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核物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核物理评论

靳根明

季刊

1007-4627

jcwang@impcas.ac.cn

0931-4969371,4969374

730000

兰州市31号信箱

原子核物理评论/Journal Nuclear Physics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核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物理学会会刊。它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核物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反映本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评述性文章,及时报道核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最新重要研究成果,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核学科的发展及应用。读者对象为:广大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工农矿医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动、堵塞效应和八极形变对U和Pu同位素对关联的影响

    章骏贺晓涛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Nilsson势中引入八极关联,基于推转壳模型(CSM)下处理对相互作用的粒子数守恒方法(PNC),研究了反射不对称原子核的基态转动带.PNC-CSM的计算结果重现了轻锕系区偶偶核236,238U和238,240Pu的交替宇称带,以及奇-A核237U和239Pu的宇称双重带的转动惯量实验值.奇-A核237U和239Pu的s=-i内禀转动带的转动惯量较相邻偶偶核236,238U和238,240Pu的s=+1转动带显著增加,这主要归因于泡利堵塞效应导致中子体系的对关联衰减.U和Pu同位素中,转动惯量随着转动频率缓慢增加则是由于对关联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衰减所造成的.在低频率区,反射不对称原子核的转动惯量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反射对称原子核的转动惯量.并且与反射对称原子核相比,较大的八极形变将导致反射不对称原子核体系的对关联衰减更加明显.

    八极关联推转壳模型粒子数守恒方法交替宇称带宇称双重带对关联

    N=28附近奇A核Co同位素的晕态研究

    陈铎郭瑞王恒毅金华...
    184-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奇A核53-65Co负宇称晕态能级结构的系统性比较表明,55Co存在能级9/2-与11/2-反转,且53,57Co可能存在较强的集体效应.基于GXPF1A有效相互作用的壳模型计算较好地再现这些核的晕态能级,及相应的磁矩和电四极矩实验值.壳模型计算结果展示53-65Co基态7/2-波函数中质子主要组态成分均为π(1f7/2)7.55Co中激发态9/2-与11/2-中1f7/2质子激发和1f7/2中子激发之间存在竞争,从而导致两能级反转.此外,利用Constrained Hartree-Fock(CHF)方法研究了 53,55,57Co四极形变特征,结合壳模型计算得到的平均占据数和组态,分析了 55Co激发态能量相较于其他Co同位素更高的原因.

    Co壳模型晕态基态自旋原子核形变

    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晕核的近期进展

    张开元潘琮陈思宇罗庆金...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85年实验发现晕核11Li以来,奇特原子核中的晕现象一直是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在晕核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如晕核11Li的自洽描述和形变晕核的微观预言.介绍一些近期基于形变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DRHBc)理论和三轴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TRHBc)理论的研究进展.DRHBc理论实现了对形变晕核37Mg的微观自洽描述,再现了它的小中子分离能、大均方根半径、弥散密度分布以及晕中子的p波成分.DRHBc理论还预言了最近发现的核素39Na中的形变中子晕以及N=28闭壳的塌缩.新发展的TRHBc理论研究了铝同位素链,预言最重的奇奇核42A1是三轴形变晕核,并且它的核芯和晕存在三轴层次的新奇形状退耦.

    晕现象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37Mg39Na42A1

    偶偶原子核中的摇摆运动

    孙博文纪瑛芝陈启博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工作简要介绍了摇摆运动的近期研究进展.目前在质量数为100,130,160,190核区的奇A核与偶偶核中已报导了 17个摇摆候选核.以130Ba中的两准粒子组态摇摆及三轴转子的摇摆运动为例说明偶偶核中的摇摆运动.对于130Ba,采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CDFT)和粒子转子模型(PRM)来进行研究.CDFT为观察到的能带的组态和变形参数提供了关键信息,并为PRM计算提供了输入量.在130Ba中,理论计算再现了实验能谱和电磁跃迁概率.角动量几何的分析揭示了两准粒子组态的横向摇摆相比单准粒子组态的横向摇摆更加稳定.对于三轴转子,利用欧拉方程来研究时间演化问题,给出了方位角(φ和θ)以及角动量分量随时间的演化图像.研究表明,三轴转子的低能激发态主要展示围绕中间轴的摇摆运动.随着激发能量的增加,中间轴摇摆运动的周期延长.相反,在长轴摇摆的情况下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趋势,即激发能量的增加导致摇摆周期减少.

