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周新国

双月刊

1007-7030

xuebaorw@yzu.edu.cn

0514-87854674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理念,注重选题,努力反映人文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现实,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体现特色,弘扬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本刊坚持学术性,强化理论性;坚持时代性,强化功能性;坚持现实性,强化特色性,致力实现学报的精品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融合视域下中国小说诗学话语体系建构

    焦鹏帅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小说理论体系要立于中国,面向世界,需要融通中西学术的视野,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目的,超越中国小说研究的传统子史框架,构建中国小说的起源、本体论、认识论、概念视域、写作模式、形式技巧和阐释学实践的系统框架,然后进入概念分析、哲学反思、本质探究、机制剖析等深层次研究,从而形成自成一体的非西方叙事的中国小说诗学话语体系.中国小说诗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理性批判、形而上学、中庸调和、中西融合、系统思维以及历时与共时整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中国小说诗学话语体系非西方叙事

    《李白与杜甫》研究的历史回溯与展望

    肖薇王嘉川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书中持"扬李抑杜"的鲜明观点,大胆批判了杜甫.学界在当时虽有不同意见,却都撰文而不发或隐而不写.1976年起,该书受到公开质疑和批评.1983年以来,出现多角度分析该书的研究,旨在从新视角探寻郭沫若撰写该书的线索.2008年以后,学界对郭沫若的研究逐渐升温,但是有关该书的研究出现明显落差.对于今后研究者来说,首要的是从学术角度来把握和深思,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该书的学术史价值和意义,同时在整体研究郭沫若学术成果的系统下予以全面综观的审视.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郭沫若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