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短期氮沉降改变毛竹林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

    王毅焕靳一丹姜铭楷马书琴...
    2593-2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短期氮沉降对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影响,以亚热带毛竹林为对象,于2020年7月—2022年1月设置氮沉降增加(施氮量50 kgN·hm-2·a-1)处理,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毛竹林毛竹叶/根凋落物和土壤的有机质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期氮沉降处理土壤有机质中酚类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 50.9%,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 26.3%;叶凋落物中烷烯烃和木质素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 51.9%和33.5%,酚类和多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52.2%和56.3%;根凋落物中多杂环芳香烃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了 16.6%.土壤有机质中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与叶凋落物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中酚类的相对含量与叶凋落物中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多糖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短期氮沉降对毛竹林毛竹叶/根凋落物和土壤的总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均无显著影响,但是会显著改变三者的有机质化学组成;另外,短期氮沉降下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变化受叶凋落物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影响.

    短期氮沉降土壤有机质凋落物分解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氮添加对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氮组分和氮矿化的影响

    陈天程瑞梅沈雅飞肖文发...
    2601-2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将土壤筛分为大团聚体(2000~8000 μm)、粗砂粒(1000~2000μm)、小团聚体(250~1000 μm)和微团聚体(<250 μm)4个粒径,研究低、中、高氮添加处理(氮添加量分别为30、60、90kgN·hm-2·a-1)下土壤酸解性有机氮组分和净氮矿化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团聚体净硝化速率为0.30~3.42 mg N·kg-1,占净氮矿化的80%以上.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4个粒径的总氮含量分别提高24.1%~45.5%、6.4%~34.3%、7.9%~42.4%,净氮矿化速率分别提高1.3~7.2、1.4~6.6、1.8~12.9倍,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9.3%~36.9%、12.2%~56.7%、19.2%~61.9%.可酸解性有机氮组分、有机质含量以及净氨化、净硝化和净氮矿化速率均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但速效磷含量变化呈相反的趋势.酸解性有机氮组分含量大小为: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总氮是提高酸解性有机氮组分含量的主导因子.多元逐步回归显示,酸解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氨基糖态氮含量影响了净氨化速率;酸解氨基糖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和酸解铵态氮含量共同影响了净硝化、净氮矿化速率以及净氮矿化累积量.综上,团聚体的物理结构影响了土壤氮矿化,氮添加提高了土壤生物可利用性及易矿化态酸解性有机氮的含量,但大量氮添加导致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下降.

    氮添加团聚体矿化有机氮

    刺槐生长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胡晓创高婉婷孙守家张劲松...
    2610-2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调查了陕西安塞和山西吉县刺槐人工林生长状况,比较了刺槐年轮宽度、胸高断面积增量(BAI)、δ13C、内在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气孔调节方面的差异,量化了刺槐生长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安塞和吉县刺槐年际轮宽均呈下降趋势,安塞刺槐BAI呈增加趋势,但吉县刺槐BAI达到峰值后下降.吉县刺槐δ13 C和iWUE均高于安塞刺槐,安塞和吉县刺槐的iWUE实测值更偏向于恒定胞间CO2浓度/大气CO2浓度(Ci/Ca)情景,表明刺槐Ci随Ca增加而增加,气孔保持开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安塞刺槐BAI与5月最高气温、6月相对湿度、8月降水、9月相对湿度和9、10月干旱指数(SPEI)呈显著正相关,与6月气温呈负相关;而吉县刺槐BAI与6、7月SPEI和10月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安塞刺槐iWUE与6月相对湿度和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5月最低气温、6月相对湿度、7月气温、最高气温呈负相关;吉县刺槐iWUE与6月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年尺度上,安塞刺槐BAI与降水和SPEI呈显著正相关,吉县刺槐则相关不显著.两地刺槐iWUE均受到降水的显著影响.路径分析结果表明,SPEI和最低气温对安塞刺槐BAI和iWUE有直接效应,降水和均温通过SPEI间接影响BAI和iWUE,最高气温对吉县刺槐生长有直接效应,而降水、最低气温和均温对iWUE有直接效应.量化结果显示,SPEI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而Ci是重要的生理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刺槐人工林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稳定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气候响应刺槐气孔调节

    不同起源樟子松林水分利用的差异及机制

    刘春颖党宏忠陈帅李明阳...
    2619-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同一树种不同起源林分(天然林与人工引种林)间水分利用特征的差异,对于指导林分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樟子松这一"三北"工程中重要的造林树种为例,选择2种起源的林分为试验林,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了试验林生长季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分析樟子松水分传输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的典型晴天下,樟子松人工林的日液流速率(Js-daily)显著高于樟子松天然林,二者Js-daily平均值分别为132.98和114.86 cm·d-1,樟子松人工林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分传输潜力.在樟子松天然林中,大气水分亏缺(VPD)对树木水分利用过程主要表现为驱动效应,而在樟子松人工林中出现了明显的阈值效应,VPD拐点约在1.91 kPa,此时液流速率(Js-hour)边界函数值接近最大值17.88 cm·h-1.观测期间,2种起源樟子松林受大气驱动的蒸腾潜力(Js-hour/VPD)随土壤干旱的加剧而下降,但樟子松人工林对干旱的敏感性比樟子松天然林更高,反映出这一树种对水分利用过程较强的调控能力.

