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评估

    王娇月邴龙飞尹岩郗凤明...
    3781-3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破坏损失核算是构建绿色国民经济和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福州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人类不合理利用生态情况,构建了符合福州市的生态系统破坏损失核算框架体系,对2015和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进行核算.结果 表明:福州市2015年生态破坏损失成本为90.81亿元,占GDP比重的1.6%.在系统类型上,海洋的生态破坏损失最大,为63.11亿元,占总生态破坏损失的69.5%,其次为湿地生态系统,占比28.7%,农田生态破坏损失最小,占比仅为1.8%;在功能组成上,产品供给功能损失最大,为63.13亿元,占总生态破坏损失的69.5%,其次为调节功能损失,占比27.5%,主要源于水流动调节功能和气候调节功能损失;在区域分布上,生态破坏损失成本主要集中在罗源县、连江县、福清市和闽清县,累计高达80.92亿元,占总生态破坏损失的89.7%.与2015年相比,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成本减少26.08亿元,呈明显降低趋势,降幅达28.7%,主要源于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和闽清县生态破坏损失成本的降低,降幅分别为86.4%、14.8%、19.9%和12.6%,主要源于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人为破坏率的降低,表明福州市人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海洋与湿地系统人为生态破坏现象明显好转.本研究对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的定价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

    生态系统生态破坏生态调节服务福州市

    福州市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

    牛乐王娇月郗凤明尹岩...
    3793-3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实践.目前已有研究开展了全国和省级尺度的GEEP核算,但关于城市尺度的GEEP核算尚鲜见.本研究根据福州市经济和生态发展情况,构建了适于福州市的GEEP核算框架体系,对2015和2018年福州市GEEP进行核算,探讨了福州市GEEP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2015年,福州市GEEP为12085.68亿元,其中,国民生产总值(GDP)为5777.42亿元,生态调节价值为6364.20亿元,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成本分别为30.95和25.00亿元;其中,闽清县GEEP值最大,为1700.22亿元,占全市GEEP的14.1%,其次为福清市、闽侯县和永泰县,占比分别为12.2%、12.1%和10.4%.2018年,福州市GEEP有所增加,达14453.99亿元,较2015年上升19.6%,主要源于GDP的增长(较2015年增长了47.4%),闽清县和鼓楼区GEEP占比较大(12.0%),其次为福清市和闽侯县(11.0%).与2015年相比,2018年福州市GEEP、单位面积和人均GEEP均有所升高,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成本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7.2%和12.4%),表明福州市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本研究对福州市GEEP的核算可有效弥补目前我国唯GDP论考核的不足,同时也可为福州市政府合理制定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经济生态生产总值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福州市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模型的福州市区域生态补偿额度核算

    牛乐王娇月郗凤明尹岩...
    3805-3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生态补偿额度的确定和空间选择是横向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福州市12区县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核算2015和2018年福州市各区县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和海洋五大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价值,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构建生态补偿模型,确定了福州市各区县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补偿额度及空间分布.结果 表明:2015-2018年间,生态支付额度最大的地区为鼓楼区(363.84亿元),其次为马尾区、仓山区和晋安区,分别为78.09、69.74和66.69亿元,罗源县和台江区的支付额度较小,分别为29.42和19.03亿元.需要生态补偿的区域中,连江县和长乐区的补偿额度较高,分别为251.20和202.61亿元,其次为永泰县(125.70亿元),再次为闽侯县、福清市和闽清县,补偿额度在100亿元以下.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补偿区域分布不同,其中,永泰县、闽清县、闽侯县、连江县和罗源县是森林、草地、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补偿区,森林、草地、湿地和农田的补偿额分别在24.24~313.79、11.81~207.08、10.15~454.93和57.80~239.54亿元;海洋生态系统的补偿区主要在连江县、长乐区和福清市,补偿额在82.16~478.54亿元.该结果较好地反映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可为福州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区域生态补偿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福州市

    生态系统价值在政策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福州市为例

    尹岩郗凤明王娇月邴龙飞...
    3815-3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索生态系统价值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核算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应用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结果、形成生态系统价值政策制度应用体系、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核算值"向"政策点"转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福州市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切入点,对GEEP进行指标筛选,并计算绿金指数和单位面积价值量,分析其在政策制度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结果 表明:污染物吸收量、物种保育更新能值、湿地重度威胁面积占比、空气负氧离子释放量、耕地占用率、海洋围填海面积占比、固碳量、释氧量、草地覆盖变化率、海岸防护面积、固体废弃物环境退化成本是显著影响福州市GEEP核算结果的指标;福州市2015和2018年绿金指数分别为1.59和1.23,均高于全国水平;福州市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基于福州市GEEP影响因素和绿金指数、单位面积价值量,本研究构建了福州市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结果"进决策、进规划、进考核、进监测"的管理制度和模式,为我国形成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价值价值应用"四进"制度指标筛选指标衍生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以福州市为例

