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破坏特征与突水风险分析

    李刚刘海振杨庆贺牛伟锋...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弄清采动条件下底板破坏特征,以辛置煤矿1040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研究采动过程中底板应力场分布特征和底板岩层破坏损伤演化特征,结合现场压水试验验证结果,得出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岩层中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和底板岩层破坏范围,并分析评价矿井10号煤层带压开采风险.结果表明:采动影响下煤层底板呈现拉张破坏-压实-拉张破坏的周期性破坏,影响底板破坏深度的工作面长度临界值约为160 m;底板岩层最大破坏深度可达9.50 m,底板突水最大风险点滞后工作面2.6 m左右.

    带压开采底板破坏突水风险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压水试验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配对进近尾流安全间隔研究

    何昕马义龙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多变环境条件下通过单纯数学建模方法预测尾流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首先,研究近距平行跑(CSPRs)道配对进近(PA)模式尾流安全区的基本要求;然后,通过建立运输机机翼尾涡流场,采用k-ε模型数值模拟计算侧风影响下的翼尖涡涡量场,得到配对前机尾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PA尾流安全区,提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PA尾流安全间隔计算方法;最后,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配对前后机分别为B747-400和B737-800,侧风风速3 m/s时的情况,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侧风可以加剧尾流的横向位移,配对后机可在配对前机上风方向跟进飞行避开尾流影响;当飞行环境一定时,前机翼展是PA最大尾流安全间隔值的决定性因素;基于CFD的PA尾流安全间隔计算结果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测量值,提高PA尾流安全间隔值的计算精确性;相同配对机型条件下,基于CFD的PA尾流安全间隔计算结果远小于现行尾流间隔标准.

    计算流体力学(CFD)配对进近(PA)尾流安全间隔近距平行跑道(CSPRs)数值仿真

    抗滑桩前预留岩体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朱大鹏何磊田力秦粮凯...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大开挖条件下桩前预留岩体的稳定性,首先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不同宽度预留岩体的变形及破坏模式试验研究;然后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得到不同破坏模式下预留岩体稳定性计算公式;最后以湖南省某滑坡治理桩前大开挖为例,分析不同破坏模式下预留岩体的稳定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桩前预留岩体宽度的增加,其变形总体呈临空面外凸—少量裂缝—桩前岩体顶面隆起的发展趋势;宽度较大的预留岩体易发生上滑移破坏,宽度较小的预留岩体则易发生下滑移破坏;下滑移破坏中,稳定系数随着预留岩体宽度的增大按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形式增加.

    抗滑桩预留岩体破坏模式稳定性滑移破坏滑坡治理

    基于机器学习的双参数火灾探测方法

    刘全义朱博邓力石航...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单一技术在火灾探测上造成的误报、漏报现象,设计并建立可燃物燃烧试验平台,选取燃烧产物中质量浓度迅速升高的PM10及CO作为分类算法的特征参数,对特征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后,采用逻辑回归(LR)、线性判别分析(LDA)、k近邻算法(kNN)、分类与回归树(CART)、朴素贝叶斯与支持向量机(SVM)等6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火灾探测模型,并评估分析其分类性能.结果表明:6种算法中kNN评估准确率、召回率、F1值和kappa值均高于其他算法,且评估准确率达到95.2%,能够准确地识别燃烧状态;通过分类处理燃烧产物中快速变化的PM1Q及CO质量浓度,能够较准确识别火灾.

    机器学习火灾探测PM10分类算法k近邻算法(kNN)

    钠冷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力特性分析

    王严冬陈永东邓静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系统自然循环热力行为特性和相关设备安全性,基于能量平衡和流动平衡耦合建立钠冷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S)热力模型,探究位差、密度差等非能动特性对系统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印度原型增殖快堆(PFBR)PRHRS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明确管程数、翅片厚度、烟囱直径、风门开度对热力循环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管程数增加,空气热交换器(AHX)传热系数减小13.6%,同时压降增加66.4%,在低管程数时系统综合传热性能较优;随拔风烟囱内径增加或翅片厚度增加,AHX传热系数及压降增加而单位压降传热系数降低,设计中存在最优解;在极端低温工况时减小风门面积可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温度以及系统传热效果,有助于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钠冷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S)印度原型增殖快堆(PFBR)自然循环流动平衡

