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四川大学;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李家明 赵伊君 陈向荣

双月刊

1000-0364

jamp@scu.edu.cn

028-85405516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是该领域内全国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在整个东南亚也是唯一的。她是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 主要反映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这些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其主要内容: 报道国内外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理论, 实验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实验), 发表研究论文, 快报及综合述评等三种类型的中文或英文学术论文.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包括: 原子分子结构和光谱, 原子分子碰撞, 电磁场中的原子分子, 生物分子, 团簇的结构、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反应动力学, 材料表面的团簇和纳米结构, 富勒烯和碳团簇等; 同时还包括凝聚态物理, 激光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光学, 化学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渡金属W、Mn、V、Ti掺杂二维材料MoSi2N4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姚登浪黄泽琛郭祥丁召...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 W、Mn、V、Ti替位掺杂二维MoSi2N4后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质的变化。电子结构分析表明W、Mn、W、Ti替位掺杂二维MoSi2N4后的禁带宽度分别为1。806 eV、1。003 eV、1。218 eV和1。373 eV;四种过渡金属掺杂后MoSi2N4的带隙类型没有发生改变,均为间接带隙半导体;W掺杂后的杂质能级靠近价带顶,费米能级靠近价带顶,为p型半导体,杂质能级为受主能级;Mn掺杂后的杂质能级靠近导带底,费米能级靠近导带底,为n型半导体;V和Ti掺杂后杂质能级位于费米能级附近,为复合中心;光学性质分析表明,在2 eV~4 eV的能量区间内,W掺杂结构的吸收波长为336 nm,体系发生红移;Mn、V和Ti替位掺杂后的吸收波长分别为320 nm、358 nm和338 nm,且掺杂体系均发生蓝移。

    二维MoSi2N4第一性原理计算掺杂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二维Ag2S的电子和光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相悦张川川杨文辉段海明...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Ag2S是一种具有间接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由其在平面内和平面外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质,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二维Ag2S的电子、光学性质的变化。二维Ag2S具有较强的方向各异性,通过不同浓度的O取代S替换掺杂,发现随着O浓度的增加,带隙值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由于O元素的引入,使二维Ag2S结构对称性降低,引起能带及光吸收、光反射的分布离散化。y方向4。56~5。36 eV处光吸收及光反射峰随掺杂浓度增加逐渐减小,且出现明显的蓝移。

    替换掺杂各向异性光学性质第一性原理

    三元混合制冷剂R290+R600a+N2汽液相平衡实验研究

    韩树康祁影霞杨瀚宁徐小雷...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氢气液化工艺中,预冷循环是重要的一环,其中混合制冷剂(mixed refrigerant,MR)预冷循环是单位能耗比较低的,故对MR性能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利用液相单相循环法搭建汽液相平衡(Vapor-liquid equilibrium,VLE)实验系统,研究了 R290+R600a+N2 三元体系的 VLE 性质,在 273。15 K~323。15 K的温度范围内,对三元混合工质R290+R600a+N2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18组实验数据。同时使用 Peng-Pobinson-Stryjek-Vera(PRSV)状态方程结合 van der Waals(vdW)混合法则对 R290+R600a、R290+N2、R600a+N2三组二元体系的VLE文献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得到二元交互作用系数,拟合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以此为基础,推算该三元体系的VLE性质。最后将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体系压力平均相对偏差AARDp为0。85%,系统组分R290、R600a和N2的气相平均绝对偏差AADy1、AADy2和AADy3分别为0。0064、0。0027和0。0063,证明实验结果数据合理可靠,可以满足工程上的应用。

    混合制冷剂汽液平衡热力学性质仪器标定

    孔洞对FeCrNiCoCu高熵合金拉伸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朱璞洁杨龙龙张靓孙琨...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洞是FeCrNiCoCu高熵合金在制备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为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含孔洞的FeCrNiCoCu模型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探究了孔洞位置、孔洞半径和变形温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Z轴晶向为[111]的晶体中和晶界处的孔洞会显著降低模型的屈服应变和屈服强度,但对模型的杨氏模量影响不大。随着晶界处孔洞半径的增大,在弹性阶段,孔洞半径增大使应力集中面积增大,有利于位错形核,模型的力学性能随之降低。在塑性变形阶段,随着孔洞半径的增大,初始位错更倾向于向Z轴晶向为[001]的晶体中扩展。在中、低温条件下(T<800 K),模型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在高温条件下,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在高温塑性变形阶段,模型中的总位错线长度较低,平均流变应力也较低。

    FeCrNiCoCu分子动力学模拟孔洞力学性能位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