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建立成分活性权重函数的当归酒炙工艺评价研究

    王莹孙嘉辰李霞高文远...
    3014-3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文火120℃和中火150℃酒炙当归的过程中成分与凝血酶抑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成分与活性的权重函数,确定最佳酒炙工艺.方法 采用HPLC对样品中阿魏酸、5-羟甲基糠醛、对香豆酸、Z-藁本内酯、咖啡酸、绿原酸、山柰酚、香草醛、原儿茶酸、香草酸、茴香醛11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凝血酶抑制活性测定样品的活血活性,决定系数(R2)表示单体化合物的贡献率.结果 在炮制12~28 min的过程中,阿魏酸、绿原酸、香草醛、5-羟甲基糠醛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其他6种成分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20℃制备的酒当归凝血酶抑制活性高于150℃制备的样品,藁本内酯的贡献率最高(R2=0.643 2),其次为阿魏酸.成分群和凝血酶抑制活性的权重函数为Ws=2.635 C1+107.200 C4-40.850 C11.结论 确定了120℃炮制20min为最佳炮制工艺,验证了传统炮制中采用文火炮制的科学性,建立了一种能够通过简单测试初步评估当归及其炮制品整体质量的方法.

    当归酒炙凝血酶抑制活性权重函数活血活性阿魏酸5-羟甲基糠醛对香豆酸Z-藁本内酯咖啡酸绿原酸山柰酚香草醛原儿茶酸香草酸茴香醛

    半夏曲发酵机制及主要优势真菌的发酵功能研究

    舒波余金洪王涛
    3022-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半夏曲的自然固态发酵机制.方法 采用免培养、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半夏曲发酵真菌和细菌区系构成及主要代谢功能,针对分离到的主要优势真菌的纯培养菌株,分别采用碘量法及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产淀粉酶及蛋白酶情况,采用显微镜观察菌株对草酸钙结晶的破坏情况.结果 半夏曲发酵过程中检测到丝衣孢霉Byssochlamys、根霉Rhizopus、曲霉Aspergillus、米勒酵母Millerozyma、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等属微生物.半夏曲发酵过程中真菌数量大幅增殖,前期及末期的真菌多样性远远高于发酵旺盛期,发酵40~64 h期间的样品与其他样品的真菌区系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丝衣孢霉属是唯一参与了整个半夏曲发酵过程的优势真菌,对米勒酵母、根毛霉、曲霉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菌的数量及多样性均低于真菌,且其数量在半夏曲发酵过程中没有明显增长.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PICRUS)分析表明半夏曲发酵过程中的真菌与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及核苷酸合成代谢密切相关.真菌菌株发酵实验证实,丝衣孢霉属真菌与α-淀粉酶的生成及草酸钙针晶破损有关.结论 细菌不是半夏曲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丝衣孢霉是半夏曲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功能微生物,与半夏曲的淀粉酶活性和与刺激性降低密切相关.

    半夏曲发酵机制真菌丝衣孢霉发酵功能固态发酵碘量法淀粉酶蛋白酶草酸钙根霉曲霉米勒酵母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氨基酸代谢糖代谢核苷酸合成代谢

    白虎加人参汤对MKR转基因2型糖尿病小鼠创面感染的作用

    刘旭钟国威刘天晟喻嵘...
    3032-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骨骼肌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功能缺失(loss of skeletal muscle-specific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 function,MKR)小鼠创面感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MKR 小鼠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干预与创面滴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悬液,构建2型糖尿病创面感染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0.11g/kg)组和白虎加人参汤低、高剂量(14、28g/kg)组,采用同龄FVB/N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5只;给药12d,每4天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创面大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胰岛素、C肽、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 水平,以及血清与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Px)活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和皮肤创面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原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皮肤组织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虎加人参汤高剂量组小鼠伤口显著愈合(P<0.01);糖代谢水平显著改善(P<0.01);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血清与胰腺中抗氧化因子SOD、CAT和GPx活性显著上升(P<0.05、0.01);胰岛β细胞凋亡减少(P<0.01);皮肤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白虎加人参汤可能通过改善糖代谢、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保护胰岛β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激活Nrf2/HO-1通路,从而发挥治疗2型糖尿病创面感染的作用.