    樟子松天然林樟子松人工林水分利用特征树干液流水分传输潜力

    封面说明

    2628页

    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升温突变的响应

    王恒王小雪贾建恒张子航...
    2629-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升温突变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塞罕坝地区、庞泉沟地区、丰宁地区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为对象,基于树木年轮学方法,利用Mann-Kendall检验升温突变发生时间,分析升温突变前后三地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及其与月气候数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庞泉沟地区、丰宁地区发生升温突变的时间分别是1987年、1994年和1989年.升温突变前三地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均无显著变化趋势;升温突变后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显著下降(下降速率为0.08·10 a-1),庞泉沟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显著上升(上升速率为0.10·10a-1),丰宁地区无显著变化.升温突变前,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5、6月的月均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升温突变后,与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上一年9月—当年7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呈显著正相关.升温突变前,庞泉沟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各月气候因子无显著关系;升温突变后,其与前一年9月月均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升温突变前,丰宁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7月月均最低温呈显著负相关;升温突变后,其与6月月均温、月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升温突变后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受到干旱胁迫,未来若温度持续升高丰宁地区华北落叶松也将受到干旱胁迫,而升温有利于庞泉沟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径向生长.

    树轮径向生长升温突变华北落叶松

    7种荒漠木本植物枝干与叶片光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民青周乐王喜勇康晓珊...
    2637-2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枝干光合作用广泛存在于荒漠生态系统的木本植物中,增加了荒漠植物固碳能力.本研究以同一生境下胡杨、新疆杨、灰杨、梭梭、红果沙拐枣、头状沙拐枣、沙冬青7种荒漠木本植物为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结合特制光合叶室(P-Chamber),监测不同植物的枝干、叶片光合特征,分析枝干光合速率及其与叶片光合的关系,并对枝干功能性状指标[含水量、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水势、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等]进行测定,确定影响枝干光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7种植物的枝干光合速率为0.72~1.71μmol·m-2·s-1,其中最大的为灰杨,最小的为梭梭,可抵消枝干呼吸释放CO2的57%~83%;7种植物的叶片光合速率为12.80~22.54 μmol·mr-2·s-1,其中梭梭和沙冬青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其他5种荒漠植物;枝干光合速率与叶片光合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枝干水分利用效率是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2.2~7.7倍;枝干叶绿素含量、NSC含量、枝干呼吸速率及叶片光合速率是影响枝干光合的主要因素.

    荒漠植物枝干光合功能性状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

    六个东方铁筷子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赵雷靳海笛曹晓云邓文辉...
    2644-2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人工控水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6个东方铁筷子品种的生理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筛选出与抗旱性关联较大的生理及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6个东方铁筷子品种的叶片厚度、单位质量叶面积和可溶性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先上升后降低,胞间CO2浓度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均升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以及气孔密度均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等指标与抗旱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东方铁筷子抗旱性的重要指标.'银莲花红'和'银莲花红斑'抗旱能力优异,可为未来的抗旱新品种培育提供优良亲本材料.

    干旱胁迫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叶片解剖

    羊草和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光合特性

    时一平宋彦涛那木汗彭擎天...
    2655-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单播与混播人工草地对羊草和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测定2种牧草光合特性日变化进程,比较不同处理下羊草和紫花苜蓿光合特征.结果表明:单播处理下,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呈单峰型,紫花苜蓿的气孔导度呈单峰型,羊草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双峰型.混播处理下,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温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羊草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型,紫花苜蓿的气孔导度呈双峰型.混播处理下,羊草净光合速率峰值显著高于单播,分别为17.72和13.65 μmol CO2·m-2·s-1.单播和混播处理下,羊草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紫花苜蓿,羊草叶片氮含量均低于紫花苜蓿,且混播羊草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羊草,二者分别为27.60和22.55 g·kg-1.不同种植方式下,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混播处理有利于增加羊草叶片氮含量.试验结果为牧草光合特性对人工草地种植方式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羊草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叶绿素

    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优化区海三棱藨草野外恢复实践

    张群李博
    2663-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滨海盐沼湿地受损严重,人工修复策略已成为保护滨海生境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长江口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项目内空白生境的本土盐沼植物高效恢复技术.通过野外小试和中试试验,分析了长江口盐沼湿地建群种海三棱藨草恢复过程中繁殖体种类和移植方式对恢复效率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恢复策略的恢复成本和效率.结果表明:1)海三棱藨草球茎苗耐淹性较强,适用于环境异质性较高的优化区;2)在4种恢复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处理中,最经济高效的处理为无泥低密度球茎苗的移植方式,其每公顷的投入成本约为10100元.相较之下,无泥高密度、带泥低密度及带泥高密度的处理每公顷所需成本分别为41100、30000和120100元;3)经过近5年的努力,海三棱藨草群落在崇明东滩优化区C3区域覆盖度已超过60%,是相对成功的大规模野外恢复示范.本研究可为大规模滨海盐沼植物的恢复工程提供依据及支撑.

    盐沼植被种群恢复繁殖体恢复效率崇明东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