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危化品事故多层级链式推演模型及案例分析

    何青伦姜文宇王飞李鑫...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危化品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支撑事故发生后迅速地进行应急决策研判,基于灾害链理论,从热辐射、毒气、超压3类危化品事故关键致灾因子出发,提出灾害链多层级链式推演模型.采用流体扩散模型和Probit模型,分别构建危化品容器起火概率及顺序预测算法和危化品爆炸点火时刻估计算法,实现对危化品事故中燃烧和爆炸演化过程的定量计算分析.并以广东省某树脂生产厂为研究案例,建立1条由危化品泄漏事故引发的灾害链,推演分析灾害链各节点的演化时间和发生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灾害链推演模型能有效定量化分析实际危化品厂区事故的演化过程、预测事故节点发生概率及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检验危化品厂区布局安全.

    危化品事故灾害链链式推演蒙特卡罗Probit模型

    煤层注射成胶型抑尘剂影响因素及抑尘效果研究

    李懿陆伟李金亮陈云龙...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层注水降抑尘技术中水分易流失,开采时注水抑尘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既能增加煤层保水率又能改善煤层脆性的抑尘方法:研制出以海藻酸钠(SA)为基质的成胶型抑尘剂,并开展比表面积试验、氮气吸附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产尘率试验,研究表面活性剂、黏度及注射压力对成胶型抑尘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有利于煤层润湿,但对抑尘效果影响较小;抑尘剂黏度增大有利于保水,可使保水时间由10 h提升至30 h,但会导致材料难以进入煤层内部;注射压力对于抑尘剂的抑尘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当煤层注射压力较小时,抑尘剂难以快速渗入煤的内部孔隙中,随着压力的增大,抑尘剂逐渐渗入煤孔隙中.当注射压力升至3 MPa后,抑尘效果不再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产尘率由4%降低至2.3%,相对降幅达50%,有效降低了产尘.

    成胶型抑尘剂煤层注水抑尘效果产尘率保水率协同效应

    城市建筑物消防安全评估

    周恩毅谭露胡金荣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城市建筑物消防安全风险,提高建筑单体抵御火灾事故的能力,从建筑消防设计、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管理3方面综合识别消防安全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建筑物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和结构熵组合权重-逼近理想解法(TOPSIS)模型综合评估城市各类建筑及各区域的消防安全风险,并以我国西部X市5大区域262个建筑物加以验证;最后得到消防安全指数和综合排序,进而明晰城市建筑物消防现存的薄弱点.结果表明: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排序为商业综合体>中小学>文物古建筑>高层建筑,城中>城北>城东>城西>城南,需重点关注高层建筑和城市边缘区县的消防安全风险;用该模型得到的评估结果与现状概况相符.

    城市建筑物消防安全评估组合权重逼近理想解法(TOPSIS)指标体系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发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继续入选Q2区

    185页

    低真空隧道列车车厢内部火灾乘客疏散方案

    陈大伟庞世俊郗艳红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内列车火灾的人员疏散问题及烟气蔓延规律,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及人员仿真疏散软件Pathfinder,以低真空隧道内由5节车厢构成的高速列车车厢火灾时乘客疏散为研究对象,综合比较10种疏散方案中疏散时间、烟气蔓延程度及CO体积分数,得到乘客最佳疏散方案,并设计救援车对接高速列车车门的辅助疏散方式.结果表明:当着火车厢的乘客疏散至相邻车厢时,乘客的最佳疏散方式为靠近门口的2排乘客与靠近火源的1排乘客同时离开,随后按照与火源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排撤离.若采用救援车辅助疏散,当火灾发生在车厢1、车厢2或车厢3时,救援车到达后完成全车乘客疏散的总用时分别为533、586和376 s;车厢1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200 s;车厢2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145 s;当车厢3发生火灾时,2个门的利用率较为均衡.因此,在实际疏散时,可以采用语音播报的形式引导乘客充分利用好2个车门,以节约疏散时间.

    低真空隧道列车车厢列车火灾乘客疏散疏散方案火灾模拟软件(FDS)

    复杂网络城市空中交通生态下eVTOL运行风险演化分析

    袁乐平谷泽坤李东琪
    19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城市空中交通(UAM)生态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风险因素间的关联性,并探究各类风险因素对风险防控的影响,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风险演化模型,以国内外无人机事故数据库和通用航空事故统计结果为基础,结合eVTOL在城市低空场景下的运行特点,从人-机-环角度确定35类风险因素和10类危险事件;采用Gephi软件构建网络模型,采用节点度、接近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与网页排序(PR)算法综合评估关键节点,采用边介数评估关键边,确定关键风险传播路径;以降低系统风险为目标,提出断链减灾措施,通过网络效率指标衡量断链控制后的系统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UAM生态下,eVTOL风险因素关联性较强,且存在8条关键风险传播链.阻断关键人为因素、关键系统技术故障因素及关键中间危险事件3种断链方案,分别使系统安全性提高 4.74%、16.21%、18.10%.

    复杂网络城市空中交通(UAM)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运行风险断链控制

    基于欧拉法的消防水炮射流轨迹模型

    白杨阳刘长春李存英艾国栋...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消防水炮射流轨迹预测精度,克服基于传统抛体理论描述"初速度不变,射流流量增加致使射程增加现象"所存在的困难,首先采用欧拉法,沿空气中水射流轨迹建立一维的质量守恒方程、轴向动量守恒方程和径向动量守恒方程;然后假设水柱和空气柱的轴向速度分布形状为"礼帽"形,并据此推导分析建立的守恒方程,进而建立消防水炮水射流轨迹计算模型;最后基于3个守恒方程,给出射流轨迹模型的数值计算流程,并与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误差不超过10%.

    欧拉法射流轨迹消防水炮射程卷吸空气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3版)》发布

    205页

    黄河流域环境风险因素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孝民李伟黄胜忠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环境风险防治,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利用大气污染、水污染、碳排放表征黄河流域环境风险因素,采用空间核密度方法构建核函数进行密度平滑处理,分析环境风险因素空间集聚态势及演化特征;采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剖析多维因素对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污染、水污染、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城市,环境风险防治区域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可降低环境风险因素,但节能环保支出不合理会导致环境风险因素升高;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与风险因素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从长远发展战略看,应该以区域协同治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战略主导,加强中下游城市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行业技术创新投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黄河流域环境风险因素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碳排放

    预案视角下城市防汛应急组织间网络鲁棒性评价

    刘心男薛婷婷纪颖波
    216-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在制订过程中,相关组织应急协同能力难以量化的问题,提出考虑级联失效的城市防汛应急组织间网络鲁棒性评价方法.首先,以北京、上海与深圳市防汛应急预案为研究对象,构建组织间网络,并提出网络攻击策略与鲁棒性评价指标;其次,计算网络特征统计参数,并分析网络拓扑特性;然后,以自然连通度为鲁棒性指标,评价城市防汛应急组织间网络在遭受节点单次攻击与连续攻击下的鲁棒性;最后,对比不同攻击下网络的鲁棒性强弱并找出对鲁棒性影响较大的关键组织.结果表明:北京、上海与深圳市防汛应急预组织间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节点单次攻击时,相较于非级联失效情形,组织间网络在级联失效情况下鲁棒性较弱,造成级联失效节点数较大的组织为影响网络鲁棒性的关键组织;连续攻击时,组织间网络在蓄意攻击情形下鲁棒性较弱,度值较大的组织为影响网络鲁棒性的关键组织.

    城市防汛应急预案组织间网络鲁棒性级联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