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粒子群-随机森林算法和气象数据的三七叶面积生长预测模型

    范升旭杨春曦杨启良韩世昌...
    3103-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三七叶面积生长预测模型,对于三七整个生长期的精准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粒子群-随机森林算法,采用2018、2019年4~10月云南省红河自治州泸西县三七种植基地棚内气象因子数据以及三七叶面积生长数据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生长预测模型.结果 通过特征工程中皮尔森系数分析可知,三七叶生长与土壤温度、上方水蒸气压和下方水蒸气压等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其中土壤温度正相关程度最大,其皮尔森相关系数在0.75~0.90;下方土壤热通量与三七叶生长呈负相关,其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4~-0.3;通过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算法训练的生长预测模型,其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收敛时值为0.021 82,模型优化后的三七叶生长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达到0.999 97.结论 通过多种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粒子群-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三七叶面积生长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该方法为三七叶的生长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预测模型三七叶气象因子特征工程随机森林粒子群优化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刘永成田颖郭栋陈文强...
    31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NKI、VIP、Wanfang、CBM、ChiCTR、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和 Clinical Trials 数据库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 高 血压的中英文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后,对资料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2项研究,包含2759例研究对象.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学降压药在收缩压[MD=-9.46,95%CI(-12.16,-6.75),P<0.00001]、舒张压[MD=-5.85,95%CI(-7.58,-4.12),P<0.00001]、降压有效率[RR=1.17,95%CI(1.12,1.22),P<0.00001]、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MD=-0.42,95%CI(-0.73,-0.11),P=0.008<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MD=-1.49,95%CI(-2.11,-0.86),P<0.000 01]、心脑血管事件[RR=0.12,95%CI(0.05,0.29),P<0.000 01]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化学降压药,在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MD=-0.20,95%CI(-0.47,0.07),P=0.15>0.05]、不良反应[RR=0.61,95%CI(0.33,1.15),P=0.13>0.05]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目前临床证据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因纳入研究少,单用时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复方丹参滴丸高血压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成药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用药方案的真实世界研究

    盛蕾谢雁鸣王志飞李利寻...
    3125-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探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真实世界电子医疗数据库中提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医疗电子病历10845例,采用Tabu搜索算法及复杂网络分析,对结果进行归纳得到临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使用频次大于11的合并中西药共119种,获得最优划分的35种药物子群及复杂网络图,展现了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最佳临床合并用药特征.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对症支持、合并症及后遗症治疗的方案,上述方案与病毒性脑炎的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的治疗方案基本一致,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证据.但在抗生素使用、中医治法组合上,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验证.

    喜炎平注射液病毒性脑炎真实世界联合用药复杂网络

    新塔花查耳酮合成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程波满尔哈巴·海如拉何江
    3134-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克隆新塔花Ziziphora bungena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查耳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对其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方法 结合新塔花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克隆新塔花查耳酮合成酶zbCH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PCR进一步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hs,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 zbCHS基因长1226 bp,包含一个长度为117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9个氨基酸,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2 848.37.该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有1个糖基化位点和31个磷酸化位点.α-螺旋是该蛋白多肽链中大量的结构元件,散布于整个肽链之中.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新塔花zbCHS基因与丹参、蕾香、紫苏等亲缘关系最为接近.RT-PCR结果显示zbCHSS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在叶中表达量较高,花相对表达量次之,根、茎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hs在BL21(DE3)感受态细胞表达系统中,经IPTG诱导后,有明显的重组蛋白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 800,与预测相符合.结论 通过对zbCHS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zbCHS基因在新塔花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基因调控提供依据,最终为该药材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新塔花查耳酮合成酶基因克隆RT-PCR原核表达

    杜仲LB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表达分析

    刘俊李龙陈玉龙吴耀松...
    3142-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杜仲LBD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以期为EuLBDs基因功能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仲LBD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 从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9个EuLBDs,分为Class Ⅰ与Class Ⅱ 2大类,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家族(Ⅰa、Ⅰb、Ⅰc、Ⅰd与Ⅱa、Ⅱb).理化性质分析显示:EuLBDs编码152~29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分布于4.62~9.91,相对分子质量区域为17 420~31 820,均为亲水性蛋白,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EuLBD基因家族含有类锌指、亮氨酸拉链和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GAS)保守结构域.表达模式分析显示,EuLBDs参与杜仲叶片发育,随着叶片发育,水平逐渐降低,EuLBDs基因表达不受叶片胶含量的影响.结论 从杜仲基因组水平对LBD基因家族进行了全面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杜仲LBDs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杜仲LBD基因家族系统进化基因表达EuLBDs

