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植保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植保导刊
中国植保导刊

钟天润

月刊

1672-6820

zhibao@agri.gov.cn

010-59194728,59194736

100125

北京麦子店街20号楼

中国植保导刊/Journal China Plant Prot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测报、检疫、防治、农药械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相关方针政策、指导意见,交流植保工作经验。是广大植保技术推广单位及技术人员的好参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鱼藤酮对斜纹夜蛾低毒原因分析及混剂增效作用研究

    李伟声王彦辉马永林郭成林...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对常见害虫斜纹夜蛾表现低毒的原因,研究该药与其他药剂混用的增效机理,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鱼藤酮单剂与混剂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测定处理后虫体内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斜纹夜蛾幼虫LC50为1 081.41 μg/mL(72h),单剂毒力低,该药对斜纹夜蛾中肠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的诱导作用明显,诱导率最高为90.26%,推测斜纹夜蛾幼虫对鱼藤酮的解毒效应与该酶有关.当鱼藤酮与肉桂油、虫酰肼、Bt混配,杀虫活性显著提高,对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增强.在防治实践中将鱼藤酮与其他作用机制的药剂合理混用,仍能有效防控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鱼藤酮代谢解毒酶混剂增效作用

    籼稻种质资源A232抗三化螟的相关特性分析

    罗俊涛李永洪蒋钰东郑军...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抗螟与感螟水稻种质在农艺性状、维管束结构、营养物质含量方面的差异,可为解析水稻品种的抗螟机理提供参考.以抗螟籼稻种质A232、感螟对照F77及杂交稻冈优18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供试材料对三化螟抗性的差异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用显微测量法比较供试材料维管束性状的差异;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还原糖、总糖及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A232对三化螟表现中抗,其鞘维管束间距、茎秆直径、小维管束间距、茎大维管束直径均极显著低于感螟对照F77;除A232的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F77与冈优188外,3种供试材料的总糖、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经综合分析,抗螟种质A232分蘖力较强、株高较矮、叶鞘较短、小维管束排列更紧密,植株还原糖含量较低,这些特点有利于抵抗或减轻三化螟幼虫为害.

    水稻抗虫性三化螟枯心率农艺性状维管束营养物质

    卷丹鳞茎腐烂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病药剂筛选

    陈星星杨梦琳郝馨珂张琪...
    15-2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出镰刀菌(Fasarium proliferatum)是新发现的可引起药用植物卷丹鳞茎腐烂的病原菌,为了解该菌的环境适应性,以便具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治策略,对其生物学特性开展了室内单因素研究,分别调查在不同温度、光照、pH、培养基、碳氮源条件下该菌的菌丝生长与产孢情况;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对5种杀菌单剂与3种复配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黑暗条件利于产孢;在CM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产孢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氮源为牛肉浸膏.供试单剂以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200 8 mg/L,复配剂以异菌·氟啶胺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401 8mg/L.戊唑醇对卷丹鳞茎腐烂病的防效相对较高,离体浸球防效、盆栽拌土防效分别为60.78%、40.35%.

    卷丹鳞茎腐烂病层出镰刀菌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

    杀虫灯精准诱控的实现途径

    李明豪杨静雷朝亮王小平...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灯光诱控作为一种常用的害虫物理防治手段,因其绿色、简便、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随着杀虫灯的迭代发展,杀虫灯在能源供应方式、诱虫效率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然而,市售杀虫灯产品多样且复杂,光源谱宽、诱虫谱广,对中性昆虫及天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提升杀虫灯的精准性将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靶标害虫敏感光源筛选、杀虫灯工作时段调节、杀虫灯灯体结构优化、复合引诱技术利用和田间应用技术规范的角度,分析归纳了杀虫灯精准诱控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提升杀虫灯田间应用的生态安全性提供思路.

    杀虫灯精准诱控途径

    河北省2023年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勾建军刘莉崔彦石洁...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监测和有效防控玉米南方锈病,总结了 2023年河北省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特点:始见日早,为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发生年份;发生范围广,涉及河北省全境,共有126个县(市、区)发生;病情前期发展慢,后期发展快;部分防治不到位的地块发生程度重,不同种植品种病情有差异.分析了南方锈病重发原因为传入菌源充足、台风加速病菌的传入、主栽品种抗性较差、玉米生长中后期天气条件有利发病等.针对病情加重的总体态势,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病虫监测信息的交流、加强病原菌的鉴定、推广抗病或耐病品种、分类施策和科学防治以及加强多方合作研究的应对措施.

