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刺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针刺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朱兵

双月刊

1000-0607

010-84014607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针刺研究/Journal Acupuncture Research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针刺研究》创刊于1976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学术杂志。本刊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主,兼顾临床研究与报道”为特色,是我国唯一集中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艳秋姚俊鹏鄢香芸杨婉卿...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FC)疗效确切,具有早期起效迅速、远期疗效稳定和整体性调节的特点.本文检索并总结近年来针刺治疗FC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针刺能从促进肠道动力、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减轻肠道炎性反应、改善直肠低敏感性等多角度、多途径发挥作用.未来研究可深入挖掘针刺改善直肠低敏感性的机械传感机制、明确针刺调控的关键肠道菌属及代谢特征、探究不同作用机制间的网络关系,并阐明不同针刺治疗方案的效应差异机制,以期更好地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高针刺治疗FC的临床疗效.

    功能性便秘针刺机制综述

    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在针刺镇痛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刘文浩吴军尚华丽博潘志锋...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作为维持和平衡人体各项机能的重要生物网络,参与疼痛、情绪、学习记忆等多项生理功能,其中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包括Ⅰ型、Ⅱ型)在疼痛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针刺镇痛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靶点.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针刺可以分别激活大麻素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参与到中枢痛觉信号和相关递质的传导以及外周与疼痛相关的炎性反应中,进而缓解模型动物的痛觉超敏.本文系统总结了上述机制在不同类型动物模型中的作用,以期为针刺镇痛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针刺镇痛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动物实验综述

    "缪刺"新识

    刘熠斐刘兵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黄帝内经》缪刺诸论为研究主体,参合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对缪刺刺法、刺处、治疗病证等进行诠释分析,提出如下创新性认识:①缪刺之"缪"的本义为"异于经脉而刺(刺大络)",而非"左右互刺","左右互刺"非缪刺必要操作;②缪刺的作用部位是被称为"气之大络"的人体"四末",且四末之爪甲处并不等同于一般所认知的"井穴";③缪刺可治疗危重之疾,而非仅局限于肌体痛症或疾病初起之轻症;④缪刺不等同于络刺.

    缪刺左右互刺络刺四末

    一种可量化评价的温针灸实训教学仪的研制与实践

    徐刚高明刘堂义唐文超...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总结传统温针灸技术操作关键步骤和要点,确定评价温针灸操作过程的量化参数指标,在此基础上研制温针灸实训教学仪,并应用于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温针灸实训教学仪可量化温针灸技术操作过程中的搓装艾绒速度、搓装艾绒个数、抗抖动时间、抗抖动频率和艾绒团燃烧时间等参数,客观评价温针灸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搓装艾绒团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后续研究工作的完善思路.温针灸实训教学仪的研制与实践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操的规范性、准确性,对促进温针灸教学及考核方法的客观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对其他针灸技术的实训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化实训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