    不同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黄文静熊乐文张龙霏张芳...
    315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2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含量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为优良品种选育与金银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建立基于HPLC-ESI-MS/MS同时测定金银花2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测定5种种质金银花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研究其变化规律,并筛选差异性活性成分.结果 建立的HPLC-ESI-MS/MS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好,5种种质金银花总黄酮含量:华金6号>九丰一号>四季花>红白忍冬>华金3号,木犀草苷含量:华金6号>红白忍冬>九丰一号>四季花>华金3号;在各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在二白期或大白期最高;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种质间存在9个潜在差异性黄酮标志物(野漆树苷、似梨木双黄酮、忍冬苷、水仙苷、芦丁、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圣草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不同发育时期有7个差异性黄酮标志物(苜蓿素、野漆树苷、香叶木素、芹菜素-7-O-葡萄糖苷、金圣草黄素、紫云英苷和圣草酚-7-O-葡萄糖苷).结论 金银花黄酮类成分组成与含量既决定于种质又受发育程度的影响,选育优良品种、确定合理采收时期是提高金银花药材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有效途径.

    金银花黄酮HPLC-ESI-MS/MS木犀草苷红白忍冬野漆树苷似梨木双黄酮忍冬苷水仙苷芦丁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圣草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苜蓿素香叶木素芹菜素-7-O-葡萄糖苷金圣草黄素紫云英苷

    西红花球茎腐烂病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机制

    陆洁淼张家豪明乾良王洁...
    3165-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西红花Crocus sativus球茎腐烂病拮抗真菌,探讨其抑菌机制.方法 以前期分离得到的24株西红花内生真菌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球茎腐烂病拮抗真菌;应用ITS分子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用扫描电镜观察拮抗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形态;检测拮抗菌株CS05菌丝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的含量及病原菌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含量.结果 筛选得到对尖孢镰刀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8株,其中CS05抑制效果最好,相对抑制率为(76.53±3.82)%;将CS05鉴定为担子菌门多孔菌目栓菌属真菌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CS05能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促使尖孢镰刀菌胞外AKP含量增加,菌丝出现稀疏紊乱、缠绕皱缩等现象.结论 西红花内生真菌CS05能较好地拮抗球茎腐烂病菌尖孢镰刀菌,为西红花球茎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内生真菌拮抗活性抑菌β-1,3-葡聚糖酶

    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吴茱萸及制吴茱萸指纹图谱研究

    马向慧刘烨姜恒丽王双双...
    3171-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吴茱萸生品与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通过计算相似度,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质量,探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阐释吴茱萸炮制后毒性降低的机制.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17.0软件对相应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analysis,PCA).结果 吴茱萸和制吴茱萸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5,均含有12个相同的共有峰,指认出了其中的5个.以吴茱萸碱为参照峰,比较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发现吴茱萸炮制后除3号峰外,其余共有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2号峰和10号峰有显著性下降.聚CA结果显示,吴茱萸生品可分为2大类,其中来源于江西的为一类,来源于浙江和湖南的为一类;经PCA分析,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405%,以2、5(绿原酸)、6(金丝桃苷)、7、8(柠檬苦素)、9(吴茱萸碱)、10(吴茱萸次碱)和12号峰对吴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变化的贡献较大.结论 吴茱萸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化学模式识别可为阐释吴茱萸炮制后毒性降低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吴茱萸制吴茱萸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绿原酸金丝桃苷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

    木果楝属柠檬苦素类似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李韶静汤建华
    3178-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果楝属Xylocarpus植物中包含丰富的萜类、生物碱类、多酚类、黄酮类、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和多环体系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其最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柠檬苦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高度氧化的四降三萜类化合物,葛杜宁、andirobin、墨西哥内酯、phragmalin等多种结构类型的柠檬苦素及其类似物在木果楝属植物中普遍存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镇痛、抗炎、抗焦虑、镇静、保护神经、改善睡眠等药理作用,还具有昆虫拒食、杀虫等生物活性.对2010-2021年报道的木果楝属216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丰富该类资源的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木果楝属柠檬苦素类似物葛杜宁andirobin墨西哥内酯phragmalin抗肿瘤抗病毒拒虫

    中药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田文国王春芳陈金鹏刘毅...
    3195-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升高.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远志皂苷人参皂苷钩藤碱丹参酮ⅡA五味子乙素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