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管理

宋铁栋

双月刊

1674-6252

cem@mep.gov.cn;zghjgl@126.com;hr14000@sohu.com

010-8463635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中国环境管理/Journal Environmental conformity Assessment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能源碳中和数据银行的动态机制及实践路径

    聂耀昱尹西明陈劲李艳霞...
    99-10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技术和数据要素为能源行业面向"双碳"目标转型提供新机遇,在能源和数据驱动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当前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存在多重瓶颈,如何依托数据要素新理念,推动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数据银行理论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相关研究,结合能源大数据产业发展特征,提出了碳中和数据银行促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动态机制,从能源数据资产化、平台化和市场化等环节探讨了能源数据多元化场景应用和价值化实现路径,以期为能源管理决策和能源数据产品的研发与运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最大化释放能源大数据资产价值,完善能源和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和能源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助力能源行业提升创新竞争力、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能源数据碳中和数据银行动态机制数字经济

    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化转型与城市韧性关系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视角

    夏子涵任飞武王艳伟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城市生态化转型与城市韧性提升之间仍然缺乏较为成熟的联结机制,导致了城市建设难以在原有的生态基底上找到韧性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韧性系统研究框架.利用中国2011-202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在不同的城市基础设施转型策略下城市韧性水平的变化过程,得出了分别在两种扰动情景、六种发展战略下的韧性仿真结果.结果表明:①生态转型战略中,飞地新建战略对城市生态、经济、社会韧性的影响作用最明显,其次是"生态>工业>社区".②单一的延续发展对城市各方面韧性的影响效果最差,而转型战略与协同发展战略的影响效果视具体的扰动情景而定.③对城市韧性整体而言,协同发展战略在短期和慢性扰动视角下的效果最好,而转型发展战略在长期或急性灾害冲击下有更大的发展潜力.④我国整体城市韧性子系统只达到了勉强协调状态,增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联性是未来提升城市生态化转型能力和韧性的有效策略.

    绿色基础设施城市韧性系统动力学耦合协调度可持续发展

    基于无人机和卫星影像的光伏电站植被协同管理研究

    周心卉邹志刚唐余丁倩...
    11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光互补电站作为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亟须一种高精度、全过程的遥感技术以实现其对局域尺度光伏电站植被状况的准确监测和实时管控.提供准确的遥感信息有助于优化电站环境管理、推动生态修复,并深入了解光伏电站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不仅可为农光互补电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智慧农业和生态电站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浙江省各类典型农光互补电站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超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对电站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进行精确评估,并结合Sentinel-2 MSI、Landsat-8/9 OLI卫星的同期影像,以均值、动态范围和标准差三个指标定量分析了三类影像反演植被状况的能力,基于回归分析构建了电站全域范围内无人机和卫星影像NDVI数据的转换方程,实现了无人机NDVI数据在不同尺度的应用,并验证了其在浙江省的区域适用性.结果表明:光伏电站内地物空间异质性大、植被长势差异显著,农业种植对提升电站内的NDVI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在全域和分区尺度上均表现出更强的植被探测能力,卫星影像则低估了电站的NDVI值;与Landsat相比,Sentinel-2和无人机之间的NDVI转换方程更有利于实现二者监测结果的互补(R2=0.86,RMSE=0.10).研究结果拓展了无人机与卫星影像在农光互补电站中的协同应用场景,可为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局域尺度碎片化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植被状况精准监测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农光互补电站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光伏+植被指数

    "双碳"目标下基于LCA的典型石化产品碳足迹研究

    李远耿海虹张楚珂杨庆舟...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实现绿色转型的同时,"双碳"目标也给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工业企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碳足迹评价工作是量化碳排放改善效果的技术基础,能够帮助企业开展积极有效的碳管理工作并提高产品绿色竞争力.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典型石化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模型,并以某润滑脂为例进行了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及分析.石化产品的碳足迹计算可以按流程分为原料带入、能源消耗、生产工艺、辅助材料和运输过程五个过程.通过研究发现,该润滑脂产品的碳足迹为1449.15kgCO2/t,在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中原料带入排放占比最大,主要由产品采用多种化工原材料导致;其次是运输过程碳排放,主要由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进行厂外产品运输导致;第三是能源消耗排放,其中大部分由于电力使用和天然气使用造成;辅助材料带入排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使用绿色低碳原材料、合理优化运输布局、实施绿色电力替代和节能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碳足迹.

    "双碳"目标全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典型石化产品润滑脂

    产城融合趋势下工业园区环境社会风险特征及对策研究

    肖皓陈亚林高洋汪诚文...
    141-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产城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其环境社会风险已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围绕工业园区环境社会风险特征、防范与化解等问题,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研究:首先,基于政策分析和文献计量,探究园区环境社会风险问题,对问题形成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在产城融合趋势下,环境抗争日益成为园区环境社会风险的主要表现.进而,运用数据统计和机制模型等方法,深入剖析工业园区环境抗争问题的时空特点和发生机制,并分析得出其历史成因复杂、多种利益诉求、多方主体博弈和多重监管难点等复杂特性.最后,提出工业园区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建议:开展环境社会风险常态化管理、鼓励多元共治管理创新、持续提升管理效能、推进技术攻关,多策并举,软硬兼施,促进园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社会风险工业园区环境抗争产城融合

    碳信息披露的行政法律责任:入法路径及制度体系

    吴树义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信息披露义务作为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支撑,须经行政法律责任规范的具体适用保障履行.实践中,碳信息披露呈现披露内容真实性存疑、披露程序违法较为普遍的现象,偏离"双碳"目标实现的规范性要求.现有碳信息披露行政法律责任体系,忽视了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信息披露与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之间的行为一贯性,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信息披露的行政法律责任预留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对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的行政法律责任规定过于简略.通过对既有分散式立法模式的反思,应以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作为顶层立法,对碳信息披露的行政法律责任体系进行框架性规定,同时在下位法中予以细化规定,以实现法律秩序的内在统一.在细化行政自由裁量区间方面,宜将"违法所得×倍率""损害结果×发生概率"作为弹性指标;在丰富行政法律责任的类型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罚款数额、对披露义务主体及直接责任人员采取双罚制等加大处罚力度.

    碳信息披露行政法律责任入法路径制度体系

    论对环评告知承诺制的虚假承诺惩罚

    吴满昌汪洋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许可领域的告知承诺制在多地逐步推行,一些地区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也进行了告知承诺制试点.然而,环评行政许可的告知承诺制在试点过程中引发了形式上的行政许可、实质上的备案等问题,与环评制度的预防功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逻辑相悖,因此在学界引起很多讨论.与此同时,对于建设单位虚假承诺的惩罚,多数试点地区仅采取撤销行政许可并辅以诚信惩罚的形式,难以对建设单位的虚假承诺行为产生较强的威慑力.本文对虚假承诺的惩罚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其在惩罚环节和事中事后监管环节均存在不足,继而结合虚假承诺预期收益模型、最高威慑效果模型、虚假承诺的支出贴现指数模型进行研究,在加大对虚假承诺惩罚严厉程度、降低惩罚成本、降低惩罚贴现率、提升虚假承诺被惩罚概率等方面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告知承诺制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虚假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