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类型与评估方法

    齐庆杰刘英杰孙祚佟瑞鹏...
    16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矿承灾体受地震灾害影响易发生次生灾害风险的问题,首先,调查和分析典型案例,归纳总结煤矿次生灾害类型与破坏特征,并基于人、机、环、管全要素,构建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风险评估三级指标体系;然后,提出风险等级和隐患重要度评估方法;最后,以河北省某市煤矿为例开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类型按照承灾体分为 6 类;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发生可能性评估主要考虑煤矿所在区域地震灾害等级、煤矿次生灾害危险性、煤层瓦斯赋存致灾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致灾性、承灾体设防水平、防灾减灾能力 6 方面,后果严重性评估主要考虑灾害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2 方面;该市煤矿抗震设防薄弱环节为通风系统、井筒支护系统、排水系统,应有针对性地提高抗震设防等级.

    地震煤矿次生灾害灾害类型风险评估隐患重要度

    降雪天气对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恢复的影响

    黄信徐平吴堃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评估降雪天气对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影响,将机场基础设施系统分为物理、功能、经济和组织4 个一级指标,提出降雪天气对各二级指标的破坏强度系数,建立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量化分析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4 种不同等级降雪天气下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水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机场基础设施系统功能受损程度和恢复时间与降雪强度呈正相关;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天气下,系统恢复时间分别为13、14、16 和23 h;暴雪天气下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相对于大、中、小雪下分别降低9.65%、17.01%和20.27%;当破坏强度系数降低20%时,机场基础设施系统的恢复速度从0.053%/h提升至0.061%/h,恢复时间由12h降低至9h.

    降雪天气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一级指标恢复时间

    采用云重心评判法的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

    陈伟炯苏子薇秦庭荣韩伟佳...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突破单环节评价港口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的局限性,合理配置资源,采用云重心评判法全环节评估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面向应急准备、预警、行动、恢复全环节,参照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和国际国内规定,建立综合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传统评价指标因素未涉及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用加权偏离度确定定性指标与定量数值间的转化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优化评价意见,弥补评价样本欠充分带来的精度缺陷;最后,以上海港为例,对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云重心评判法能合理评价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为健全和完备应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云重心评判法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加权偏离度层次分析法(AHP)

    考虑洪涝灾害风险的县域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模型

    宋英华韩保帅郭晨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应急避难场所在灾害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水平,从洪涝灾害的视角出发,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 4 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模型,识别出洪涝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并将其风险值作为权重引入最小化未覆盖风险,同时,结合最小化加权疏散距离、最小化可达性差异,从公平性、效率性、均衡性视角,构建多目标避难场所选址模型;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Ⅱ(NSGA-Ⅱ)求解模型,并以莆田市仙游县现有避难场所布局为例,验证模型.结果表明:对比现有的避难场所布局,优化后的布局方案中总疏散距离、未覆盖风险值及可达性差异性系数分别平均降低35.90%、61.47%、33.62%.

    洪涝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模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

    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模型

    王永刚马文婷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飞行员在紧急情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民航安全事故,基于决策模型和应激理论模型,分析飞行员任务过程,从飞行员运行安全能力和飞行员储备安全能力 2 个方面建立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包含安全运行能力B1 和储备安全能力B2 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得到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核心指标;通过证据推理(ER)算法合成民航安全领域相关专家综合评价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流程,并选取某航空公司2 个机组飞行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模型很好地降低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运行安全能力储备安全能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证据推理(ER)算法

    社会网络视角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合作关系

    白鹏飞谭小虎侯蕊芳
    20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我国地质灾害多部门应急协作关系,从某地质灾害多发省搜集省-市-县 3 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预案.以参与地质灾害应急职能部门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省-市-县3 级地质灾害应急合作网络模型.运用中心性与迭代相关收敛法(CONCOR)迭代相关矩阵计算得到主题词块矩阵结构,以此划分各级职能部门间子群的结构层次.通过密度矩阵,研究子群内部之间关系模式,分析各级应急部门在地质灾害应急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网络凝聚力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应急职能部门在地质灾害应急合作中具有不同的互依性和小团体性,合作模式存在协同不均、信息资源堵塞等问题.整个结构中省-市级应急合作关系相对密切,但县级应急合作网络的整体结构和关系模式相对孤立,部分组织结构间联系程度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能力,完善县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组织结构建设.

    社会网络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合作关系块模型密度矩阵

    考虑信息传递机制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李昆丁景轩李姣姣
    21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出口房间内出口开放状态未知情况下行人疏散选择策略,并评估信息传递对疏散过程中运动状态和疏散效率的影响,提出基于信息传递机制的出口寻踪社会力模型(SFM).首先,在SFM中引入竞争机制,使模型仿真效果更加符合实际疏散场景;然后,研究理性策略与非理性策略引导下的疏散过程,探讨信息变更引发的羊群效应对整体疏散的影响;最后,引入信息传递机制,探索信息交流与合作对逃生路径的优化作用.结果表明:在紧急逃生情境中,对于个体行人而言,理性策略更为稳妥;但从群体行为学角度来看,存在一个最优群体策略分布,即当大约 25%的行人选择理性策略,而剩余75%的行人选择非理性策略时,整个群体的疏散效果可以达到最优;通过引入信息传递机制,逃生行人能够有效地从周围人群中获得关键逃生信息,从而显著提高疏散效率.该机制的促进作用对实际开放出口较少的场景尤为明显.

    信息传输机制社会力模型(SFM)理性策略非理性策略疏散过程

    基于IT2F-BWM-MABAC方法的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

    周青超叶春明耿秀丽
    226-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确定环境下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集(IT2F)-最优最劣法(BWM)-多属性边界近似区域比较法(MABAC)的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方法.首先,针对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过程中评价信息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采用IT2F处理,并利用MABAC对选址方案排序;然后,针对传统的MABAC中属性权重需要从外部获得的问题,采用基于IT2F的BWM确定属性的权重;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城市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研究,并验证所提选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解决不确定环境下应急物流设施选址问题,同时能够保证方案评价的质量.

    区间二型模糊集(IT2F)最优最劣法(BWM)多属性边界近似区域比较法(MABAC)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评估

    陈娜胡毅彤袁英峰秦向南...
    23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消防员训练损伤发生率,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 3 个方面,提出包含19 个指标的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Bonferroni 有序加权平均算子(BON-OWA算子)修正层次分析法(AHP)的误差,获得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引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河南省某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的训练为例,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结果表明:训练装备的战技性能状况指标对消防员的训练损伤风险等级影响最大;该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确定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等级;案例中,消防员在5 种不同情景下的训练损伤风险等级均为一般风险,这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一致.

    博弈论组合赋权云模型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评估Bonferroni有序加权平均算子(BON-OWA算子)

    超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生理指标变化及劳动强度研究

    赵树磊孙兵陈稳干徐寅峰...
    23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超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劳动强度,采用理论分析法确定施工人员劳动强度评价指标,并依托某超高海拔隧道采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分析不同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生理指标变化,进而计算不同工序人员劳动强度及劳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序施工人员劳动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区别,其中,二衬钢筋布设人员心血管负荷超过卫生限值,机械操作人员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规范值;超高海拔隧道二衬钢筋布设劳动强度为Ⅴ级,底板施工与仰拱钢筋绑扎劳动强度等级为Ⅲ级,二衬防水布铺设与机械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等级为Ⅱ级;海拔4 700m时,隧道施工人员劳动效率仅为平原地区的 76%~88%;完成与平原地区相同的工作量,相应工序的人工工日消耗需要增加13.63%~31.58%.

    超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生理指标劳动强度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