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醇类抑制剂对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刘庭崧刘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工作中,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动力学是通过甲醇、乙醇、乙二醇三种不同醇类抑制剂存在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的.模拟结果发现,三种醇类都可作为甲烷水合物的抑制剂,醇类分子中的亲水性羟基极大地破坏了水合物笼的结构,并且羟基可以与局部的液态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增加了形成水合物笼型结构的难度,导致甲烷水合物的生长速率降低.对于甲醇分子,甲醇分子的亲水性羟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水分子结构,而亲油性甲基对周围的水分子具有簇效应,两者都会降低水合物生长速率;对于乙二醇和乙醇分子,它们只含有羟基,特别是乙二醇分子含有两个羟基,其对H2 O分子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导致水合物生长速率降低.在抑制效果方面,甲醇分子最优,乙二醇稍微优于乙醇.

    水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抑制剂醇类

    气体分子在类石墨烯材料负载单个金属原子表面的吸附特性

    董博方苏宇峰吴东洋度世豪...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气体小分子在类石墨烯材料(graphenylene)衬底支撑的金属原子(M=Co,Mo和Pd,gra-M)表面的吸附特性,系统地分析了吸附不同数量的NO和CO分子的稳定构型,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引起的体系电子结构和磁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NO、CO气体小分子的稳定吸附位在金属原子顶位,吸附物与衬底间的电荷转移量表明负载不同的金属原子能够有效地调制类石墨烯材料的气敏特性;2)单个和两个气体分子吸附能够引起gra-M体系的自旋电荷密度分布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气体吸附体系表现出不同磁矩大小.

    类石墨烯材料气体小分子吸附磁性

    单原子催化剂Ir1/MoS2表面上的NH3吸附与直接分解的第一性原理

    肖香珍银召利张建伟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NH3的催化分解一直是制备高纯度氢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的贵金属被广泛的应用于催化解离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纯金属催化剂的利用效率低,增加催化成本.最近的研究发现单原子催化剂Ir1/MoS2以其突出的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能替代现有贵金属催化剂的材料.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H3在单原子催化剂Ir1/MoS2上的吸附与活化.结果表明:NH3的优势吸附位为Ir原子的顶位,构型为倾斜结构(atop),NH3与体系表面的金属Ir成键,吸附能达到1.63 eV,是化学吸附;进一步分析了NH3直接催化分解的反应路径,给出了相应的反应热、活化能,结果显示NH3在atop位的解离比脱附有利,第一步脱氢反应活化能最小,N-H键易断裂,第二步反应能垒较高,此步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

    吸附直接脱氢单原子催化剂Ir1/MoS2密度泛函理论NH3活化能

    TiO2及金属(Cu、Ni)掺杂催化材料水解制氢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陈晓李来才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TiO2以及金属(Cu、Ni)掺杂TiO2催化剂水解制氢的两种不同析氢反应机理,计算了不同反应过程催化反应活化能,同时考察了系列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增强,说明光照有助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金属(Cu、Ni)掺杂TiO2有助于降低水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且Cu的掺杂催化效果更明显,这与实验报道的结果一致.

    TiO2密度泛函吸附能光催化

    平面星形CBe5Li5+超碱离子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研究

    阮文刘婷婷宋红莲伍冬兰...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平面星形CBe5 Li5+超碱离子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平面星形D5h结构的CBe5 Li5+超碱离子团簇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氢分子能在Li+周围发生吸附,且每个Li+周围能有效吸附三个氢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合适的吸氢性能表明平面星形CBe5 Li5+超碱离子团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能作为较好的储氢媒介.

    平面星形CBe5Li5+超碱离子团簇密度泛函理论(DFT)吸附能储氢性能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嵌锂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徐天齐闫共芹王康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不同数量的锂离子引起的硅材料晶体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嵌锂过程中形成LixSi(x=1、2、2.4、4.4)合金相的形成能与电子结构.采用LST/QST方法计算过渡态,模拟合金体相中的锂离子迁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嵌锂数量的增加,硅晶胞的体积在不断增大;Lix Si合金相的形成能为负值,表明在嵌锂过程中锂离子和硅原子可以自发形成这些合金相,其中Li7 Si3合金最容易形成;随着嵌锂量的增加,锂离子在费米能级处s轨道提供的电子数逐渐增加,锂硅合金在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数量呈增大趋势,表明锂硅合金的导电性越来越优;常温下Li2 Si体相中很难直接形成锂离子空位,但锂离子空位的迁移过程很容易发生.

    硅负极锂硅合金第一性原理嵌锂行为

    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陈玉锋关皓月姜力汪洋...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杂化泛函,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巯基-5-甲苯并咪唑分子是一个近平面结构.通过频率计算,获得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拉曼光谱,并和实验获得的拉曼光谱图进行了对比,实验和理论计算获得的拉曼光谱图基本上是一致的,表明本文选取的DFT理论计算方法是可靠的.结合VEDA4软件对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的拉曼谱带简正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此外,分析并讨论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前线轨道,HOMO和LUMO轨道能级差为4.51 eV,电子有从HOMO跃迁到LUMO的趋势.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对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乙醇溶剂中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理论计算的吸收波长为226 nm,288 nm.对研究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密度泛函理论振动光谱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激发态

    含氮官能团种类对活性碳纤维吸附催化SO2的影响

    余琦刘伟军田中训纪玮...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性碳纤维(ACF)可用于低温吸附催化脱除燃煤烟气中的SO2,大量实验证明对ACF表面进行掺氮改性可显著提高其脱硫率,但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同种类含氮官能团对脱硫的影响仍未有定论.为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波函数分析对不同种类含氮官能团修饰的ACF的表面结构、静电相互作用、极化和分子轨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氮修饰不仅有利于增强ACF与吸附质分子SO2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其催化氧化和感应SO2分子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其中,石墨化氮掺杂的ACF的极性指数相较掺杂前提高了71.33%,性能改善最为显著,作为SO2分子的选择性传感器和吸附催化剂颇具潜力.

    含氮官能团吸附催化石墨化氮DFT波函数

    笼状团簇Mg12B24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陈思博刘兴刚张梅玲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得到了一种Mg12 B24团簇的笼状稳定结构,其IR最强吸收峰位于205.23 cm-1,Raman谱的最强峰位于242.63 cm-1.Mg12 B24团簇笼状结构中B原子主要是sp杂化轨道参与成键,Mg原子主要是s轨道参与成键.团簇中B原子层堆积了大量的电子,表明MgB2的超导作用主要发生在B原子层;B原子层电子存在较强的离域性,也为超导电性提供了条件;Mg原子起了提供电子的作用.

    Mg12B24团簇密度泛函理论结构与性质

    硼烯/石墨烯异质结缺陷态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陈文浩马洁刘会霞孙启花...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硼烯-石墨烯异质结中缺陷态对体系电子结构特性的影响.发现缺陷态存在于石墨烯一侧时会破坏异质结结构;但缺陷态存在于硼烯一侧时异质结结构仍然会稳定存在,并且体系电子结构随缺陷态密度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从无缺陷态时的金属特性变为多缺陷态时的半导体特性.常温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相关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

    异质结空位缺陷半导体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