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诊断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丁华野,周晓军

月刊

1007-8096

zdbl@263.net

010-66721843

100700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诊断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经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标本的病理取材改良方法

    曹秀雪常梓怡钟定荣王蓓...
    861-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取材方法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观察效果的差异及各类型病变检出率的影响特点,总结CTEPH的病理特点,以期为CTEPH的临床病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2月至2023年4月间病理确诊为CTEPH并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取材方式进行分组,一组采用传统取材法,另一组则采用分段式取材法,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方法观察CTEPH内膜病理变化特点,主要病变类型包括血栓、内膜增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再通,对比分析两种取材方式下CTEPH的主要病变类型的检出率并对两种取材方法的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分段式取材法对4种主要病变类型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对再通性病变的检出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利用分段式取材法,本课题组观察到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这两种病理改变主要出现在CTEPH肺动脉近端,而再通和新生血管多见于远端肺动脉.结论 分段式取材法对CTEPH各主要病变类型的检出效果优于传统取材法.分段式取材法可使病理医师更加全面地对肺动脉不同节段的病变进行观察,从而准确评估CTEPH的病理改变.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病理取材分段式取材法

    PCK1和PCK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付振鹏王若曦张帅帅闫振礼...
    86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至2019年在潍坊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Ⅲ期原发性CR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对照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种组织样本中PCK1和PCK2的表达,并分析CRC患者中PCK1和PCK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RC组织中PCK1和PCK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织,其中有84.09%(259/308)的肿瘤检测出PCK1低表达,而76.30%(235/308)的肿瘤呈现PCK2低表达.PCK1低表达与肿瘤浸润(T分期)(P=0.001)和神经血管浸润(P=0.012)有关.PCK2低表达与患者年龄(P=0.035)、早期肿瘤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和肿瘤浸润(T分期)(P=0.005)有关.预后分析显示,PCK1和PCK2表达与CRC预后没有相关性.结论 PCK1和PCK2在CRC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CRC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PCK1和PCK2可作为CRC治疗的潜在靶点.

    结直肠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TFE3重排肾细胞癌8例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分析

    任远黄述斌王雪王朝夫...
    872-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r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鉴别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8例TFE3重排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2~62岁,中位年龄35岁.镜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样、实性巢状排列,胞质嗜酸至透明,局灶核仁明显,间质见砂砾体结构.免疫组化标记8例TFE3重排肾细胞癌均阳性表达TFE3,阴性表达CA9、CK7,TFE3分离探针检测结果均阳性.结论 TEE3重排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其组织学形态多样,利用免疫组化标记及分子检测等辅助方法,可避免漏诊及误诊,引导临床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

    肾肿瘤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FISH鉴别诊断

    原发性肛门直肠黏膜黑色素瘤2例并文献复习

    张波钟伟志丁向东康凯夫...
    87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肛门直肠黏膜黑色素瘤(ARMM)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表达情况、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收集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ARMM共2例,回顾性分析ARMM的临床资料,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检测并分析其免疫组化、原位杂交EBER和黑色素瘤相关基因突变检测(13基因,FFPE)二代基因测序(NGS).结果 例1、2,均为直肠黑色素瘤,瘤细胞免疫组化均表达HMB45、MelanA、S-100;二代基因测序显示例1,NGS检测到NF1和TP53基因突变;例2,NGS检测到BRAF基因变异,最终诊断均为原发性ARMM.结论 原发性ARMM是一种罕见高侵袭性肿瘤,预后差,疗效甚微并易复发及转移,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

    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癌HER-2免疫组化检测方法优化

    吉佳乐姚馨悦张文杰邱世进...
    879-881,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胃癌HER-2检测的染色条件进行探索,从内外部质控、程序验证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HER-2检测流程.方法 从标本固定脱水时间、包埋方向、不同染色方式、烤片时间、一抗孵育时间、抗体差异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试验.结果 国产抗体染色强度弱于HER2/neu(4B5),但HER-2(3+)的标本在HER-2(UMAB36)抗体显色下细胞形态更清晰.结论 标本固定脱水时间要适宜,脱水不足易导致免疫组化切片不完整,抗原表位丢失且有大面积非特异性着色;若条件可及,优先选择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染色,如果选择手工染色,建议使用EDTA修复,一抗4℃孵育过夜,染色效果更佳;烤片时间要适宜,烤片时间太长会明显降低组织阳性信号,甚至产生非特异性信号,影响染色质量;HER-2(3+)的标本建议选用HER-2(UMAR36)进行染色,对于2+的标本,可选用HER2/neu(4B5)的抗体,染色强度更佳,可减少模棱两可的结果,更利于医师判读.

