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草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草药
中草药

汤立达

半月刊

0253-2670

zcy@tiprpress.com

022-27474913,23006821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中草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的四妙丸类方临床应用配伍规律分析

    梁欣仪梅志刚闻晓东
    507-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明四妙丸类方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为检索数据库,分别以"四妙丸""四妙汤""四妙方"为主题、篇关摘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四妙丸类方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0和IBM SPSS 25.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借助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加味中药中最高频药物的成分-交集靶点-通路图.结果 共筛选到220篇文献,包含44种病名、72种主治症状和30种配伍比例;245首方剂涉及240味加味中药,共1783频次,以土茯苓为首的高频药物33味,加味中药按功效分类可分为18种,药味共373频次,药性共239频次,归经共590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组关联规则,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共收集四妙丸活性成分42个,土茯苓活性成分15个,筛选四妙丸-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交集靶点31个,通路29条,四妙丸-土茯苓-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交集靶点26个,通路38条.结论 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对四妙丸类方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进行总结,为指导四妙丸类方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并为研发相关创新药物提供数据参考.

    四妙丸数据挖掘配伍规律成分-靶点-通路土茯苓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治疗痔疮的规律分析及可能机制探讨

    王博龙吴春兴白庆云王彬...
    519-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内服中药治疗痔疮的用药规律及关键中药的作用机制,为痔疮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书籍中的有关方剂,建立中药治疗痔疮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统计中药的性味、归经,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主要中药.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主要中药关联规则;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TCMSP、Uniprot、Genecards、DAVID等数据库分析关键中药治疗痔疮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结果 纳入319首痔疮方剂涉及中药257味,累计使用2232次.这些内服中药多为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且以性寒、味苦,入肝经或大肠经为主.拓扑学筛选得到当归、枳壳、槐米、槐角、黄芩等34味主要中药,由其组成的二联、三联组合的关联程度高;主成分分析提取13个公因子.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关键中药组合槐米-枳壳-地榆的主要药效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等,涉及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肿瘤蛋白P53 (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趋化因子8(interleukin-8,CXCL8)等关键靶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涉及细胞增殖、凋亡过程调控、细胞因子活性、酶(蛋白)结合等主要生物学类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炎性肠病、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B,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痔疮应以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为主,槐米-枳壳-地榆为关键中药组合.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IL-6、TNF、MMP9等关键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炎性肠病、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

    痔疮数据挖掘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槐米枳壳地榆

    阳春砂龙脑基二磷酸合酶关键氨基酸位点筛选及突变体的构建

    赵圆圆孙叶雯郑诗敏李萌...
    529-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阳春砂萜类合成关键酶龙脑基二磷酸合酶(bornyl diphosphate synthase,BPPS)催化生成龙脑基二磷酸(bornyl diphosphate,BPP)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解析,为阳春砂BPPS的功能优化并且促进其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比较阳春砂、海南砂的BPPS (AvBPPS、A1BPPS)及已报道的其余3种植物的BPPS,发现AvBPPS催化产生BPP的比率较高.通过分子建模和底物对接、保守基序预测,以及与其他BPPS、单萜合酶序列多重比对的方法,筛选关键氨基酸位点,探索决定AvBPPS产生BPP及其较高比率BPP的关键活性位点,据此设计突变体,并用快速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突变体.结果 筛选出了20个可能影响AvBPPS催化的关键位点,并根据这些位点,设计了20个AvBPPS突变体及1个AlBPPS突变体,成功构建其中17个突变体,诱导表达获得了纯化蛋白.结论 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理性设计BPPS的突变位点,并获得了相应突变体及蛋白,为通过氨基酸定点突变探索BPPS的催化机制及功能优化提供了基础.

    阳春砂海南砂龙脑基二磷酸合酶定点突变蛋白表达

    温郁金萜类合成酶基因CwTPS05、CwTPS10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丁贤华张丽萍费璇赵琪...
    538-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克隆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萜类合成酶基因(CwTPS05、CwTPS10)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今后利用代谢工程生产温郁金萜类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前期温郁金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PCR技术从根茎cDNA文库中克隆CwTPS05和CwTPS10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特征;qRT-PCR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克隆获得CwTPS05(GenBank登入号:MT814867)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446 bp,编码481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55990;CwTPS10(GenBank登入号:MT81486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49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58550.CwTPS05和CwTPS10均属于酸性、非跨膜、无转运肽的亲水性蛋白.同源进化树分析表明,CwTPS05和CwTPS10基因被归类为植物萜类合成酶TPSa亚家族.qRT-PCR分析表明,CwTPS05在根茎中特异性表达,CwTPS10在根茎和块根中特异性表达.结论 成功克隆获得温郁金CwTPS05和CwTPS1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为研究温郁金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参考.

