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振动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工程学报

刘人怀

双月刊

1004-4523

zdxb@nuaa.edu.cn

025-84895885

210016

南京市御道街29号

振动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科技类和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振动理论及其应用,模态分析与试验,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机械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动态设计与测试,动态信号分析,故障诊断,振动,冲击与噪声控制,振动利用,土动力学等方面内容的综合评述,专题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铁路桥梁巨震响应分析

    陈令坤时红琦康欣胡晓伦...
    19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高铁桥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这势必会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同时铁路组网,如川藏铁路,已经延伸到西部大震风险区.在高铁桥梁中建立第四级设防的分析方法.在振动台上测试了3个1/5和6个1/8缩尺的圆端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墩,并进行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桥墩在峰值加速度为0.96g(原型0.32g,七度罕遇)以内的地震作用下,墩身仍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桥墩的地震损伤程度不明显,混凝土桥墩试件没有出现明显的开裂和剥落现象,这表明按规范设计的桥梁具备较好抗震安全性.当地震强度增加到1.71g(原型0.57g,八度罕遇)时,桥墩顺桥向出现中等到严重损伤,而横桥向大多还处于中等损伤.但所有桥墩试件在强度为1.86g的巨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破坏.研究表明,在相同地震动作用下,随着纵筋率提高,结构耗能总体呈增加趋势;随着地震设防水平增加,耗能随纵筋率的变化更加显著,试验桥墩可以承担更大的地震荷载.纵筋率对桥墩滞回曲线形状影响较大,增加纵筋率,耗能能力随之增大.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高铁桥墩不是按照延性设计,桥墩的体积配箍率均较低,研究表明其对桥墩的滞回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抗震性能高速铁路桥梁圆端矩形实体墩巨震振动台试验

    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

    王翠云杜永峰朱前坤
    204-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和标准只考虑结构响应而忽略结构主要使用者(人)的感受,或仅以结构的振动响应代替行人的实际感受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以及传统采集方法不能同时实现结构和人的数据采集的现状,建立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激励-传播-感知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行人激励下人行桥和行人的运动视频,利用分段光流法和MMTracking算法获取二者的振动响应,通过提取和转换获取相应的行人加速度,进而以加速度均方根值对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进行评估.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实验室人行桥模型上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能够同时实现行人和人行桥响应的非接触测量,并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全路径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估方法比常规只将结构振动响应作为或代替行人实时响应来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更加合理.

    振动舒适度评估人行桥计算机视觉全路径分段光流法MMTracking

    切角措施对串列方柱气动性能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刘帅永祝志文郑德乾祝瑜哲...
    214-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串列双方柱的干扰效应受方柱气动外形的影响显著,方柱角部形状的变化将导致周边流场的改变,进而影响上、下游方柱的气动性能,串列双方柱的风荷载干扰效应相关影响及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基于空间平均的大涡模拟方法,以亚临界间距比和超临界间距比的串列方柱为对象,分别对上、下游方柱考虑有、无切角(切角率均为10%)两种情况,研究两类典型间距比下不同切角措施对串列方柱风荷载的影响及其机理.将标准串列方柱风压系数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模拟方法及参数设置的有效性;从气动力系数统计值及自谱、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分布等角度,对比分析了两种典型间距比下不同切角措施对串列双方柱气动性能的影响,着重从时均和瞬态流场角度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典型间距比下,不同位置的切角措施均会影响方柱周围流动分离,从而引起流态变化,其中上、下游方柱均采取切角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减弱方柱的平均和脉动风荷载.

    高层建筑串列方柱切角措施大涡模拟气动性能流场机理

    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