    摇摆运动偶遇核两准粒子含时演化

    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中16ΛO超核结构的超子耦合强度依赖

    丁士缘杨威陈兆京孙保元...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核物理研究为揭示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的核介质中特性以及理解原子核与中子星内部结构提供了关键信息.基于密度依赖的相对论Hartree-Fock(RHF)理论,拟合单Λ超核中超子分离能实验数据得到模型中ΛN有效相互作用.交换项的引入改变了超子道中有效核力的动力学平衡,导致不同于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的介子-超子耦合强度,进而影响超子自旋-轨道劈裂的描述.考虑到模型中有效核力取值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研究了单Λ超核的粗块及单粒子性质对于超子耦合强度的依赖,探索约束其取值范围的可能方法.具体以16ΛO超核为例,通过改变同位旋标量道超子耦合强度,系统分析了超核能量泛函中核介质与交换项效应.结果显示,超子自旋-轨道劈裂、Dirac有效质量以及超核特征半径等与超子耦合强度比值可能存在一定的线性关联.因此,通过实验或理论对这些物理量做出约束,有望对核介质中超子相关的有效核力给出更强的限制.

    单Λ超核超子-核子相互作用协变密度泛函交换项

    二阶无规相近似对原子核集体激发态的研究

    杨明军张春雷白春林张焕乔...
    214-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子核的集体激发态是原子核在坐标、自旋和同位旋等空间的共振产生.研究这些激发态可以获取原子核结构性质以及内部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信息,此外还能为天体核物理提供重要的输入量.基于Skyrme密度泛函的自洽二阶无规相近似(SRPA)理论被用于研究闭壳原子核的这些集体激发态,包括无电荷交换的正常宇称态0+、2+、3-,以及电荷交换的伽莫夫-泰勒(GT)跃迁.此外,两粒子-两空穴组态下的张量力效应被突出讨论,研究指出它能产生低能正常跃迁或者提高它们的跃迁强度,另外加入张量力后能系统地描述一系列闭壳核的GT巨共振的强度和激发能,并自洽地描述不稳定闭壳或准闭壳核的β衰变半衰期.

    正常宇称态伽莫夫-泰勒跃迁β衰变张量力二阶无规相近似

    全同费米子与玻色子系统中的SU(3)动力学

    王金凤周小琦张宇
    22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群代数理论,描述了如何构建s,d两轨道能级下的全同费米子体系与全同玻色子体系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动力学,据此探讨了全同性原理对核多体系统动力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定粒子数情况下全同费米子体系中低自旋态的空间维数的要比全同玻色子系统中同样自旋态的空间维数大得多,意味着同等条件下前者包含更多更丰富的转动带结构.本工作分析展示了一个基于SU(3)群代数理论分析核结构模型的简单实例.

    SU(3)群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壳模型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随机相互作用下原子核的非集体转动行为研究

    沈佳杰牛子正姜慧
    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相互作用下原子核基带能级呈现的非集体转动行为是鲁棒性的现象,即基带能级的数学期望值与角动量的平方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在sd壳和pf壳模型空间下计算了包括24Mg、28Si、46Ca、46Ti的偶偶核以及包括21Ne、43Sc的奇质量数原子核在随机相互作用下基带的能级结构,验证了非集体转动行为在基态非零自旋以及奇质量数原子核下的鲁棒性,同时指出了数学期望值与角动量的平方的线性相关性非常好,而对于最小角动量能级大于最大角动量能级的样本,"逆"非集体转动行为也较为普遍.同时比较和讨论了偶偶核基态是否为零自旋对激发态的能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偶偶核基态自旋不为零时,基带低激发态能级顺序呈现出更多随机性.

    随机相互作用随机两体系综基带非集体转动行为

    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镜像原子核同位旋对称性破缺

    王新鹏李红蕙李健国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位旋对称性破缺是一个原子核性质的重要物理现象,为核结构、核反应以及核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提供关键信息.镜像能级差异是一个研究同位旋对称性破缺的主要观测量,研究这种能级差异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同位旋对称性破缺,对深入认识核力的性质有重要意义.随着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与原子核量子多体方法的不断发展,第一性原理方法在原子核结构计算中已取得巨大成功.本研究基于手征有效场论的两体与三体核力,利用第一性原理价空间介质相似重整化群方法,计算了 25Si与25Na这对镜像核的低激发能谱.采用的核力很好地考虑了电荷对称性破缺和电荷独立性破缺效应,并在量子多体哈密顿量中考虑库仑力.计算结果显示三体力对于原子核激发态的描述非常关键.基于激发态结果,计算了镜像原子核的镜像能级差异与对应能级的粒子数占据情况.结果表明,较大的镜像能级差异主要由丰质子原子核弱束缚的1s1/2轨道的占据数引起.

    同位旋对称性破缺镜像核能级差异第一性原理计算

    205Po激发态研究

    李金泽郑云李聪博李天晓...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工作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96Pt(13C,4n)205Po布居了 205Po核的高自旋态,13C束流能量为72 MeV.扩展了 205Po的能级纲图,新建了 3个退激序列,新发现了 19条γ射线.203,205.207Po的晕态结构与大规模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壳模型计算使用的组态空间包含相同的质子和中子轨道,包括0h9/2,1f5/2,2p3/2,2p1/2,1g9/2.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再现了实验数据.

    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高自旋态大规模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