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学习下建筑工人高空安全防护装备检测方法

    张萌韩豫刘泽锋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安全防护装备检测技术动态性、协同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一种建筑工人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装备的检测新方法;该方法以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2置换YOLOv4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实现动态视频状态下安全帽与安全带的综合检测;并开展测试,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中央处理器(CPU)运行环境下,检测速度增快2.7倍;在图形处理器(GPU)运行环境下,对于单目标、多目标和小目标的单帧视频检测速度能保持在25~27 ms,同时能取得91.57%、89.69%和86.63%的平均精度.

    深度学习建筑工人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装备动态视频检测

    二维云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的立管风险评估方法

    刘嘉豪余杨张振兴余建星...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非粘结柔性立管关键失效模式,提出一种量化评估与概率推理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法.首先,基于二维云模型改进风险矩阵法;然后将事故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BN),量化评估底事件,并计算其发生概率;通过BN双向推理,求解顶事件失效概率,排查故障源头;最后针对关键失效模式提出预防措施,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非粘结柔性立管失效概率为1.099×10-2;腐蚀、侵蚀和船舶运动3种失效模式风险等级较高,需要在维护时引起注意.

    非粘结柔性立管二维云模型贝叶斯网络(BN)风险评估风险量化分析风险矩阵法

    接入道路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穿村镇路段事故风险影响

    戢晓峰耿昭师普永明卢梦媛...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山区双车道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事故风险,基于道路线形、村镇环境、交通事故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及N-K模型,探究接入道路与环境、车辆及道路线形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穿村镇路段事故风险的耦合影响,并定量分析道路-村镇距离、接入道路类型和数量、交叉口类型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穿村镇路段事故风险的影响及耦合作用.结果表明:接入道路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穿村镇路段事故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与平曲线因素、竖曲线因素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道路-村镇距离和交叉口类型有直接显著作用,接入道路数量和类型仅有间接显著作用;道路绕行村镇大于100 m与机耕道耦合风险最大,风险耦合度为0.359 6;机耕道与3条接入道路耦合风险最小,风险耦合度为0.000 1.

    接入道路山区双车道公路穿村镇路段事故风险结构方程模型(SEM)

    基于聚类分析和SVM的二级公路交通事故严重度预测

    杨文臣周燕宁田毕江郭凤香...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析输入特征对交通事故严重度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影响,基于1 808条山区二级公路事故数据,选择12个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K-means(KM)聚类算法离散化事故严重度的连续特征变量,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识别事故严重度的重要特征变量,通过组合3种输入特征变量(候选特征、KM特征、RF特征)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分别构建事故严重度的3种SVM预测模型(SVM*、KM-SVM和RF-SVM),并分析3种SVM模型的预测性能及适用性.结果表明:通过离散连续变量和识别关键特征参数,可显著提高RF-SV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重伤和死亡事故的预测准确率提高达40%;特征选择对SVM模型性能的影响程度要小于连续变量离散化;RF-SVM模型可获得比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更好的预测性能,但对不同输入特征的敏感性较高.

    K-means(KM)聚类支持向量机(SVM)事故严重度山区二级公路随机森林(RF)机器学习

    基于LSTM-BF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模型

    熊晓夏刘擎超沈钰杰蔡英凤...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综合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贝叶斯滤波(BF)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状态预测模型,首先,通过LSTM模块学习历史交通流风险数据中存在的时间依赖关系;然后,通过BF模块融合LSTM预测结果提高实时风险预测效果;最后,利用宁波绕城高速2020年交通事故和沿线卡口数据,基于事故发生前20 min内上下游卡口间的时空范围,采用移动时间窗形式构建多步特征变量,并进行五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相比随机森林(RF)算法,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在LSTM模型基础上,增加贝叶斯滤波BF模块可使最终风险预测结果F1值达到0.80水平.

    长短期记忆(LSTM)贝叶斯滤波(BF)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预测交通流

    我国煤矿噪声研究进展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杨明贾改妮刘毛毛全星苑...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在煤矿噪声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知网(CNKI),统计分析相关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绘制我国煤矿噪声领域研究态势科学知识图谱.结果表明:煤矿噪声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在近10年年均发文量均在百篇以上;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等机构在煤矿噪声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矿噪声领域研究内容呈动态变化、逐渐拓宽的发展趋势,煤矿噪声、噪声控制等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在地铁、公路隧道等长空间方面开展的噪声特性研究较多,而关于煤矿巷道这一特殊长空间噪声特性的研究较少.

    煤矿噪声中国知网(CNKI)长空间噪声噪声特性混响时间

    矿用通风服微空间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游波毛聪施式亮刘何清...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矿用通风服微空间传热特征,探讨通风服对着装人体的局部降温效果,研究服装微空间热量来源,分析通风服局部传热机制,通过数值模拟与真人受训试验分析环境温度、进气管通风量、进气管路结构对人体皮肤温度及微空间气候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环境温度对人体皮肤温度和微空间环境温度的影响显著,而进气管通风量对人体皮肤温度及微空间环境温度影响不敏感,但对微空间内部环境的风速影响较大;入口风量每增加5 m3/h,人体皮肤温度及微空间环境温度仅降低0.1~0.2℃,随着入口风量的增加,服装微空间内风速加大,人体皮肤吹风感加强,热舒适性增加.通过试验发现通风量为10 m3/h,降温效果最优.

    矿用通风服微空间传热特征数值模拟受训试验局部降温

    改进YOLOv3的复杂施工环境下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赵红成田秀霞杨泽森白万荣...
    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施工场所环境复杂导致的智能监控下安全帽佩戴检测准确率低及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3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采用Focal Loss专注困难正样本训练,提高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在原始网络基础上使用空间金字塔多级池化融合局部与整体特征,提高多尺度检测能力;引入注意力机制,将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模块分别集成到YOLOv3的主干网络和检测层的残差结构中,使模型专注于安全帽特征学习;使用GIoU提高定位准确率,在复杂施工环境不同视觉条件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平均精度达到88%,较原始模型提高13.3%,其中person及helmet的精度分别提高17.2%、9.5%,召回率分别提高15.3%、7.6%.

    YOLOv3复杂施工环境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FocalLoss空间金字塔池化(SPP)注意力机制并集上的广义交集(GIoU)

    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评《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

    刘建阳
    201页

    基于技术创新加强隧道工程安全管控——评《隧道建设质量安全管控技术创新》

    段武全
    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