    王娇月邴龙飞尹岩郗凤明...
    3824-3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在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合理评估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确保湿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如何科学有效、标准化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体系核算是科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框架体系,并以福州市为研究案例,以多源数据为基础,从功能量与价值量层面,开展了福州市湿地GEP核算研究.结果 表明:2015年,福州市湿地生态系统GEP为2392.33亿元,主要源于湿地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1578.69亿元,占总价值的66.0%),约是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和精神文化服务价值的2.2和15.6倍.湿地生态调节服务中,以水流动调节服务价值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最高,两者占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的82.9%.福州市湿地单位面积生态调节价值为134.78万元·hm-2,高于全国水平.福州市各区县中,闽清县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最大,为888.31亿元,占福州市湿地生态系统产品供给和生态调节总价值量的40.1%.福州市滨海湿地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最大,约分别是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类型的2.5倍.福州市湿地生态系统GEP核算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尺度的重要践行,为指导地方政府科学管理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服务功能福州市

    福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邓娇娇常璐张月周旺明...
    3835-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措施,也是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福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具有"山、海、城"特色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对2015和2018年福州市GEP进行核算,从时空变化角度对福州市GEP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2015、2018年福州市GEP分别为9205.92、10472.42亿元,人均GEP分别为13.02、14.39万元,生态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分别为941.81、1102.61亿元,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分别为6364.20、5988.51亿元,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分别为1899.91、3381.3亿元.与2015年相比,2018年福州市GEP增加1266.50亿元,增幅为13.8%,主要得益于生态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的增加.然而,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减少375.69亿元,降幅为5.9%,主要源于气候调节、水流动调节和水质净化服务价值的减少.福州率先探索建立一套具有山、海、城特色的核算体系,可以为福建省其他城市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核算工作提供"福州样板",同时助推建立生态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

    "山、海、城"特色核算体系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福州市

    基于"水-能-碳"消费视角的福建省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

    余锦如王远余凡罗进...
    3845-3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资源环境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及驱动机制,对福建省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构建"水-能-碳"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福建省行业"水-能-碳"资源环境压力进行分析,基于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对福建省各行业"水-能-碳"资源环境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2002-2017年,福建省由虚拟水主导的资源环境压力转变为隐含碳为主导的"水-能-碳"多维资源环境压力,且各行业部门差异较大.从行业部门来看,生产供应业具有较大的直接资源环境压力,制造业部门的间接资源环境压力显著.从脱钩关系来看,福建省的资源环境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表现良好,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和强脱钩.从驱动因素来看,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是抑制脱钩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则对脱钩起到促进作用.

    脱钩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LMDI)模型

    我国设施农业碳排放核算及碳减排路径

    尹岩郗凤明邴龙飞王娇月...
    3856-3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施农业作为典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其特有的生产环境条件和高度集约利用的特点,会对农业碳循环产生影响.本研究以设施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农膜投入、能源消耗、农药化肥投入、气肥施用、设施土壤五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为核算对象,对2018年我国31个省份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3种设施农业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进行估算.结果 表明:我国设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21038.17万t CO2e,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3种类型设施农业碳排放量分别占60.2%、37.4%和2.4%.设施农业碳排放以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农膜投入和农用品投入碳排放为主.连栋温室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显著低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科技资金配置率和设施农业规模是对设施农业碳排放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投入、物质消耗利用率、设施面积利用率3个角度提出碳减排路径.

    排放强度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科技投入物质消耗连栋温室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碳排放核算及驱动因素

    周思宇郗凤明尹岩邴龙飞...
    3865-3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耕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逐步提高.与此同时,耕地管理活动中由农用品投入、能源消耗等产生的碳排放量也飞速增长.本研究以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碳排放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法构建碳排放核算框架体系;基于东北地区1979-2015年碳排放量的估算结果,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构建影响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体系,深入探讨东北地区耕地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与1979年相比,2015年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增长了21.9%,碳排放强度则降低了1.54 t·hm-2.土壤管理和农用品投入碳排放是耕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占排放总量的83.6%.土地生产率、科技资金配置率的提高,会增加耕地利用碳排放;投入产出比、人均耕地面积、科技投入强度降低,则会减少耕地利用碳排放.

    耕地利用碳排放生命周期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

    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区域差异及驱动机制——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例

    王凤春郑华张薇王慧...
    3872-3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揭示生态系统与农户福祉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农户差异化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包括北京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754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通过统计计量方法对比分析了流域内北京市、河北省农户福祉水平(以家庭总收入表示)与生态系统服务依赖性(以生态系统依赖性指数表示)的关系.结果 表明:流域内京冀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的互作模式均可分为4类,但京冀两地不同模式占比差异较大.北京农户样本中,占比最高的是高福祉-低依赖模式(33.9%),农户人均年收入显著高于河北农户,农户的各项生计资本也较河北省农户高;河北农户中,不提倡的低福祉-高依赖模式仍占比39.1%,对提升农户福祉水平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素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均显著低于北京农户;河北农户主要依赖农业生产收入(41.2%),对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显著较高;相对于北京农户,河北农户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力资本素质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更加显著.保持适当家庭规模、不断提高劳动力教育水平、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态补偿标准是形成农户与生态系统良好互动关系(高福祉-低依赖型)的关键因素.

    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生计农户福祉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