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度经济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度经济学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黄少安

季刊

espdlj@yahoo.com.cn

010-88191365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制度经济学研究/Journal ZHIDU JINGJIXUE YAN JIU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异质性、冲突威胁与国家权力结构和政府规模——对中、日历史发展路径的比较制度分析

    雷鸣赵天睿邓宏图
    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异质性和冲突威胁对政府规模的影响.社会异质性作为一种制度发展的嵌入层,是实际权力分配的表现,驱动了冲突威胁的发生并影响了制度设计的权衡,具体表现为政府数量与规模的选择.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权力分配—制度变迁逻辑框架和区域政府规模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明清中国和江户日本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我们说明更大的社会异质性和冲突威胁将使国家选择建立数量更多和规模更小的政府.科举制和官僚体制使中国国家内部的社会异质性更低,而日本幕藩体制下区域之间社会异质性更强,且面临的内部冲突威胁更大,这导致了中日两国历史上政府组织结构上差异.本文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制度变迁和治理格局形成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历史证据,也为当今时代理解国家治理问题提出了新方向.

    社会异质性冲突威胁政府规模明清中国江户日本

    参军经历、退役政策与创业行为

    陈方豪张晓波
    3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家户与企业家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参军经历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发现,参军经历对创业的影响具有很大异质性.服役时间较长的退役军人具有较好的公共部门工作机会,创业概率较低,而短期服役者则创业概率较高.借助新中国历史上军队规模的外生变动来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本文发现参军经历从整体上显著提高了退役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的可能性.选择创业的退役军人在初次创业时期就更易获得银行贷款,在初创时期和当下企业都拥有更大的投资规模.本文建立了一个职业选择模型解释了其中的机制:一方面,在价值观态度上,退役军人表现出相对于普通人更多的符合企业家精神的性格特质,反映了军队训练的"烙印"效应,使得军人退役后更加偏爱创业而非受雇;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的就业优势提高了创业的机会成本,这对于军人退役后选择创业产生了一种筛选机制.本文的研究对改进鼓励创业的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评估与完善中国的军人福利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军经历创业企业家精神

    监管压力、董事会独立性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属性:基于筹备上市公司的证据

    袁红胡大力刘峰
    7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新三板市场的独特制度场景,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的方法,对筹备上市期间的挂牌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特征、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上市申请相关的预期监管审核压力是驱动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开始上市辅导的3~4年内,公司董事会独立性显著高于其他未筹备上市的公司,而在上市辅导前或开展上市辅导的3~4年以后,两组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没有显著差异.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财务特征更符合上市审核要求的公司,其监管压力对董事会独立性的促进作用得到强化.本文还从独立董事投票、首次公开募股(IPO)过会率以及独立董事的价值效应等角度展开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为认识和理解独立董事制度的属性提供了证据,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式公司管理现代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董事会独立性IPO监管审核筹备上市公司

    社区能力、资本禀赋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影响

    刘辉张伟
    10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型农田水利治理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如何促进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湖南和江西两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双栏模型,实证探究了社区能力、资本禀赋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意愿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能力能有效提高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的程度;资本禀赋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与程度,且不同维度资本禀赋对农户参与意愿与程度的影响存在差异;资本禀赋在社区能力影响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意愿和程度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耕地细碎化程度较低和平原地区,社区能力、资本禀赋对农户治理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基于此,应重视农村社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户的资本禀赋水平和积极消除资源禀赋的约束,以实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水平的提升.

    社区能力资本禀赋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双栏模型

    政府的大数据管理机构能否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李树王雨
    13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依靠市场力量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或将面临"协调失灵"等问题,有效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驱动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是否成立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成立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成立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并且经安慰剂检验、PSM-DID以及更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分析后保持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财务风险以及提升企业价值等渠道对数字化转型产生间接赋能效果.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规模偏好性、科技导向性以及精准的阶段靶向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合理评估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的经济效果以及如何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企业数字化转型多期双重差分赋能效果

    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的污染减排效应:来自城市水污染排放的证据

    郑朝鹏叶建亮
    172-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关系处理是影响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属地管理体制下市县政府环境治理投入不足以及效果不佳等问题,中央启动了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本文以城市水污染排放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该项改革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发现,改革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城市水污染排放的减少,且对西部省份和流域上游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改革主要通过促进绿色发展和减少污染保护发挥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全面评估改革的水污染治理效应、统筹推进流域污染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污染减排效应水污染治理

    数字化转型、金融监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孙中会逯苗苗王宪明
    193-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金融监管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银行呈现出较低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外部金融监管在促进数字化转型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国有大型银行以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分较高的银行由于其本身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系统性风险降低幅度较为有限;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或拥有较高同业资产比例的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该研究还表明,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贷款集中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这些发现为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及相关金融监管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启示.

    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系统性风险

    金融发展、政府规制与绿色"一带一路"

    武力超赵迈丘卫敏卓文康...
    21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发展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实现全球气候和环境目标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世界银行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PPI)数据库中的622个绿色PPP项目样本和"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宏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金融发展与政府规制(包含科技水平、环境规制、政府治理三方面)的角度实证研究了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和政府规制水平越高的国家(地区),进行绿色PPP项目建设的可能性越高,金融发展和政府规制水平的提高也会使私人部门参与绿色PPP项目的积极性增加,从而带动私人投资额的增加.进一步,本文在有效构建和测算"五通"指数的基础上,还实证探究了"五通"指数的绿色效应,结果表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均对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金融发展和政府规制在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绿色"一带一路"PPP模式金融发展政府规制

    精准扶贫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陈言刘荆丽
    245-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扶贫政策能否显著改善中国家庭的性别和城乡间教育差距?基于2012~2018年四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研究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促进了教育公平,使贫困家庭子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1个月,其中子代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3.1个月;(2)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通过提高教育支出占比和改善家庭成员健康程度影响子女教育;(3)政策效应在性别和城乡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上述研究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匹配得分估计(PSM)等一系列稳健性分析.据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切实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促进家庭人力资本积累.

    精准扶贫教育公平准自然实验性别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

    非经济领域项目评比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为例

    金艳霞董骥
    27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作为非经济领域项目评比的典型代表,逐渐成为政府显示自身治理水平的有力手段,但其是否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质增量尚未得到深度考察.因此,本文通过收集2006年以来我国286个城市的非遗项目申报相关信息,结合区域2003~2020年经济发展指标数据,构建以非遗项目申报为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得出: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对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通过了变量替换、样本筛选、排除高铁开通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影响的稳健性检验;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对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可以通过调节区域营商环境与旅游收入的增长质量效应来实现;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增长质量效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区域以及非遗项目存量较多的区域.本文的研究结论验证了非经济领域项目评比的增长效应,同时也为现阶段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与数据支撑.

    非经济领域项目评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区域经济增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