承与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鲁中文化生态区民俗节庆音乐锣鼓乐虚拟音乐社区趣缘群体

    民族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音乐创作研究

    任家瑶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克拉玛干掠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金湘于1985年创作的一部民族交响音画,由《漠原》《漠楼》《漠舟》《漠洲》四个乐章构成。该作品是金湘运用中西合璧的思维以及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技术手段,将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体裁融合,创作出的具有交响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它对我国民族交响音乐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结构、旋律、多声技术与配器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与总结,解读金湘的"古今接轨、中西合璧"思维在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民族交响乐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音乐创作作曲家金湘

    差序格局视域下的"莎姆"仪式音乐流变研究

    卢斐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莎姆"仪式音乐是流传于甘肃省藏族、汉族和土族聚居村落中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集歌、舞、乐为一体,具有重要的祈福功能。差序格局是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理论,包括横向性"差"与纵向性"序"。本文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并运用差序格局理论,对不同族群分布的"莎姆"仪式音乐,分别从"莎姆"仪式音乐流变的地域渊源、差序格局纵向"序"、差序格局横向"差"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揭示"莎姆"仪式音乐流变在跨族群传播发展中的作用,从而阐明"莎姆"仪式音乐流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并为平安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启示。

    "莎姆"仪式音乐音乐流变差序格局族群分布

    青田鱼灯舞的传承路径与保护策略研究

    赵静思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田鱼灯舞是浙江省代表性民间传统灯舞,于 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本文详细分析了青田鱼灯舞的文化生境、发展源流,以及其在主要活动空间中的传承与保护现状,指出民俗、教育、观演三个空间中传承与保护活动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文提出追溯根源、多方合作、资源利用、数字建设等措施。

    非遗青田鱼灯舞活态传承系统性保护

    探析以心理因素为主导的声乐技巧

    沈宇航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艺术发展从个人的"口传心授"至如今大众的"科学唱法",声乐的发展可见一斑。但"科学唱法"却难以为大众所轻易接受,诸如呼吸、咬字吐词及发声方向的调控等关键"技巧"常给歌者带来困惑。本文以沈湘教授的"歌唱要素主被动论"为例,分析心理与生理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呼吁声乐学习者理清声乐之本源,莫以生理结果为导向。

    呼吸咬字吐词心理因素声乐技巧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多元呈现与发展研究

    闫羽如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馆举办的众多群众文化活动中,由于声乐艺术相对容易学习且易于理解,同时不受年龄限制,因此它成为最活跃且参与人数最多的艺术门类之一。本文将对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的声乐艺术进行详细探讨,研究其表现形式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文化馆的声乐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声乐艺术群众文化活动多元呈现声乐发展

    贵州土家族民歌的解读与传承

    罗代兵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群众在田间地头、山野劳作,民间聚会时抒发情感即兴吟唱的民歌,属于典型的民间口传音乐,演唱多为独唱、对唱和一领众和的方式,具有高昂悠长、行腔自由、刚劲豪放等特点。贵州土家族民歌代代相传,传承延续至今,传承方式基本为老一辈人口传心授,由传承人心领神会,口传性为其最本质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土家族民歌的基本特征,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旨在浅析和解读贵州土家族民歌的本质属性以及对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方式进行研讨。

    贵州土家族民歌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原生态

    审美素养语境下高校弹拨乐中阮专业教学路径探析

    祝杭红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审美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弹拨乐器的教学中,中阮作为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教学路径的探索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阮专业的教学不只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文化认同感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审美素养语境下高校中阮专业教学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创新的教学路径。

    审美素养高校教育弹拨乐教学中阮专业教学路径

    自然之笔:当代没骨花鸟画写生的创新表现

    高书冉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没骨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画法的表现形式之一,正通过写生实践焕发新的活力。本文基于对传统没骨花鸟画与写生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强调了写生在当代没骨花鸟创作中的核心作用。随后,文章探讨了没骨花鸟画写生在当代的几个关键创新点。接着对当代没骨花鸟画写生观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写生不仅丰富了没骨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力,还推动了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写生没骨花鸟画创新表现自然之美

    从吴昌硕《石鼓文》交易探析清末民初篆书消费风尚

    郭倩如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昌硕的《石鼓文》篆书是其书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昌硕晚年的声望与社会影响力,加之《石鼓文》风格的雅俗共赏,以及众多藏家的竞相购藏与赞助,共同推动了吴昌硕《石鼓文》的交易,使其在清末民初的上海书画市场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消费群体下沉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清末士人崇古尚朴的金石趣味与沪上市民趋新好异的审美心态相互交融,激发了清末民初的篆书消费风尚,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书画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吴昌硕《石鼓文》书法市场篆书消费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