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声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声学
应用声学

王秀明

双月刊

1000-310X

yysx@mail.ioa.ac.cn

010-82547761

100190

北京海淀北四环西路21号

应用声学/Journal Applied Acous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声学领域的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与中国声学学会联合主办.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的宗旨是繁荣应用声学事业,促进新成果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的实践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本刊登载应用声学各个分支及其交叉学科在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态的综合性评论介绍,研究工作的论文、简报,工业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技术成果,制作工艺的革新与经验交流等.此外,还刊登新书评价,声学标准,国内外的重要声学消息会议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海会聚区声场多途时延差分析及声源距离估计

    徐嘉璘郭良浩
    23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海会聚区声道由于传播损失低因而具有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对实现近海面目标远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虚源理论,推导了深海会聚区的多途到达时延结构,给出了会聚区内不同声线路径的时延差曲线随接收深度变化的近似表达式;通过分析时延差曲线与声源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途时延差估计深海会聚区近海面声源距离的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原理的正确性,南中国海实验结果表明:当收发距离在42~52 km时,会聚区爆炸声源距离估计结果同实际爆炸距离吻合较好,估计误差为0.6%~6.1%,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深海会聚区多途时延结构被动定位近海面声源大接收深度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区域声传播特性

    毕思昭彭朝晖王光旭张灵珊...
    25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是在西北太平洋夏季出现的温跃层中温度、盐度和密度具有垂向均一性的水团.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的存在,深海声速剖面呈现出双跃层结构,对深海远程声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该文对比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区域夏冬两季典型声速剖面环境下的声传播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声速剖面环境下,声源位于浅层声道宽度内时,声传播为浅层声道的类深海声道传播与会聚区传播的复合形式.掠射角较小的声线被限制于浅层声道中,增加了会聚区内的到达结构,并且增强了在影区的声能量,在第二影区内的传播损失比冬季声速剖面环境下最多低近60 dB.推导了浅层声道的截止频率的近似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截止频率主要由浅层声道的宽度和正梯度段的声速差值决定,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区域浅层声道截止频率主要集中在100 Hz左右.

    副热带模态水会聚区到达结构截止频率

    垂直水声通信中的伪随机序列精确定时算法

    王达朱敏武岩波褚润聪...
    26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垂直水声通信中时变多普勒引起的定时偏差问题,研究一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迭代定时估计及补偿算法.该方法利用伪随机序列作为同步信号,分三步估计时变多普勒:采用低复杂度的模糊函数法粗补偿接收信号内的平均多普勒;通过迭代插值法实现残留时变多普勒的精确估计及补偿;利用基于信道相关函数的相位信息,纠正均衡后信号的偏转相位.为实现高阶海试数据的有效解调,采用基于伪随机序列均方误差的多通道加权合并方式,获得空间分集增益.仿真及海试数据处理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时变多普勒估计及补偿性能,同时对30个通道内的1024QAM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在500 m的通信距离下,误码率为0.04,信道容量达到7.6 bits/symbol.与传统数据帧结构相比,无需使用线性调频信号,可以提高有效数据传输率.

    水声通信伪随机序列多普勒估计多通道合并

    基于统计的语音传输指数预测方法实验对比

    祝培生陶畹琪莫方朔路晓东...
    275-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言语可懂度是语言声厅堂声环境设计的重要目标,语音传输指数(STI)是言语可懂度的客观评价参量.在设计阶段就能对STI做出准确预测,对语言声厅堂的声环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统计的STI预测方法是IEC 60268-16标准推荐的主要预测方法,但对于使用该方法时的影响因素以及预测精度,当前仍缺少系统性的实验对比研究.该文使用4个房间中13个测点共52种听音条件下的STI实测结果,分析了基于统计的STI预测方法的精度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和不考虑直达声的两种预测方法,都存在着系统偏差,预测结果普遍小于实测值;在距离声源较近测点的预测都产生了较大误差,在距离声源较远测点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小;基于单指数衰变声场不考虑直达声的预测方法操作简单,但误差较大,52种听音条件的平均误差达到了-0.032,最大误差达到了-0.131;考虑直达声的预测方法误差相对较小,52种听音条件的STI平均误差为-0.018,最大误差为-0.080;预测精度主要受所使用的信噪比、扬声器的指向性、房间的声场条件等因素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可为STI预测方法的使用者提供参考.

