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月刊

1001-9332

cjae@iae.ac.cn

024-83970393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应用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牧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80-2020年福建省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

    朱润苗陈松林
    1599-1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促进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200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基于5 km×5 km评价网格重采样,定量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二者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福建省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由中等风险转入较低风险,风险状况转好,各等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下降,各单项生态系统功能结构相对稳定,各等级由高到低以高值区为核心向外依次扩散分布.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景观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具有负效应,对供给功能价值的影响最大.

    景观生态风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回归模型福建省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的甘肃舟曲县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岳奕帆陈国鹏王立杨钧...
    1608-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舟曲县地处青藏高原向秦巴山地的过渡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云处理平台对1998-2019年Landsat地表反射率图像进行像元间优化重构,计算区域湿度、绿度、干度、热度分量4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分量指标耦合,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舟曲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4个分量指标对耦合构成的RSEI特征值贡献率均在70%以上,且载荷分布均匀,表明RSEI集成了分量指标绝大部分特征.1998-2019年,舟曲县RSEI在0.55~0.63,呈现增加趋势,增长率为0.04·(10a)-1,良好等级的面积增幅明显,增加425.56 km2.海拔≤2200 m区域以中等及中等偏低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主,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面积增加16.5%;海拔2200~3300 m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好等级为主,2019年增至71.3%,中等及以下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面积逐年下降;海拔≥3300 m区域以中等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主.研究期间,中等及以下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U"型变化趋势.舟曲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趋势向好,但也有波动,需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以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GoogleEarthEngine遥感生态指数主成分分析生态环境质量

    成都青羊区背街小巷行道树孢粉致敏风险分析

    唐雨倩吴晓奕宗桦
    1615-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背街小巷行道树的孢粉致敏风险,以成都市青羊区410条背街小巷为例,在记录背街小巷行道树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其孢粉致敏风险指数(IUGZA)并叠加区域人口密度图,获得青羊区背街小巷的孢粉致敏风险地图.结果表明:410条背街小巷共有行道树32461棵,属27科、41属、52种.树种分布严重不均,过度使用小叶榕(占比31.8%)、银杏(12.9%)和香樟(8.5%).背街小巷的IUGZA均值为2.61,致敏风险较高,春季为首要风险季.其中,175条背街小巷的致敏程度低(IUGZA为0~1),174条致敏程度相对较低(IUGZA为1~5),6条致敏风险极高(IUGZA为15~20).相关性分析显示,背街小巷平均树高和树冠与街道面积比是影响其IUGZA的关键因素.叠加人口密度图后显示,青羊区行道树孢粉致敏风险较高的街区主要是少城街道、草市街道、西御河街道、府南街道和苏坡街道片区.

    背街小巷行道树孢粉致敏城市绿地致敏指数

    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冯蒙蒙林永新贺子洋刘小飞...
    1622-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亚热带地区是全球氮沉降的热点区域.氮沉降会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驱动的养分循环.目前对新近发现的完全氨氧化菌认识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对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响应氮沉降的整体认识.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辛口镇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长期模拟氮沉降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氨氧化微生物(包括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完全氨氧化菌comammox Nitrospira),尤其是完全氨氧化菌的amoA基因丰度.模拟氮沉降处理包括:不添加N(CK)、低氮(添加40 kgN·hm-2·a-11,LN)和高氮(添加80 kgN·hm-2·a-1,HN).结果表明:8年的氮添加降低了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供试土壤的AOB丰度低于检测限,无法获得目的片段.高氮处理显著提高了 AOA丰度,但对完全氨氧化菌clade A和clade B丰度无显著影响.两种氮添加处理均降低了完全氨氧化菌/AOA值,表明氮添加降低了完全氨氧化菌在亚热带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中的相对竞争力.针对完全氨氧化菌clade A和clade B的扩增都存在非特异性产物,表明针对森林土壤的高特异性和覆盖度设计引物的必要性.Clade A和clade B丰度与总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lade B丰度还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模拟氮沉降提高了 AOA在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硝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这些发现可为该地区应对全球变化和氮沉降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氮添加亚热带森林硝化微生物完全氨氧化菌

    构树的污泥适应性及养分和重金属吸收累积特征

    冯嘉仪阮可瑾苏思宁张学平...
    1629-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树是我国重要速生经济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物量大和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等优点,而污泥中含有大量养分和重金属,在污泥中种植构树有望同时实现污泥生态修复和构树资源生产.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在对照(赤红壤)、50%污泥(污泥、赤红壤混合基质,重量比各50%)和100%污泥基质中构树生长及不同部位(根、茎、叶)养分和重金属吸收累积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度函数对吸收累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构树在50%和100%污泥中均可正常生长且株高、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在100%污泥中长势最好,质量指数(1.02)分别是对照和50%污泥处理的4.3和2.4倍.50%和100%污泥处理构树各部位N含量和茎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100%污泥处理构树茎、叶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构树对Cu、Zn、Pb、Cd、Ni的吸收部位以根为主,根系重金属含量与污泥比例呈正相关,叶Pb、Cd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构树对Cd的吸收累积效果好于其他重金属元素.与对照相比,50%和100%污泥处理构树根部Zn、Pb、Cd滞留率显著提高(57.8%~85.8%),100%污泥处理构树根部Cu、Ni滞留率显著提高(67.5%和74.8%).污泥处理全株养分和重金属累积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其中100%污泥处理显著大于50%污泥处理.与50%污泥处理相比,100%污泥处理构树各部位及全株养分和重金属累积量大幅提高.不同处理下构树污泥适应性和元素吸收累积的综合评价得分为100%污泥(0.848)>50%污泥(0.344)>对照(0.080).构树对污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纯污泥中能够正常生长并具有较强的吸收累积养分和重金属能力,可在修复污泥的同时进行构树资源生产.

