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探索
音乐探索

易柯

季刊

1004-2172

tansuo-1983@163.com

028-85430275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新生路6号

音乐探索/Journal Explorations in Music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学报,系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音乐学术理论期刊。本刊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尤其鼓励支持各学科前沿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能体现“求索”精神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唐音和解》中的明代时调

    漆明镜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存谱中,[劈破玉][挂枝儿]这类明代流行的时调,最早见谱于1821年出版的《新刻吹弹合唱丝弦箫笛合谱》中.其时之人,或看见歌词就能唱出曲调,所以记录下来的多是曲词;反而一些传播至海外的曲调,还能见载于谱.将之与《唐音和解》(1716)中所载的《相思曲》《劈破玉》等曲谱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重合之处.

    明乐[挂枝儿][急催玉][劈破玉]《醉蝴蝶》[五更]

    宋代《溪蛮丛笑》的少数民族边疆叙事话语及其音乐史学价值

    熊晓辉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溪州地区主要是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他们居住在湘鄂渝黔边邻之地,以刀耕火种原始农业为主.溪州地区诸多民族音乐主要源于各民族民俗生活习惯,是各民族民俗、祭祀、游艺等的叙事产物,但往往又高于现实生活语境,其音乐叙事话语多具艺术性、文学性、历史性、民族性等特征.至宋代朱辅《溪蛮丛笑》成书后,才使这些音乐叙事话语由民俗生活转向艺术娱乐.《溪蛮丛笑》中的音乐叙事话语集中反映在宋代溪州各民族的歌舞演绎、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生产方物、文物古迹等方面,并承担着记述当地社会历史发展的叙事功能.从音乐内容结构而言,《溪蛮丛笑》中的音乐叙事话语以民俗叙事为线索,具有音乐学的实际价值;从歌舞演绎而言,《溪蛮丛笑》记载了各民族歌舞的表演形态,具有音乐学的社会价值;从艺术审美而言,《溪蛮丛笑》的音乐叙事话语折射出溪州地区各民族歌舞艺术的嬗变与成熟,具有音乐学的学术价值.

    《溪蛮丛笑》音乐叙事音乐史学价值

    论汉代百戏之实与名

    唐一丹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百戏融汇了中国古代多种民间表演技艺,但目前学界在对其概念进行界定时,常常将百戏单一地等同于散乐或角抵.鉴于此,从历史文献入手,将百戏放置于汉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从实与名的双重角度考察其与散乐、角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它的产生是散乐与角抵的二元结合.散乐的歌舞性和角抵的杂技性共同造就了汉代的百戏,百戏正是"乐"和"戏"结合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百戏之称谓也体现出其和散乐、角抵不同的艺术特征.百戏之名的出现应该早于东汉,西汉后期的画像已零星出现了后汉成熟百戏表演的初级形态.

    汉代百戏散乐角抵

    多元·控制·建构——贾达群《随想曲·梨园竹调》中材料表达特征之探赜

    朱源
    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曲家贾达群先生为竹笛与大型民族管弦乐团而作的协奏曲《随想曲·梨园竹调》是一部凝练昆曲文化元素并融合多元材料的中国当代民族管弦乐典范之作.作品以"昆曲元素"为题材,以"梨园艺者"为主体的音乐叙述视角,成功实现了"戏曲"文化意趣的创意性表达.同时,作曲家也将多元材料融合思维及其高超材料布控技艺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该作品材料表达特征进行系统剖析,一方面可深入探寻作曲家多元材料融合之妙意及多维材料布控之理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作品材料的建构功能在客观分析之中得以论证和明确.

    贾达群《梨园竹调》音乐分析音乐材料

    二音对几何空间的构建及分析应用

    成晓东
    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几何学》是美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德米特里·提莫志克(Dmitri Tymoczko)于2010年出版的一本音乐理论著述,二音对几何空间是该著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音乐几何学》中的二音对作为阐释对象,通过二音对音高空间和二音对音级空间视角,以古拜杜丽娜、勋伯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片段为佐证,对二音对在几何图形中的图形绘制及其示例等方面做简要说明,并以巴托克的《减五度》为例,展现"音乐几何学"中二音对几何空间理论在二声部音乐作品中的分析效能.

    德米特里·提莫志克《音乐几何学》二音对几何空间《减五度》

    山水逶迤·阴阳轮回——梁雷管弦乐作品《千山万水》"笔墨"语言研究

    王卓
    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音高组织、结构逻辑和意象表达三个方面,对海外华人作曲家梁雷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千山万水》进行分析解读.其中音高组织分析一章,引入中国传统阴阳哲学观念,以音级集合分析方法为基础,探讨音高流动、转换间的阴阳关系变化,意在突出该作品音高组织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千山万水》以黄宾虹《山水册页》为原型,作品结构框架以中国传统曲体规律——大曲结构特征为原型,融合了黄宾虹山水画中的布局章法、黄金分割比例,同时在细节上意象化地呈现出"笔墨"法则.梁雷将中国元素与西方作曲思维结合,从画中山水之声景的崩塌、破灭、复苏映射到自然、人文景观之中,显示出其国际化的表达与思考.

    黄宾虹阴阳音级集合大曲结构黄金分割笔墨声景

    川音喜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4年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项目制)"立项

    四川音乐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
    72页

    音乐治疗在帕金森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张勇杨帅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医学治疗模式的新兴疗法,在老年帕金森病干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治疗效果,为病患群体的康复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新的方法.整合分析帕金森病的音乐治疗应用机制、应用方法、应用成效、应用瓶颈与对策等研究成果,以期为解决音乐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训练中存在的应用机制不够明确、干预形式单一、缺乏科学评价体系等诸多短板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帕金森病音乐治疗应用机制应用方法应用成效

    音乐正念冥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谢金烨毛媚秦毅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正念、冥想及音乐正念冥想的概念出发,梳理当前国外音乐正念冥想的两类研究路径及国内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以国内原创3D音乐疗愈品牌"耳界Earmersion"沉浸式疗愈音乐项目为例,分析其将音乐正念冥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主要过程与原理,阐述音乐正念冥想作为疗愈性音乐与正念冥想疗法(MMI)的有机结合.训练中采用的疗愈性功能音乐特点及在音乐要素各方面具备的特殊性质使参与者产生积极的身心体验.

    音乐正念冥想艺术疗愈疗愈性音乐"耳界Earmersion"

    湘鄂渝交界土家族乐器"咚咚喹"的考察与探析

    曹冰冰杨琛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咚咚喹"是土家族特有的单簧竖吹气鸣乐器,主要流传于湘鄂渝交界的土家族居住地区.查询文献对土家族"咚咚喹"形成初步认识,发现"咚咚喹"在乐曲命名、形制、制作技艺以及演奏曲牌记谱等方面有待探索和完善.对湖南省龙山县、湖北省来凤县、重庆市酉阳县、黔江区土家族区域的各式"咚咚喹"进行田野考察,厘清异同,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该乐器.

    土家族咚咚喹命名形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