    白虎加人参汤MKR小鼠糖尿病创面感染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

    安石榴苷改善小鼠细菌性肠炎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实验研究

    黄淑芸许萍洪宗元钟树志...
    3044-3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安石榴苷对细菌性肠炎的改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5只BALB/c小鼠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101建立细菌性肠炎模型,给予安石榴苷或头孢克肟干预7 d,给药过程中观察各组小鼠的体征并计算每天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与体质量变化率;给药结束后取肠组织及肠道内容物,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肠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黏膜中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测定小鼠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qRT-PCR法检测小鼠肠壁炎症相关因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 2(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NOD2)、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 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TNF-α和IL-6水平;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安石榴苷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小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小肠上皮中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肠壁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肠壁NOD2、NF-κB p65、TNF-α和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LPS、TNF-α和IL-6水平显著减少(P<0.01);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 Clostridiales-unclassified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Muribaculaceae 和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菌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安石榴苷能够改善致病性大肠杆菌O101诱导的肠炎,减轻小鼠肠壁的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安石榴苷细菌性肠炎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炎症反应

    基于TGF-β1信号通路研究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刘洁史红健范婧莹周芳亮...
    3053-3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对鼻咽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信号通路在其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小檗碱和芒柄花黄素单用及联合使用对鼻咽癌5-8F、6-10B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GF-β1信号通路激活后,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抑制细胞迁移效应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和芒柄花黄素单用可抑制5-8F和6-10B细胞增殖,小檗碱(5、10 μmol/L)和芒柄花黄素(5、10 μmol/L)联合作用于5-8F和6-10B细胞后,显示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以协同效应为主;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显著降低鼻咽癌细胞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采用TGF-β1激活TGF-β1信号通路后,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的效应显著降低(P<0.01);与小檗碱10μmol/L+芒柄花黄素10μmol/L组相比,TGF-β1+小檗碱+芒柄花黄素组细胞 TGF-β1、Smad3、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 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0.01),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能够协同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鼻咽癌细胞小檗碱芒柄花黄素细胞迁移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协同效应

    淫羊藿素通过Akt/mTOR调控糖酵解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邓冬杰李励谈相云孙懿...
    3061-3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淫羊藿素对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淫羊藿素对HuCCT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平板克隆法检测淫羊藿素对HuCCT1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淫羊藿素对HuCCT1细胞周期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淫羊藿素对HuCCT1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成量以及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淫羊蕾素对HuCCT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及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淫羊藿素对瞬时转染Akt 基因质粒的HuCCT1细胞中Akt/mTOR及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淫羊蕾素显著抑制HuCCT1细胞的活力,并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淫羊蕾素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HuCCT1细胞的集落形成(P<0.001);淫羊蕾素可以将HuCCT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显著降低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淫羊藿素可以显著降低HuCCT1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及ATP生成量(P<0.05、0.01、0.001);淫羊蕾素显著抑制糖酵解相关酶(HK、PK)的活性以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0.001);淫羊蕾素显著降低磷酸化 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磷酸化 mTOR(phosphorylated mTOR,p-m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phosphorylated ribosomal protein S6,p-RPS6)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淫羊蕾素显著降低Akt 基因过表达的 HuCCT1 细胞中 p-Akt、p-mTOR、p-RPS6、HK1、HK2、PKM1、PKM2 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0.001).结论 淫羊藿素能够抑制HuCCT1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的糖酵解途径有关.

    淫羊藿素肝内胆管癌增殖糖酵解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β-榄香烯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周琴飞龚黎燕鲍关爱丁群芳...
    3070-3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β-榄香烯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及β-榄香烯低、高剂量(0.7、2.8mg/kg)组和艾芬地尔(5mg/kg)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胫骨注射并ip二甲基亚砜,其余各组构建骨癌痛-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后,分别ip相应药物,通过检测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对各组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评估;采用q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PR)、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 2B(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 subunit 2B,NR2B)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 mRNA 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R2B、cAMP和MOPR的蛋白表达.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10、20、25 μg/mL)的β-榄香烯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活性,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确定β-榄香烯作用于SH-SY5Y细胞的适宜质量浓度;设置对照组、吗啡组、β-榄香烯(5μg/mL)组和艾芬地尔(10μmol/L)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其余各组采用10μmol/L吗啡作用SH-SY5Y细胞48h,以构建吗啡耐受细胞模型,而后β-榄香烯组和艾芬地尔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采用qRT-PCR检测TNF-α、IL-1β、IL-6、NR2B、cAMP和MOPR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R2B、cAMP和MOPR的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第1天,相较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明显升高(P<0.001),随给药时间延长,吗啡组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逐渐下降,各给药组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明显高于吗啡组(P<0.05、0.01、0.001).β-榄香烯显著抑制SH-SY5Y细胞活性(P<0.001),且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β-榄香烯对SH-SY5Y细胞内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吗啡耐受可促进大鼠脊髓组织和SH-SY5Y细胞中TNF-α、IL-1β、IL-6、NR2B及cAMP表达(P<0.001),抑制MOPR表达(P<0.001);给予艾芬地尔或β-榄香烯后,则呈现相反趋势(P<0.01、0.001),且β-榄香烯的作用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β-榄香烯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通过调控MOPR/NR2B有效缓解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