    城市污泥构树植物修复重金属养分

    基于改进的"证据-权重法"评估污染土壤生态风险:以江苏靖江某电镀场地为例

    王美娥马万凯姜瑢谢天...
    1639-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染场地土壤生态风险评估能够为准确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染土壤修复目标、土壤修复后效果评估及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是保障土壤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证据-权重法"由于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在风险评估中应用广泛.然而,当前"证据-权重法"大多依赖专家打分法进行权重设置,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获得定量化的、信息全面的完整证据链,风险评估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可比性.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耦合美国EPA的四步法与层级法构建了"证据-权重法"污染场地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框架,统一了每个层级的评估方法与程序.采用多标准决策分析对权重进行定量化,通过预先设置证据链之间的层级来保证其相对独立性,基于基质试验和野外调查保证场地的针对性.最后,以靖江某电镀场地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场地特异性化学风险生物累积风险生态毒理学风险生态系统风险

    温度对取食玉米籽粒桃蛀螟生长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庞允舜李少华王荣成齐心...
    1652-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温度对取食玉米籽粒桃蛀螟生长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本研究依据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计算了在21、24、27和30℃下取食玉米籽粒的桃蛀螟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预测了未来80 d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21、24、27和30℃下桃蛀螟均能完成1个世代,随着温度升高,各阶段的发育历期缩短,且温度间差异显著.24℃下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116.7粒),成虫前期存活率最高(84.7%),雌虫占比最高(0.46),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24、27、30℃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059、0.1101、0.1045 d-1,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1117、1.1164、1.1102d-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21℃处理.21、24、27和30℃下的净增殖率(R0)分别为17.3、53.7、36.9、19.8个后代个体,其中24℃时的R0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表明桃蛀螟种群在24~27℃下的存活率高、繁殖力大、雌性占比较高,是其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的适合温度.

    桃蛀螟温度发育历期生殖力两性生命表

    莲草直胸跳甲取食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克隆整合的影响

    覃海蓉郭文锋王伟阳莎...
    1661-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很多外来入侵植物都具有克隆生长习性,探究克隆整合特性与外来克隆植物入侵性间的关系对阐明其生态适应性及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及其本地同属种莲子草为研究对象,比较在生防昆虫莲草直胸跳甲的取食下,克隆整合对两种植物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莲草直胸跳甲取食下,有克隆整合的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的叶片数、茎长、分株数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地径均显著高于无克隆整合植株,其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相较于无克隆整合植株分别降低了 78.2%、60.9%和48.7%、37.2%;有克隆整合的莲子草先端分株的地径及整个克隆片段的叶片数与无克隆整合植株相比显著增加,其基端分株数显著降低了 21.7%,而其先端分株、基端分株及整个克隆片段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耗益分析表明,在莲草直胸跳甲取食下,空心莲子草先端分株的分株数与生物量及莲子草先端分株的分株数均能通过克隆整合显著受益,而两种植物基端的分株数、生物量的耗益则不受克隆整合处理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克隆整合虽能在一定程度缓解莲草直胸跳甲对于两种植物先端分株的取食压力,且空心莲子草的克隆整合作用要强于莲子草,但在整个克隆片段水平上,两种植物并不能通过克隆整合显著获益.

    入侵植物克隆植物克隆整合昆虫取食

    一株伯克霍尔德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性能优化

    陈容彬左振宇黄博慧李凌凌...
    1669-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中可溶性磷含量不足、植物生长困难的问题,本研究对一株溶磷微生物(PB)进行了筛选鉴定及溶磷性能优化.结果表明:菌株PB属于伯克霍尔德菌.该菌具有固氮和分泌吲哚-3-乙酸(IAA)等植物促生能力,对大肠杆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在pH 8.0~10.0范围内,菌株PB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和溶磷能力,具有良好的耐碱性;溶磷性能优化结果表明,在30℃、pH 7.0、180 r·min-1条件下,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磷酸三钙为磷源和添加50 μmol·L-1赖氨酸时,菌株PB的溶磷能力达到最优,溶磷量为569.33 mg·L-1,是优化前的1.9倍.该菌代谢过程中主要分泌柠檬酸、丙二酸和葡萄糖醛酸,添加赖氨酸后其分泌的有机酸种类不变,含量明显增加.盆栽试验表明,施用PB菌肥能够显著促进大蒜幼苗的生长,而添加赖氨酸后促进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相比,PB加赖氨酸处理苗高增长18.6%,苗直径增长16.7%,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分别增长15.7%和22.1%,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分别增长22.0%和28.7%.土壤磷含量检测结果表明,PB和PB加赖氨酸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1和2.3倍,表明施用PB菌肥能够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磷含量,而添加赖氨酸可以进一步强化PB菌肥的溶磷性能.

    溶磷细菌菌种鉴定溶磷性能优化赖氨酸促生作用

    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的损伤

    许翠娅
    1679-1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的毒性作用,设置4个浓度(0.5、1.0、1.5和2.0mg·L-1)和对照组,开展为期21 d的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的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彗星试验技术进行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损伤分析,采用CASP分析软件对拖尾率、彗星尾长、彗尾DNA相对含量、Olive矩等损伤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均受到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肝胰腺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高浓度甚至可以引发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剂量-损伤效应.中浓度对二甲苯短时间暴露即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造成DNA损伤,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呈现一定的时间-损伤效应.但长时间暴露细胞DNA各损伤指标有所减小,这可能与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和生物体解毒系统的代谢机制有关.研究表明,对二甲苯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DNA断裂,高浓度的对二甲苯长时间暴露可导致其细胞凋亡.

    对二甲苯皱纹盘鲍DNA损伤彗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