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连续化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关志宇刘星宇姜晟刘婧...
    3573-3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化生产技术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己在诸多行业广泛应用.中成药作为全生命周期产品,更是迫切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应行业进步与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制药企业对药品连续化生产展开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9个化学药品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成功上市,中药制药行业也有不少企业也尝试采用了连续化生产工艺.现从中药生产加工的现状出发,介绍中药实现连续化生产的优势,探讨中药连续化生产必要性,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中药连续化生产中药制药制药工艺制药设备质量控制

    毛裂蜂斗菜中的1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

    李炳祎张勇贾琦李医明...
    3581-3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菊科蜂斗菜属植物毛裂蜂斗菜Petasites tricholobus全草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微孔树脂等多种柱色谱填料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UV、IR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毛裂蜂斗菜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cis-methylthioacryloyloxy)-8α-angeloyloxy-3β,4β-epoxy-bisabola-7(14),10-diene(1)、bakkenolide Ⅲb(2)、monoketone(3)、japonipene C(4)和petatewalideA(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裂蜂斗菜素;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毛裂蜂斗菜中分离得到.

    菊科蜂斗菜属毛裂蜂斗菜倍半萜毛裂蜂斗菜素bakkenolideⅢbmonoketone

    拟康定乌头和林地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韩萌王腾飞单连海陈琳...
    3587-3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和林地乌头A.nemorum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其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康定乌头中共分离得到了 6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4α-benzoyloxy-N-ethylaconitane(1)、工布乌碱(2)、大渡乌碱(3)、膝乌宁碱甲(4)、滇乌碱(5)和黄乌生(6);从林地乌头中共分离并鉴定了 10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萨敏(7)、14-乙酰塔拉萨敏(8)、卡马考宁(9)、16-epipyroaconine(10)、乌头碱(11)、3-脱氧乌头碱(12)、牛扁碱(13)、甲基牛扁碱(14)、德尔色明甲(15)、德尔色明乙(16).结论 化合物1是新的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拟康定乌碱甲;化合物2~6为首次从拟康定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6为首次从林地乌头中分离得到.

    乌头属拟康定乌头林地乌头二萜生物碱拟康定乌碱甲工布乌碱大渡乌碱膝乌宁碱甲滇乌碱黄乌生卡马考宁

    分心木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陈良葛朝伦魏鸿雁马晓玲...
    3595-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胃癌HGC-27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从分心木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sclerone(1)、engelhardione(2)、5-dehydroxy-octahydro-demethoxycurcumin-A(3)、(E)-3,3'-dimethoxy-4,4'-dihydroxystilbene(4)、blumenol A(5)、(+)-erythro-7-O-ethylguaiacylglycerol(6)、threo-3-(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e-1,2-diol(7)、(6R,9R)-blumenol B(8)、hexahydro-demethoxycurcumin-A(9)、blumenol C(10)、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1)、(+)-异落叶松脂醇(12)、胡桃宁 B(13)、heptanoid(14)、4,17-dimethoxy-2-oxatricyclo[13.2.2.13,7]eicosa-3,5,7(20),15,17,18-hexaene-10,16-diol(15)、alternariol 9-methyl ether(16).结论 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3对HeLa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5.33、16.29 μmol/L,而化合物13对HGC-27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分心木(+)-异落叶松脂醇胡桃宁Bhexahydro-demethoxycurcumin-AblumenolC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益气健脾颗粒化学成分分析

    朱赟斐谭善忠王洪兰单晨啸...
    3601-3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益气健脾颗粒中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鉴定和归属分类.方法 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2%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进样量8μL,体积流量1.0 mL/min,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通过与对照品比对、自建数据库匹配,结合文献报道,从益气健脾颗粒中鉴定出130个化学成分,包括54个黄酮类、22个萜类、20个含氮化合物、14个香豆素类、12个有机酸类,还有8个醇苷类、鞘脂类等其他成分.结论 建立的定性分析方法能系统、快速地对益气健脾颗粒中的成分进行识别,为益气健脾颗粒的质量控制和研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重要依据.

    益气健脾颗粒UPLC-Q-TOF-MS/MS裂解规律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

    水飞蓟素脂质体的制备、质量评价及其对HaCaT细胞增殖和摄取的影响

    陈江丽邱智东金媛媛周栩妍...
    3614-3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水飞蓟素脂质体(silymarin liposomes,SM-L)并进行质量评价,考察SM-L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 keratinocyte line,HaCaT)增殖和摄取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SM-L,以包封率和ζ电位为考察指标,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实验优化SM-L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SM-L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SM-L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考察SM-L对HaCaT细胞水平迁移能力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以流式细胞术考察HaCaT细胞对SM-L的摄取情况.结果 优化的SM-L制备工艺为大豆磷脂、水飞蓟素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0 ∶7.94 ∶6.21,无水乙醇和水的最佳比例为1∶10.SM-L包封率为(85.44±0.87)%,平均粒径为(133.80±2.13)nm,多分散指数为0.134±0.020,ζ电位为(-14.1±0.3)mV,稳定性良好,36 h皮肤透过率为(14.58±6.37)%,皮肤滞留率为(65.80±4.04)%.细胞实验证明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SM-L能促进HaCaT细胞增殖,SM-L相比水飞蓟素对HaCaT细胞的水平迁移促进作用有明显提高,并且SM-L能够有效提高HaCaT细胞对水飞蓟素的摄取.结论 制备所得的SM-L粒径均一,性质稳定,透皮性能好,并且可以促进HaCaT细胞增殖和对水飞蓟素的摄取,有很好的角质修复作用.