    温郁金萜类合成酶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基于内在成分含量差异辨别玄参药材品质优劣可行性研究

    张勇纯刘彦玲王铭爽李正坤...
    54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为研究对象,分析药材中内在化学成分与其法定指标整体间的关联性,探讨以内在成分快速辨别药材品质优劣的可行性.方法 取玄参药材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玄参项下测定,采用等权比值综合评分法对玄参药材进行品质优劣排序,使用色谱指纹图谱筛选共有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观察药材自然聚集趋势与品质优劣间关系,提出"以成分辨品质"试验假想并进行分析验证.结果 不同来源玄参药材品质存在一定差异,等权综合比值评分法可有效表征玄参药材品质优劣,药材中内在化学成分与法定指标整体间具有一定关联性,验证试验有效.结论 以内在成分含量差异对玄参药材进行品质优劣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玄参及其他部分中药材品质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依据.

    玄参品质评价内在成分主成分分析药典指标哈巴苷哈巴俄苷

    越南金花茶化学成分差异及基于表型性状的亲缘关系分析

    何秋梅高慧白燕远何志鹏...
    557-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越南金花茶Camellia insularis化学成分及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明确其化学成分差异及基于表型性状的亲缘关系,为越南金花茶种质分类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样品化学指纹图谱,目测和直尺观测表型性状,基于液相色谱峰数量和面积,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越南金花茶化学成分差异及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色谱峰数量为评价指标,YN3-78、YN3-77、YNX3-15、YN3-72、YN3-62等综合评分较高;以色谱峰面积为评价指标,YN3-60、YNX3-05、YNX3-01、YNX3-14、YNX3-04等综合评分较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表型性状与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7株越南金花茶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1群13株,属大叶型,化学成分出峰时间多在19.32 min以前,色谱峰数量较少、峰面积较高.第2群26株,包含所有线形叶植株,属大叶型,化学成分出峰时间多在15.21 min之前,色谱峰数量最少.第3群19株,叶面积较小,化学成分种类少,峰面积低,综合指标最差.第4群19株,叶面积最小,该群23.33 min以后有出峰,是区别于其他类群的重要特征;该群化学成分数量最多,峰面积均较低.结论 越南金花茶表型和化学成分均具有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所得4个类群均有各自明显的表型性状特征;表型与化学成分存在显著相关,可通过表型性状预测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该结果可为越南金花茶亲缘关系分析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越南金花茶表型性状化学成分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没食子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二氢槲皮素异槲皮素染料木苷水杨酸槲皮苷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

    虎杖HPLC指纹图谱及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孔德暄陈运中朱映睿朱蔚然...
    569-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虎杖醇提物的HPLC指纹图谱与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初步明确虎杖抗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虎杖的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指纹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小鼠足垫厚度、血清尿酸含量为虎杖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其谱效关系.结果 虎杖发挥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贡献较大的特征峰有7号峰(虎杖苷)、9号峰(槲皮素)、11号峰(白藜芦醇)、12号峰(槲皮苷)、13号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6号峰(大黄素)、18号峰(大黄素甲醚).结论 虎杖发挥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该药材质量控制与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虎杖指纹图谱灰色关联度痛风性关节炎谱效关系虎杖苷槲皮素白藜芦醇槲皮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

    李振王科王凯强俞科贤...
    575-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是临床肝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近年来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成为防治肝癌的研究热点,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医药低毒性、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通过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仍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注射液的分子机制方面综述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并围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穿心莲苦参大黄健脾活血祛湿方贝参茱萸方扶正清解方艾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白花蛇舌草注射剂线粒体肝癌

    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控PKM2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晨宇尚新悦姚国栋
    590-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是一种以细胞代谢重编程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通过有氧糖酵解的方式消耗葡萄糖并促进肿瘤细胞中生物质的大量合成.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材,药效广泛并起到整体治疗的作用.随着对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部分醌类、酚类、黄酮类、萜类等中药活性成分能够通过靶向糖酵解限速酶丙酮酸激酶M2 (pyruvate kinase M2,PKM2)引起不同肿瘤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周期阻滞并干扰糖酵解进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侵袭等的能力从而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对靶向调控PKM2的紫草素、丹参酮类、白藜芦醇等多种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通路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紫草素丹参酮ⅡA大黄素白藜芦醇齐墩果酸丙酮酸激酶M2抗肿瘤糖酵解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蒋沅岐董玉洁周福军陈金鹏...
    599-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蒿素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过氧桥结构,对恶性疟疾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血吸虫病、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并对其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及结构改造进行一系列研究.结构改造得到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化合物,有效改善了青蒿素的理化性质和成药性,目前已有复方双氢青蒿素、复方青蒿素、复方蒿甲醚等制剂应用于临床.对近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性、专利申请及保护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抗疟疾抗肿瘤抗炎安全性专利申请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