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管理

宋铁栋

双月刊

1674-6252

cem@mep.gov.cn;zghjgl@126.com;hr14000@sohu.com

010-8463635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中国环境管理/Journal Environmental conformity Assessment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生态环境规划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与思考

    蒋洪强王廷玉卢亚灵王明旭...
    5-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规划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工具,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生态环境规划相关数字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生态环境规划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分析了传统生态环境规划存在的一些技术方法落后、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有待深入、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生态环境规划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强数值模拟、大数据分析、数字空间分析、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生态环境规划数值模型大数据数字化数字转型

    生态环境准入制度衔接成效、问题和优化建议

    吴艺楠李芳琪赵芳张翼飞...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二十年以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等制度共同筑牢了生态环境准入的防线,但也出现了管理边界不清晰、管理成效体现不足、制度联动机制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典型规划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三项制度各自发挥的作用,调研部分地区管理实践,提出优化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的对策建议:一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发挥宏观引领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指导性规划同步研究、同期发布;二是规划环评应进一步筑牢"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上收部分规划环评的审查权限,提升规划环评文件质量,强化环评要求落实情况监督;三是项目环评应在生态环境准入制度体系中进一步优化简化,对环境影响可控、环保措施成熟的建设项目,可推动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进一步强化建设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制度整合发挥管理效能.

    生态环境准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

    外部压力+内部能力:政府治理双重维度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彭建军段春梅
    16-2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30/60目标"对政府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政府治理压力和治理能力的视角探寻其与碳减排的关系,为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区、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系统考察了政府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对碳减排的协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且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时,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碳减排的驱动作用因地区分布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外部治理压力内部治理能力碳排放强度

    钢铁领域CO2减排协同发展的实现策略——以京津冀为例

    李健付春旺李柏桐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修正传统的LMDI指数分解法并构建Tapio及交叉脱钩模型,结合灰色预测模型 GM(1,1),实证分析2006-2025年京津冀钢铁领域碳排放的碳强度、驱动因素、脱钩指数及协同关系.结果发现:①京津冀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时期钢铁领域碳排放由快速增长变为缓慢增长,北京市和天津市钢铁领域的碳排放强度均低于地区平均水平,河北省则高于平均水平;②碳增排因素为能源消费碳强度和资本投入,碳减排因素为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劳动投入逐渐从碳增排效应转变为碳减排效应;③京津冀钢铁领域碳排放与工业增加值未实现脱钩,且京津冀三地间脱钩协同关系多表现为不协同.鉴于京津冀城市群钢铁领域聚集,需推进钢铁领域实现协同脱钩,积极引领"双碳"行动.

    "双碳"钢铁领域C-D生产函数LMDI模型脱钩协同

    "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普惠制的探索与实践

    景司琳张波臧元琨孙新宇...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本文介绍了碳普惠制的定义、内涵及其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区别,对国内外碳普惠制的探索、实践进行梳理,通过对相关碳普惠平台的分析研究,提出碳普惠平台建设的业务框架设计,对生活服务业场景接入碳普惠平台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当前我国碳普惠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国内碳普惠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双碳"目标碳普惠制碳普惠平台低碳行为

    企业金融化与绿色转型研究:机制识别与政策优化

    常曦吴非任晓怡
    43-5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体企业金融化往往会对其经营管理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实体上市企业年报和财务数据(2007-2020年),构建其绿色转型指标,进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确证了金融化对绿色转型的影响与机制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会对其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其中短期金融化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地,这一冲击对重污染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机制识别,研究发现上述冲击影响主要通过恶化财务状况、提升企业风险并降低企业预期等渠道导致企业绿色转型水平下降.进一步地,通过政策优化(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度)支持,上述负面效应将被显著削弱,这也说明金融体制机制的优化是降低企业金融化负面效应,提升其转型升级动力和意愿的重要路径.

    金融化企业绿色转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期限结构差异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家族控制与绿色创新效率

    郑智勇许永斌
    5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不同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对碳排放限额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碳配额资源的有效配置.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基于外部组织合法性的压力机制与内部社会情感财富的动力机制两方面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2417家家族企业,建立多期DID面板模型,从家族控制视角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促进了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家族控制弱化了两者间的正向关系.当家族企业处于低CO2排放额度地区且实际控制人代数为一代时,两者关系及家族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宏观层面通过降低规制强度与碳排强度、微观层面通过提高战略差异度与信息透明度来促进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因此,本文从低碳资产的"提质增效"、风险管理和低碳技术推广三个方面改善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以最终实现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家族控制绿色创新效率组织合法性社会情感财富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中的三方演化博弈研究——基于规模差异与政府干预视角

    燕雪云月李姗姗林翰...
    67-7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新举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虽然在高效处理粪污、提高资源利用质量、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其在运营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备利用率低下、粪污未能得到有效收集、骗取补贴等.为了探讨上述运营困境的形成机理,本文从养殖规模差异化与政府干预视角出发,构建政府、养殖户与处理中心三方共同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在不同情境下探讨三方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当小规模养殖户占比较高时,处理中心会选择"投机"策略加以获利,反之,在粪污处理需求大的规模养殖地区,处理中心则倾向于"不投机"的稳定经营策略;虽然政府补贴对于养殖户选择"参与"策略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小规模养殖户而言,仍有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参与"策略;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处理中心的预期收益、受奖惩力度等因素制定合理补贴范畴,若补贴过高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处理中心会为了谋求更多利益而采取"投机"策略;当处理中心投机行为较频繁时,政府需加大监管并提高惩罚力度,以维护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正常运作.

    规模差异政府干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演化博弈

    区块链技术在碳交易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唐金环吴宛亭陈曦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碳交易市场,优化碳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传统中心化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交易低效、监管困难、行政干预过度等机制性问题,本文在剖析碳交易流程功能需求和区块链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动化、可信任的创新碳交易体系构建方案.首先从整体层面出发,依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基于Fabric联盟链的碳交易区块链总体架构,然后对交易体系进行细分,从碳交易二级市场框架、碳交易方法、碳交易监管、碳交易激励与惩罚四个维度探讨了身份认证、智能合约、数据溯源、信用代币等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碳资源向数字凭证转化,实现了碳交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了交易效率;链式数据结构和分布式共识机制扼杀了"舞弊"和"寻租"空间,为实时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创造了条件;碳交易信用代币的发行与应用提供了更为缓和的治理方式,避免了行政强制手段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优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碳交易的效率性和公平性.

    区块链碳交易联盟链信用代币创新体系构建

    "双碳"目标下典型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效率与创新机制研究

    于成学郑洪博武艺芳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制造业城市需要率先完成绿色转型.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框架,构建了更具有实用性的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市为例,利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绿色转型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教育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响应指标对促进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作用明显.此外通过相关环境规制的完善,创新环境和市场化进程促使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并且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扩大城市规模,发挥协同发展优势也可以更好地推进制造业城市的绿色转型.最后,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对策及创新机制,为我国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绿色转型效率指标体系"双碳"目标绿色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