    水飞蓟素脂质体质量评价细胞增殖细胞摄取乙醇注入法

    基于部分药效和毒副作用探索中药汤剂抑苦掩味伴侣剂的影响:以黄连解毒汤为例

    柯秀梅周文杰廖丽萍肖浪浪...
    3625-3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JD)部分药效和毒副作用评价抑苦掩味伴侣剂[纽甜、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左旋聚乳酸(mPEG2000-PLLA2000)、γ-环糊精(γ-CD)、HJD药液(以生药量计0.2g/mL)质量比0.028∶0.15∶1.5∶100]对中药汤剂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以HJD为例,采用体外抗氧化(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抗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解内毒素致小鼠高热试验研究抑苦掩味伴侣剂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以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该伴侣剂对汤剂安全性(毒性)的影响,最后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探索抑苦掩味伴侣剂对中药汤剂作用(可能的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抑苦掩味伴侣剂既不影响HJD体外抗氧化(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作用,也不影响HJD抗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效果和抗内毒素致热作用.同时,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抑苦掩味伴侣剂和HJD对小鼠均无急性毒性.此外,抑苦掩味伴侣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干扰与HJD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抑苦掩味伴侣剂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不影响HJD的药效和安全.

    中药抑苦掩味伴侣剂药效不良反应黄连解毒汤

    基于Box-Behnken设计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当归-苦参药对的提取工艺及不同比例配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影响

    王蕊娇张育龙董培良韩华...
    3632-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当归-苦参提取工艺并测定其不同配比的化学成分含量,研究不同配比药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影响.方法 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当归苦参药对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HPLC法测定当归-苦参药对不同配比(1 ∶ 0、1 ∶ 1、1 ∶ 2、1 ∶ 3、2∶1、3 ∶1、0 ∶1)下的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苦参酮11种成分的含量;利用酶标仪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再将药效学指标与化学成分含量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整合,通过化学和药效2个层面综合评价药对的最佳配比.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与当归-苦参0∶1比较,当归-苦参不同配比(1∶ 1、2 ∶ 1、3 ∶ 1)样品中随着当归比例的升高,苦参中6种成分提取量呈"U"型分布;与当归-苦参1 ∶ 0比较,当归-苦参不同配比(1 ∶ 1、1 ∶ 2、1 ∶ 3)样品中随着苦参比例的升高,当归中5种成分提取量亦呈"U"型分布.心肌缺血大鼠各治疗组中当归-苦参1∶ 2组疗效最明显,单味药组改善程度最不明显.结论 研究方法简单可行,通过化学层面和药效学角度分析两者不同配比的成分变化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影响,可为当归-苦参药对开发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新复方提供理论依据.

    当归苦参药对HPLCBox-Behnken设计主成分分析急性心肌缺血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苦参酮药效学

    经典名方猪苓汤基准样品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王延涛孔令梅程杰张淹...
    3643-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猪苓汤基准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研究基础.方法 建立猪苓汤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计算相似度;确定基准样品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并通过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相关方法学考察;研究建立猪苓汤中处方药味薄层鉴别方法;计算15批基准样品的干膏率及指标成分转移率、水分.结果 特征图谱共标定8个共有峰,分别归属泽泻和阿胶,其中指认3个共有峰,分别为泽泻醇A(峰1)、泽泻醇B(峰2)、23-乙酰泽泻醇B(峰3),15批猪苓汤基准样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相似度均大于0.95,可表征猪苓汤基准样品的质量特性;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确定为阿胶中的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同时建立猪苓、茯苓、泽泻的薄层鉴别方法.计算15批猪苓汤基准样品的平均干膏率为21.53%,平均水分为3.64%,指标成分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90.89%、90.25%、90.29%、91.28%,所有数据均未出现离散.结论 建立的经典名方猪苓汤基准样品质量标准,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基准样品关键质量属性,综合体现了处方各药味的信息,为后期经典名方猪苓汤复方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猪苓汤经典名方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质量评价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关键质量属性

    基于响应面和G1-熵权法优选彝药痛风颗粒提取工艺及其药效评价

    赵雪莲兰建龙杨正明李奕松...
    3653-3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选彝药痛风颗粒(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YMTG)的提取工艺,并探索其对痛风性肾病的作用,为其新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和响应面法设计,以加水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虎杖苷、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8种指标成分提取率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优选YMTG的最佳水提工艺,并以痛风性肾病模型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优选YMTG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水、浸泡60min、煎煮3次,每次煎煮80min;药效结果表明,YMTG可降低痛风性肾病模型大鼠血液中尿酸质量浓度、增加尿酸排出量和尿酸清除率,降低血液中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减轻肾脏损伤.结论 优选的YMTG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其对痛风性肾病有良好的作用.

    彝药痛风颗粒G1-熵权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痛风性肾病药效评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虎杖苷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