    胃癌HER-2免疫组化脱水时间染色方法

    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杨志敏严苑玲杨佩桦姜云书...
    882-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例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女性,53岁,右侧乳腺内可触及肿物.巨检:肿物切面呈暗红、多囊、胶冻样.镜下:肿瘤呈大小不等的多囊性改变,囊内充满嗜伊红甲状腺胶质样分泌物,部分囊壁见乳头、微乳头状结构,细胞有异型性,局部见高分泌型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肌上皮细胞标记物肿瘤囊肿壁及乳头状结构均呈阴性.结论 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癌罕见,形态特殊,需与囊性高分泌增生和囊性高分泌导管原位癌等疾病进行鉴别.

    乳腺浸润性囊性高分泌性癌肌上皮细胞囊性高分泌性病变

    乳腺原发性骨外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李莹莹门楠杨向君冬国友...
    885-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原发性骨外骨肉瘤(ES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收集1例骨外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29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内上有一板栗大小肿物,无疼痛、红肿,未进行任何诊治,肿物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软骨样组织这三种成分组成.免疫表型:Vim(+)、S100(部分弱+)、CD68(散在细胞+)、Ki-67(40%+),CK、EMA、p63、SMA、ER、PR、CerB-2、CK5/6阴性,p53(无义突变).结论 骨外骨肉瘤十分罕见,要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来诊断,必要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辅助诊断.

    骨外骨肉瘤原发性骨外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性骨样组织乳腺

    脉管内反应性免疫母细胞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彭享翁锦泉王章奇
    888-890,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脉管内反应性免疫母细胞增生(ILVIPs)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1例ILVIPs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ILVIPs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组织学特点是炎症背景中脉管内可见中到大淋巴样细胞填充,核仁明显并居中,需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鉴别.IL-VIPs免疫组化CD20、PAX-5散阳或阴性,CD30弥漫阳性,脉管D2-40阳性,显示脉管内中到大淋巴样细胞是反应性免疫母细胞.结论 ILVIPs极易误诊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仅观察病理组织学态难以鉴别两者,需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

    脉管免疫母细胞血管内淋巴瘤免疫组化

    伴假腺样结构的黏液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家琪陈东方微郑梦晗...
    891-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假腺样结构的黏液型肾上腺皮质腺瘤(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提高对罕见疾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3年7月收集的2例伴假腺样结构的MACA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合文献42例患者分析讨论.结果 患者年龄分别为37岁和30岁,均为女性.肿瘤分别位于左、右侧肾上腺,均为无功能性腺瘤.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假腺样、微囊状、网状排列,间质内可见黏液样物质,黏液区域分别占90%和50%,细胞圆形或多角形,大小较一致,异型性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2例病例Vimentin、MelanA、CD56、NSE阳性表达,其中1例Syn阳性表达,1例AE1/AE3部分阳性,EGFR、EMA、Inhibin-α、CgA、Calretinin、S-100均为阴性表达.术后随访5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伴假腺样结构的MACA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应当与其他肿瘤鉴别,正确认识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避免误诊与漏诊.

    假腺样结构黏液型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病理

    男性乳腺黏液癌1例病例报告及特点分析

    刘莹洁胡志雄申洪谭敏华...
    894-896,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报道1例41岁男性乳腺黏液癌病例的病理诊断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改变检测分析.结果 左侧乳房黏液癌,单纯型,富细胞亚型;免疫组化ER、PR、AR、WT1、GATA-3呈强阳性,Her-2、CDX-2、Villin、S-100阴性,Ki-67为10%阳性,p53呈野生型.基因检测BRCA1/BRCA2基因突变阴性,21基因的复发分值为8.59.结论 本例男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乳头内陷的特征;其免疫组化的表达特点是Her-2阴性,ER、PR、AR呈强阳性,增殖能力较弱;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不属于PARP抑制剂高敏感人群,其复发概率或许会小于5%.

    男性乳腺黏液癌免疫组化分子检测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