    穿越富水断层带隧道爆破围岩突变失稳判据研究

    彭亚雄刘广进黄智刚吕虎波...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穿越富水断层带隧道爆破失稳问题,基于爆破作用下隧道-断层系统失稳的力学模型,考虑爆破与地下水共同作用影响,建立穿越富水断层带隧道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揭示隧道-断层系统围岩失稳机制,形成围岩失稳判据,并以福建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为例,评价穿越富水断层带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穿越富水断层带隧道围岩失稳是系统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水岩作用与累积爆破作用下,富水断层带中围岩力学性质不断弱化,突变判据k值不断降低,导致围岩失稳破坏的可能性提高;利用失稳判据获得的失稳风险评价结果与现场工况一致.

    富水断层带隧道爆破失稳判据地下水尖点突变模型

    面向海量不平衡数据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邢玉龙王剑上官伟彭聪...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轨道电路故障诊断任务中监测数据类别不平衡导致诊断模型决策边界产生偏移,以及数据海量导致训练速度慢的问题,提出数据重采样与集成学习算法相结合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特征合成和数据重采样处理不平衡数据,重采样包括随机降采样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然后,利用训练高效的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算法构建面向海量监测数据的故障诊断模块,并设计训练及诊断流程,以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方法调整关键参数;最后,引入不易受数据不平衡影响的Macro-F1值作为故障诊断模型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特征合成、数据重采样对不平衡数据下的各故障诊断模型的综合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LightGBM相较于其他算法在综合表现和训练时间上都是最佳,可保障准确性和面对海量数据时的快速性.

    不平衡数据轨道电路故障诊断集成学习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

    空洞对隧道结构安全影响试验与模拟

    郑艾辰向晋扬黄锋金成昊...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的危害,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变化空洞数量、位置和尺寸3个参数,研究空洞对二次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洞导致衬砌结构安全系数发生显著降低,尤其是空洞同时存在于拱顶、拱底和左右拱腰时,拱脚安全系数变化最为明显,降低了 57%;对于2处空洞组合的情况,左右拱腰同时出现空洞时衬砌结构的受力最为不利,安全系数最低;拱顶空洞环向宽度范围由0.增加至45.的过程中,拱顶弯矩由正转负,安全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空洞范围为45.时拱顶安全系数最小,仅为15.时的34%.

    空洞隧道结构安全系数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二氧化硅凝胶泡沫材料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巩亚文刘应春景明举张英楠...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二氧化硅凝胶泡沫材料黏度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制备一种以复合发泡剂、稳泡剂、硅酸钠溶液和乙酸为原料的二氧化硅凝胶泡沫.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正交试验研究硅酸钠溶液交联体系与复配发泡剂的性能;然后,采用博勒飞黏度计测试不同配比凝胶的成胶时间及黏度,选出适合固体可燃物(木材)阻燃的凝胶配比;最后,采用同步热重(TG)分析仪进行现场试验,测试凝胶泡沫对固体可燃物(木材)的阻燃特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凝胶泡沫对木材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凝胶在成胶过程中可粘结在固体可燃物(木材)的表面;在空气气氛下,木材的残炭率几乎为0,而木材@凝胶泡沫体系试验结束后的残炭率约为48.63%,且在现场木材燃烧试验中,木材比凝胶处理后的木材失重率多46%,说明二氧化硅凝胶泡沫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二氧化硅凝胶泡沫阻燃性能热重(TG)热稳定性成胶时间

    改进POT模型下尾矿坝综合预警值确定方法

    曾纪涵章光吴浩胡少华...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尾矿坝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结合尾矿坝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提出尾矿坝综合预警模型.首先,将尾矿坝预警指标分为监测指标和非监测指标,分别计算2类指标权重,融合得到综合风险指数;然后,引入改进极值(POT)模型,构造综合风险指数的广义帕累托(GPD)函数,并求解函数参数,结合3σ准则确定尾矿坝的综合预警值;最后,以湖北省某尾矿坝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坝综合预警模型能够弥补传统单指标预警模型风险信息反映有限的缺点,并计算得到黄色、橙色、红色综合预警值分别为66.538、71.387、80.585;与云模型(CM)计算结果对比,证明尾矿坝综合预警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极值(POT)模型尾矿坝综合预警在线监测指标融合风险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