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孙怀义

双月刊

1001-9227

auto81@163.com

023-63050371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杨柳路2号B区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Journal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技术刊物。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中国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的发展,为自动化和仪器仪表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特征聚类的网络恶意干扰信号协同过滤

    梁超付明林
    322-325,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网络恶意干扰信号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出基于特征聚类的网络恶意干扰信号协同过滤方法.基于网络恶意干扰信号特点,将包络起伏度、时域矩偏度以及时域矩峰度三者协同作为描述网络恶意干扰信号的特征,采用FCM特征聚类算法,根据每个网络恶意干扰信号特征样本点到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信号样本点归为同一聚类簇,完成网络恶意干扰信号特征聚类;将特征聚类结果利用网络信号矩阵投影至特征子空间,并依据主成分分析法获取主分量特征值划分子空间为正常信号和恶意干扰信号子空间,将恶意干扰信号子空间残差信号平方预测误差与恶意干扰信号过滤阈值比较,判定恶意干扰信号并将其过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过滤掉网络恶意干扰信号,得到了较为纯净网络信号,且过滤准确率高,漏判和误判的情况较少.

    特征聚类恶意干扰信号协同过滤FCM聚类算法过滤阈值残差信号

    基于空中协同无线网络资源人工智能分配算法的智慧乡村平台

    郝宇刚张飞付萌萌
    326-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乡村建设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加快智慧乡村平台网络建设,研究搭建无人机空中协同无线网络系统获取农业相关空中协同位置信息.同时结合资源人工智能分配算法,即以最佳位置匹配为主,经匈牙利算法实现系统的位置匹配,从而实现资源分配.结果表明,随着空中接入点最大连接数的增加,总时延有所减少.在地面感应节点数量在300个以内的情况下,总时延不超过600 ms.改进总时延从597 ms减少到402 ms,减少了 195 ms.这说明系统提升性能,处理速度加快,响应时间缩短.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通信系统中的传输延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并且对于地面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任务量的提升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研究设计的资源分配策略有利于实现无线网络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分配,这为智慧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慧乡村无人机空中协同无线网络资源分配人工智能匈牙利算法

    基于生物信息参数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薛娟娟周春丽丁玲玲
    331-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些疾病与个体的体脂率等生物信息参数密切相关.为了准确监测这些关键的生物信息参数,并将其应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运动体脂等生物信息参数检测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以蓝牙模块与远程移动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并通过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及指令发送操作.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系统与Omron HBF-306的体脂率检测最大的测量误差为2.46%,且所有测量误差均保持在±3%的范围内,符合设定的检测准确度要求.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系统,显著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高准确性,有望在体脂率、脉搏与血压监测方面提供一种更为便捷和精确的方法.

    体脂率监测系统MCUATK-HC05运动学传感器

    "EPC+BIM+装配式"新型建造模式的应用研究

    莫民静蒋琳
    335-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建筑行业由于其技术性不强,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研究采用了基于BIM技术的总承包制装配式建筑模式来解决这类问题.其中BIM技术为工程项目各方提供了建筑信息平台,总承包制提供了装配式建筑需要的具备标准化与流程化条件的施工环境,有效地提升了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效率比最低为96%最高为101%,建筑质量合格率基本能够保持在85%以上.在安全性与环保性方面,装配式建筑的评分也达到了 93分以上.新型建筑模式体现出较高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与事故发生概率.

    总承包制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环境污染安全性

    基于显著性加强和YOLOv5算法的输电线路异物快速识别方法研究

    高骞洪宇薛禾雨
    340-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电线路是电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电力转移和传输的载体.但是在输电线路上会经常出现异物,进而导致输电故障,造成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输电线路异物的快速识别能够及时发现隐患,避免故障产生.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加强和YOLOV5算法的输电线路异物快速识别方法.结合某地区的输电线路检修相关图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提高输电线异物识别的精准度和速度.

    显著性加强YOLOV5算法输电线路异物快速识别

    基于LSTM深度学习网络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

    夏超鹏洪宇刘新山周鑫...
    34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负荷预测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参数,它为电力相关部门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决策支持.但是面对电力负荷数据的非线性和强波动的特点,传统的预测结果精准度很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循环神经网络中长期电力负荷智能预测的方法.首先介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模型搭建;然后结合算法流程图,对某地区电力负荷历史数据和该地区的经济、气象等历史数据,进行算法试验和效果验证;通过和目前本领域主流的算法比较数据训练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判断所提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准度.

    CNNLSTM网络深度学习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

    基于模糊免疫算法的电网电源自动规划优化方法研究

    马玉龙姜慧兰
    347-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能源需求,分布式电源并入大电网的规模呈现逐渐加大的趋势.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存在着无规律特征,使得电源出力不确定,容易造成电力能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基于模糊免疫算法的电网电源自动规划优化方法研究.构建电网电源(火力电源、风力电源、水力电源与光伏电源)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以投资成本、网络损耗及其环境效益为目标,构造电网电源自动规划优化目标函数,并确定约束条件——电源容量约束条件、功率平衡约束条件与供电可靠性约束条件,基于模糊免疫算法确定最佳的电源自动规划优化方案,执行确定方案即可实现电网电源的自动规划优化.实验数据显示:在不同实验工况背景下,提出方法应用后获得电力不足频率最小值为4%,电源规划优化成本最小值为101万元,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值为10 mg/m3,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电源规划优化效果更好.

    电网系统自动规划不同场景分布式电源模糊免疫算法优化配置

    基于贝叶斯的分布式数据库高维数据治理方法

    张立冬潘伟刘敏
    35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数据库高维数据治理能力不足会提高网络传输代价及网络额外开销,为了快速识别异常数据、及时检索目标数据、精准预测目标问题,提出基于贝叶斯的分布式数据库高维数据治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切分因子删除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无效数据块,降低任务执行途中高维数据迁移量,然后利用贝叶斯方法从先验分布和后验分布两种角度选择结局变量相关性和起始变量相关性均较强的变量,最后在分布式数据库对应的特定场景的给定条件下,确定变量的点落位置,完成分布式环境下高维数据控制图设计,实现分布式数据库高维数据治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治理效果好.

    分布式数据库高维数据剪枝贝叶斯控制图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自动化开关故障重构及其可靠性分析

    金鑫琨
    356-360,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配电系统中传统的手动开关存在的反应不及时、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自动化开关可靠性分析模型.研究首先在自动化开关的基础上对配电系统中的故障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基础上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自动化开关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构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中,故障重构成功率和负荷损失值范围分别为92.16%、[-7.3-8.5V].同时可靠性分析模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损失精度仅为0.21,重构评估耗时为5.6 s,且故障查找耗、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时间和故障信息传递耗时分别为38 min、49 min和9 min,均优于对比方法.这说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自动化开关故障重构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发生时的影响.

    遗传算法配电系统自动化开关可靠性故障重构

    暴雨洪涝灾害下智能配电网同期线损自动监测方法

    柳亚妹胡卫军魏恩伟
    36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常规的配电网线损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提取线损参数实现对线损率的预测,由于缺乏对线损误差的控制,导致线损监测效果不佳.对此,提出暴雨洪涝灾害下智能配电网同期线损自动监测方法.对输电线路拓扑关系进行分析,明确导致线损异常的成因,并对线损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及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线损样本表征体系,并通过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的误差实现对异常线损情况的判断.在实验中,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线损监测精度的检验.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对同期线损进行监测时,线损相对误差值较小,具备较为理想的监测效果.

    智能配电网同期线损自动监测方法线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