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氟化碳分子电离解离过程中的异构化动力学

    涂宁远陈磊赵文超单旭...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离子动量成像谱仪研究了能量为1。0 keV的电子束碰撞条件下CF4分子的解离动力学。实验上,对解离离子的三维动量进行了成像测量,通过离子飞行时间关联谱识别了CF42+ 异构化生成F2+ 分子的两个通道:F2+ + CF2+ 与CF+ + F2+ + F,得到了两个通道的离子动能及动能释放分布。对于其中的三体解离通道,我们进一步采用Dalitz图与Newton图等三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解离碎片的动量关联进行了分析。该通道以两个带电离子的背对背出射为主,中性的F原子作为旁观者只得到极小的反冲动量。

    四氟化碳异构化分子解离动力学

    联萘基-芘衍生物结构和ECD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王怡然昝凤姣李丽华李云志...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s-联萘基-芘分子结构、联萘二面角、能隙、电子的圆二色(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光谱等性质,系统考察其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研究发现,在苯、四氯化碳、氯仿、环己烷和水五种溶剂中,s-联萘基-芘分子的结构和ECD光谱等性质均相似。然而,在氯基、甲基、羟基、甲氧基和苯基五种取代基中,苯基取代基可以调节s-联萘基-芘分子的结构和ECD光谱等性质。

    联萘基-芘衍生物分子结构密度泛函理论ECD光谱

    水合作用与pH调控两性离子聚合物刷的相变行为

    李康睿李循王书恒刘彼得...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Flory-Huggins理论,建立理论模型研究水合作用与 pH调控两性离子聚合物(ZP)刷的相变行为。理论模型考虑 ZP 的水合作用,以及 ZP 刷体系中的静电作用。研究发现,在不同 pH 条件下,ZP 刷的体积分数随着水合作的减弱而的增加。随着 pH 的变化,ZP 刷构象随着水合性转变行为明显改变,这是由于 pH 调控 ZP 链单体带有过多的净电荷(正电荷或负电荷),致使 ZP 链内出现静电排斥导致ZP 刷溶胀。另外,当 ZP 链单体呈现过多的净电荷,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ZP 刷体系静电势,影响 ZP 刷的相变行为。通过考察体系自由能,我们还发现,ZP刷体系自由能呈现了极大值,随着 pH值的变化,自由能呈现的极大值随之改变,由此表明了体系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 ZP 刷体系发生相变。

    水合作用与pH两性离子聚合物(ZP)刷构象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KA油在氧化钨表面上的吸附分离

    庞浩成容铠东何东李旭...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己烷氧化生成环己酮和环己醇(产物合称KA油)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其产物环己酮可作为化学工业中重要的中间体,广泛的用于生产尼龙-6。然而,环己醇和环己酮沸点接近难以分离,因此开发有效分离KA油的材料受到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KA油在干净和有机物修饰的氧化钨材料上的吸附能和吸附构型;通过差分密度电荷和态密度计算,揭示了主-客体吸附过程中的电荷转移特性;研究结果发现使用硅烷修饰后的氧化钨材料对环己醇吸附性能更好;而使用硅醚修饰后对环己酮有更强的吸附能力。该理论研究工作为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缩短了研发分离KA油新材料的时间,节省了人力和资源等成本。

    KA油氧化钨密度泛函理论吸附

    H2S和H2S+的振动光谱和电子能谱计算

    郭甜徐建刚张佳美张思雨...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MOLPRO软件包使用从头算方法计算了星际分子H2S及其阳离子H2S+的势能面及光电子能谱。首先,在(U)CCSD/cc-pVQZ理论水平下获取了H2S沿法线坐标展开的势能面,势能面直观描述了不同振动模式耦合对分子能量变化的影响,S-H键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和面内弯曲振动共同作用使得系统势能变化范围明显变大。振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被用来计算非谐振动频率和振动光谱,计算结果显示,倍频和组合频之间出现了强烈的费米共振,使得相应波段处的红外强度显著增强。最后,使用拉曼波函数和收缩不变Krylov子空间方法首次计算了H2S X1A1→H2S+ X2B1的光电子能谱。此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星际分子的内部结构,并为实验研究及星际观测提供参考。

    势能面VMRCI振动光谱光电子能谱

    汞在Ti2NO2 MXene表面吸附氧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魏煜莹王军凯黄珍霞戚海新...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在生产生活中以各种形式排放的汞对生态及人类健康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寻找高效的汞吸附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汞在Ti2NO2(MXene)和具有一个氧空位缺陷的Ti2NO2(Ov-Ti2NO2)上的吸附和氧化机理。计算结果表明Hg0在Ti2NO2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在Ov-Ti2NO2 表面为化学吸附。Ti2NO2 表面氧空位的存在可以改善HgO与Ov-Ti2NO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吸附能提高116 kJ/mol。Hg0在Ov-Ti2NO2表面氧化为HgO的反应能垒为92。55 kJ/mol,小于其在Ti2NO2 表面氧化反应的能垒(101。42 kJ/mol),更有利于Hg0的氧化。此外,产物HgO在Ov-Ti2NO2 表面脱附需要226。18 kJ/mol能量,远高于在Ti2NO2 表面脱附所的110。49 kJ/mol,说明Ov-Ti2NO2对产物HgO的集中控制能力优于Ti2NO2,从而更能抑制HgO脱附造成二次污染。