    南方锈病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广西不同烟区主要害虫发生动态规律

    余宸南班成均胡中雯叶立敏...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分析广西不同烟区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提供防控相应害虫的理论依据,2021-2023年在广西贺州市和靖西市对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田间普查结果表明,贺州烟蚜和斜纹夜蛾各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烟青虫发生量2022年显著高于2023年;靖西烟蚜发生量2022年显著高于其他年份,斜纹夜蛾和烟青虫2021年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广西烟区3种害虫的发生量并未呈现逐年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系统调查表明,贺州烟蚜、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集中发生时间分别在5月上旬和5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中旬、5月上旬至6月中旬;靖西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上旬和5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上旬,靖西3种害虫的集中发生时间均早于贺州.研究结果揭示了广西不同生态烟区烟蚜、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对指导以上3种害虫的测报调查和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烟草广西害虫发生量

    河南漯河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天敌资源调查

    侯艳红沈海龙姬琨杜梦园...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河南省漯河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自然天敌资源,在当地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和自生玉米苗等植株上,调查采集草地贪夜蛾幼虫进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发现有寄生蜂、病原真菌和昆虫病原线虫等天敌类群,寄生率或感染率分别为0~43.75%、0~32.95%和0~23.08%.寄生蜂种类分别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马尼拉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anilae)、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和盘背菱室姬蜂[Mesochorus disceitergus(Say)],其中棉铃虫齿唇姬蜂为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量的87.50%;昆虫病原真菌有绿僵菌和白僵菌,以绿僵菌为主.本研究可为当地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绿色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线虫

    云南昭通马铃薯不同品种感染病毒种类及其差异

    邱彩玲陈悦冯振月刘德福...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护地方马铃薯种质资源,明确其退化情况,从云南省巧家县、镇雄县、鲁甸县、大关县和威信县等县区收集了 21个地方马铃薯品种,采用RT-PCR法对其PVA、PVX、PVY及PLRV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收集了青薯9号、合作八八和会-2等主栽品种作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马铃薯品种均检测到了病毒病,其中地方品种感染的病毒可达3种,主栽品种感染的病毒种类只有1种;地方品种在各种病毒的检出率方面均超过主栽品种,其病毒感染情况较主栽品种严重;地方品种马铃薯病毒优势种顺序为:PVY>PVA>PLRV>PVX,检出率分别为51.4%、27.6%、13.3%、1.9%.总体看来,这些地方马铃薯品种退化严重,急需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避免丢失宝贵的地方马铃薯种质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云南地方马铃薯品种病毒检测

    颜色和糖醋液对野蛞蝓引诱作用的研究

    祖庆学王艺焜饶陈祝紫江...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颜色和糖醋液对野蛞蝓的引诱作用,开展了野蛞蝓对不同颜色和不同组分糖醋液的趋向行为研究,设置红、蓝、黄、绿为引诱色,配制不同配比和浓度的糖醋液,开展室内趋性反应试验和田间试验.调查发现:在不同颜色塑料盒中,蓝、红盒对野蛞蝓的引诱作用显著强于绿、黄盒;在9种糖醋液配比中,引诱野蛞蝓效果最佳的配比为白糖∶醋∶酒=1∶4∶1,且上述配比的糖醋液,引诱效果随着设计兑水量的增加(浓度的降低)而增强,当糖∶醋∶酒∶水=1∶4∶1∶76时,对野蛞蝓的引诱效果为各处理中最好.

    野蛞蝓颜色糖醋液引诱效果趋向行为

    2023年河南省小麦条锈病不同发生级别危害损失率评价

    张国彦刘杰彭红王朝阳...
    57-5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反应小麦条锈病危害损失情况,2023年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委托,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在信阳市光山县、南阳市唐河县、安阳市北关区开展了小麦条锈病不同发生级别病情调查和危害损失测定评价工作.按照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将发生程度分为0~5级,分别调查各级病情及相应发生区产量.结果表明,在2023年,条锈病1~5级发生时,3个调查点平均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80%、5.37%、9.53%、13.61%、22.30%.将5级损失率作为对照,测算不同试验点防控植保贡献率,光山县、唐河县、北关区防控条锈病的植保贡献率分别为23.85%、22.76%、19.94%.

    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损失率植保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