    语音传输指数预测方法预测精度影响因素

    对称折叠通道结构的低频通风吸声体

    张藤远徐家豪成涛朱兴凤...
    28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消除或减少低频噪声,该文提出了一种低频通风超材料吸声体.该吸声体由对称的折叠通道结构组成,具有深度亚波长、高通风空间占比和低频高效吸声的特性.通过传递矩阵方法、有限元模拟和四传声器实验法,揭示了对称折叠通道结构通风吸声的物理机制.首先在理论上分析单个吸声体的通风吸声性能并进行了仿真模拟,在共振频率423 Hz附近,吸声系数大于0.9,通风空间占比高达40%.其次,吸声单体的共振频率可通过改变折叠通道的长度来灵活调控,组合多个不同共振频率的吸声单体可以拓宽吸声体的有效吸声带宽.由4个吸声单体组合的通风吸声体可实现314~366 Hz频率范围内的高效声吸收(吸声系数大于0.8),且通风空间占比达到35%,而结构厚度仅为314 Hz时波长的1/10.该低频通风吸声体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和容易制造等特点,在低频通风降噪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声学超材料低频吸声体宽带吸声通风吸声

    某汽车传动系扭振测试、诊断与数据处理分析

    张贵辉李健石磊陈闯...
    293-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轻型卡车由传动系扭振导致加速过程中驾驶室内出现异常振动与轰鸣噪声现象进行研究.首先,为弄清车内振动噪声产生机理,对整车的扭振和车内振动噪声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其次,对整车试验异常数据进行后处理,通过低通滤波和设置电压波动缓冲区的方法对其进行去噪和再生成,消除了加速工况下转速曲线失速和异常峰值的现象.通过分析转速、振动和噪声数据得出:样车加速过程中发动机2阶激励频率达到整车传动系的固有频率时,引起了传动系扭转共振,连同传动轴的不平衡转动自振,通过悬置、中间支撑和后桥板簧传入到车内,引起驾驶室异常振动和轰鸣噪声.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文对传动系扭振的测试、诊断和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可以为汽车传动系扭振测试研究提供参考.

    轰鸣噪声传动系扭振数据处理整车试验

    米勒循环汽油机燃烧噪声诊断与优化

    肖九长王毅曾小春曹黎明...
    30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某搭载米勒循环增压汽油机的SUV在低速高负荷区域出现的"哒哒"异响进行诊断、分析及优化.噪声振动信号经傅里叶变换、滤波及燃烧压力频谱对比分析,确认异响为1~3.5 kHz的燃烧噪声.通过对米勒循环结构分析,确认异响产生根本原因为小升程进气凸轮进气时间短、阻力大和增压器低速性能不足,在低速中高负荷节气门全开下,采用了过大的点火提前角,导致气缸压力急剧升高诱发高压力升高率,带来燃烧噪声.通过对异响工况点火提前角优化,最高压力升高率及1~3.5 kHz燃烧压力频谱成分优化明显,异响消除,且发动机性能变化不大.

    米勒循环燃烧噪声压力频谱点火提前角

    某MPV前门区域风噪啸叫与密封优化分析

    顾晓卓
    308-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MPV前门区域发生"呜呜"风噪啸叫问题,路试验证密封条、车门、A柱区域密封系统,采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模拟风洞仿真分析A柱、侧窗区域流场.结果表明,车门侧密封条和A柱钣金空腔的气流从密封条唇边泄露,与A柱区域的涡流形成耦合振动,产生啸叫.啸叫问题与车门侧密封条、车门以及A柱造型有关.更改车门侧密封条外唇边根部材料,提高压缩负荷,并在与A柱接角处增加两个凸筋,进一步试验验证,啸叫消失,问题得到解决.

    风噪啸叫车门侧密封条压缩负荷

    主变压器噪声特性分析及复合隔声结构设计

    王坤谢连科邢拓巩泉泉...
    315-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压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噪声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以某典型化设计的500 kV变电站A的主变压器为例,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到其主变压器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中低频范围内,且具备明显的线谱噪声特征.针对该噪声特点,提出了一种内插微穿孔板的双层带孔板型声学超材料的复合隔声结构.使用传递矩阵理论对该复合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阻抗管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隔声结构具备针对性隔声要求,理论与实验传递损失曲线基本吻合.

    主变噪声低频隔声带孔板型超材料微穿孔板

    谢宾斯基分形结构声散射特性与视觉偏好评价

    徐洪澎谭令舸吴健梅康健...
    32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扩散界面设计应兼顾声学和美学需求.结合参数化设计方法,谢宾斯基分形的模块化结构具有灵活生成个性化界面的潜力.然而,针对分形结构声学特性与视觉效益尚缺乏综合的量化研究.根据谢宾斯基分形的构造规则提出了一种宽频的声扩散结构设计方法,分别从声学性能与视觉偏好的角度,研究模块形状、模块高度和随机排布程度对性能的影响.采用边界元素法的数值仿真与实测验证,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主观调查,以及多目标综合分析,探究分形设计要素的作用机制和最佳阈值范围.结果表明,与相同体量的传统二次残差扩散体相比,具有不同平面尺寸和高度模块的分形结构改善了声散射性能,特别是在1 kHz以下的中低频范围.此外,发现在室内使用中高复杂度(迭代3次)、低随机排布、谢宾斯基三角截锥分形结构,有助于提高居住者对环境的偏好度.

    谢宾斯基分形声扩散体扩散系数视觉偏好层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