    β-榄香烯骨癌痛吗啡耐受μ阿片受体/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B炎症因子

    人参固本口服液对小鼠股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钟彦亨姚景春孙成宏张贵民...
    3078-3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固本口服液对小鼠股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参固本口服液(0.50mL/只)组、手术组和手术+人参固本口服液低、中、高剂量(0.05、0.10、0.50mL/只)组.小鼠麻醉后制备骨折模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术后第3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小鼠逃避潜伏期,Y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次数,旷场实验检测其情绪行为;行为学完成后,小鼠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qRT-PCR法测定海马区B淋巴细胞瘤 2(B-cell lymphoma 2,Bcl-2)和 Bcl-2 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mRNA 表达;采用 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手术组比较,手术+人参固本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术后第3天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学习记忆次数显著减少(P<0.05),穿越次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海马区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人参固本口服液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小鼠股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人参固本口服液骨折认知功能炎症反应凋亡

    山茱萸-白芍酒炙配伍前后通过调节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效机制研究

    郑寅涛曹岗吴鑫
    3084-3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山茱萸-白芍酒炙配伍前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关节评分、足趾红肿度、胫骨关节与踝关节损伤度及膝关节滑膜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NF-κB 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尾根部sc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乳状液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小鼠模型.将DBA/l雄性小鼠按照体质量分布随机分为9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来氟米特阳性药组、生山茱萸组、酒山茱萸组、生白芍组、酒白芍组、生山茱萸-生白芍配伍组、酒山茱萸-酒白芍配伍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首次免疫造模7 d后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第30天造模完成后,各给药组第31天起每天ig相应剂量的75%乙醇提取物无菌水溶液,阳性药组给予来氟米特无菌水溶液(6mg/kg),对照组、模型组小鼠ig相应体积的无菌水,连续给药30d.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踝关节HE病理变化,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小鼠胫骨关节及踝关节损伤程度,RT-qPCR法测定膝关节滑膜组织中OPG、RANK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酪氨酸蛋白激酶(sarcoma,Src)、核因子-p65(nuclear factor-p65,P65)基因表达水平及 Western blotting 法测定 OPG、RANKL、RANK、TRAF6、Src、磷酸化 NF-κB 抑制蛋白α(phosphorylation inhibitory κBα,p-IκBα)、磷酸化P65(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踝关节组织有明显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及破骨细胞等炎性浸润,足趾关节及踝关节发生变形,OPG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RANKL、TRAF6、Src、P65 基因表达水平及 RANKL、RANK、TRAF6、Src、p-IκBα/IκBα、p-P65/P65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山茱萸和白芍酒炙配伍前后各组小鼠踝关节炎症及损伤均有改善的趋势,OPG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升高,RANKL、TRAF6、Src、P65基因表达水平及RANKL、RANK、TRAF6、Src、p-IκBα/IκBα、p-P65/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酒山茱萸-酒白芍配伍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P<0.001),生山茱萸-生白芍配伍组和酒山茱萸组次之,生白芍组、酒白芍组和生山茱萸组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关节炎评分相对较高.结论 山茱萸和白芍酒炙配伍前后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膝关节及踝关节损伤,其中二者的酒炙品配伍或生品配伍抗RA效果更佳,可能是通过调控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来发挥抗RA的作用.

    山茱萸白芍酒炙配伍类风湿性关节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

    基于Python语言探析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规律

    申伟樊雪鸣王柳丁张允岭...
    3093-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Python语言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用药规律,为PSCI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4个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3个英文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纳入中药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语言对中药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5首治疗PSCI的经验方药,中药共214味,频次共1685次,其中使用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及化痰类中药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10味药物组合多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形成以石菖蒲、远志和川芎为主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 中药治疗PSCI的核心药物组方为石菖蒲、远志和川芎,在此基础上可加入针对PSCI肾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的相应中药,以达先后天同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之则.在未来的研究中,需关注PSCI的核心药物组方,开展药学、药效学及临床试验等研究,为中药治疗PSCI提供新策略.

    卒中后认知障碍数据挖掘Python语言中药用药规律石菖蒲远志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