    Ti2NO2MXene吸附氧化第一性原理计算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降解机理密度泛函的理论研究

    周梅李思佳徐玮峰黄金保...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P86/6-31 + + G(d,p),对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聚体降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聚体纯热解、水解和醇解、水或醇作为催化剂降解过程的各种可能反应路径,对参与反应的各种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以获得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水或甲醇作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降解过程中的催化剂时,利用水或甲醇O-H中H提供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聚体主链酯键中O原子上形成对苯二甲酸,而乙烷基脱掉的H原子与水中羟基(-OH)或醇中甲氧基(-OCH3)结合形成新的水或者甲醇,从而降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解过程中的反应能垒(251。4 kJ/mol→181。1 kJ/mol(甲醇)和 187。5 kJ/mol(水));当水或甲醇作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降解过程中的反应物参与反应时,利用水或甲醇O-H中H提供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聚体主链乙烷基旁O原子上形成乙二醇,而水中羟基(-OH)或醇中甲氧基(-OCH3)结合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聚体主链羰基中C原子上形成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单甲酯,进而达到降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热解过程中的反应能垒(156。4 kJ/mol(醇解)和 170。1 kJ/mol(水解))。在反应过程中,无论是水/甲醇催化或是水/甲醇参与反应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聚体主要基元反应步的反应能垒,使反应更易于进行。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密度泛函理论热解水解醇解催化降解反应机理

    基于密度泛函的伪麻黄碱拉曼光谱性质研究

    姚晓飞王丹琳王美佳胡爽...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伪麻黄碱的拉曼光谱和吸附在纳米银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 + +(d,p)方法对伪麻黄碱分子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分子构型信息和理论拉曼光谱,用Gaussview软件对分子振动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归属,在伪麻黄碱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采用了自组装方法获得了团簇银纳米表面增强基底,实现了很好的增强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伪麻黄碱的拉曼光谱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计算为伪麻黄碱分子振动峰位的归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伪麻黄碱分子与银纳米表面化学吸附,苯环垂直于纳米基底表面,研究结果为伪麻黄碱的拉曼光谱检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苯丙胺类毒品的光谱分析研究提供了参考。

    拉曼光谱伪麻黄碱密度泛函理论表面增强拉曼

    五氯苯酚分子在激发和电离过程中分子结构和简谐振动的变化研究

    萨拉麦提·吾麦尔马鸿轩秦晨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到了五氯苯酚(PCP)分子在基态(S0态)、第一电子激发态(S1态)和离子基态(D0态)优化的结构参数和简谐振动频率值。通过分析PCP分子在激发和电离过程中的苯环与取代基OH和Cl之间的键长和键角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取代基OH和Cl的给电子和吸电子效应使苯环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靠近Cl原子处的变化较明显。通过分析每个简谐振动模式对应的振动频率值在激发和电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PCP分子在S0态和D0态的同一振动模式对应的振动频率值接近,在S1←S0跃迁中,PCP分子中约二分之一的平面内弯曲和平面内伸缩振动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平面外弯曲振动受到的影响较小。

    五氯苯酚分子结构简谐振动频率简谐振动模式

    气体吸附对硅锗异质结纳米线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顾芳陆春玲刘清惓张加宏...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广义梯度近似(GGA),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探讨了沿[112]晶向的硅锗异质结纳米线作为气体传感器检测CO,CO2和Cl2的能力,着重计算了其吸附气体分子前后的吸附能、能带结构与光学性质。几何结构优化计算表明:不同硅锗组分的[112]晶向的硅锗纳米线对CO,CO2 和Cl2 分子的吸附能的绝对值在0。001 eV至1。36 eV之间,其中Si24Ge36H32 对CO2 气体的吸附能最大,气敏性能最好。能带结构计算表明:吸附CO和CO2分子的[112]晶向硅锗纳米线能带的简并度明显减小,带隙变化较小;而吸附Cl2分子后的价带顶与导带底之间产生了杂质能级使其带隙减小。光学性质计算表明:Si24Ge36H32纳米线吸附CO,CO2和Cl2分子后的光学性质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吸收谱的范围及吸收峰的峰值上,上述研究结果为[112]晶向Si24Ge36H32纳米线可作为气体传感器敏感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硅锗异质结纳米线气体吸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