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伊烈

月刊

1003-3033

csstlp@263.net;cssj@cosha.org.cn

010-64464782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ournal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传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是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性刊物,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及信息性等特点。 大幅度扩版后,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增加新的栏目及页数(2006年为144页),更广泛的反映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各种见解;增加了社会和行为科学及生活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报道,如灾害预防和减灾,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化、产业安全、大众安全、社区安全、安全文化建设等,使原来本刊所报道的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所涵盖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 在报道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报道相关政策的论述,其宗旨是引导公众对安全与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实践、安全活动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并鼓励和指导公众能掌握安全与健康的规律,能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和谐的生活。对于能提高对各种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将放在报道的重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PS数据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行程链聚类研究

    陈冉冉徐佳力李健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帮助政府相关部门精细化监管危险化学品运输,提出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行程链聚类分析框架.设置时空阈值,从GPS数据中提取车辆基站和中途有效停车点,生成危险品运输车辆行程链;在计算行程链数、平均停车点数、平均行程链停车时长和平均行程链距离等已有指标的基础上,使用平均行程风险和平均停车点风险衡量危险品运输车辆行程风险;以行程链特征为聚类指标,轮廓系数与误差平方和为评估指标,比选K-Means、K-Means++、PAM、FCM这4种算法的行程链聚类效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框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K-Means++算法效果最佳,危险品运输车辆被分为化工园区接驳(44.19%)、城际运输(31.42%)、城市配送(13.23%)、场站接驳(9.76%)和非工作状态(1.40%)5类.

    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危险品运输车辆行程链聚类运输风险

    海底金属矿围岩裂隙倾角、开度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付翠翠张永亮曲敏殷诗理...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海底金属矿高承压围岩裂隙倾角、开度对渗流特性的影响,揭示海底金属矿高承压围岩裂隙倾角及开度对渗流速度、出口流量的影响特征,以海底金属矿三山岛新立矿区为工程背景,基于裂隙状态与渗流速度耦合理论建立围岩多裂隙渗流模型,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改变裂隙倾角和开度得到地下水在深井围岩裂隙中渗流速度、出口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裂隙倾角会对地下水渗流速度产生重要影响,多裂隙相交使地下水渗流速度发生突变,在模拟倾角范围内,裂隙倾斜角度越大,地下水出口渗流速度越小,出口流量越小,裂隙相交处渗流速度突变越明显.当裂隙开度处于0.5~2 mm时,裂隙相交处渗流速度发生明显突变,裂隙开度大小对渗流量影响显著.

    海底金属矿裂隙倾角裂隙开度渗流速度渗流特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速公路大型货车追尾风险预测

    温惠英黄坤火赵胜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公路大型货车追尾事故频发的问题,评估高速公路大型货车追尾风险,并分析交通流特性对大型货车追尾风险的影响,以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率.根据德国HighD开源数据集,以不同冲突风险等级的碰撞时间(TTC)阈值作为大型货车冲突风险的划分标准,提取大型货车的车辆轨迹与交通特征参数等数据,基于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3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建立高速公路大型货车追尾风险实时预测模型;以混淆矩阵、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洛伦兹(KS)检验等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各模型的整体预测能力,并选取预测精度最好的模型分析各个特征参数对追尾风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RF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75%,相对SVM模型高出8%,相对ANN模型高出10%,且RF模型的预测精确度、召回率、AUC值和KS值均优于SVM模型和ANN模型;最小车头间距、车速标准差和加速度标准差3个参数对大型货车追尾风险影响程度最高.

    机器学习高速公路大型货车追尾风险预测模型碰撞时间(TTC)

    基于相异路径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

    柴获何瑞春贾晓燕代存杰...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降低多车同时运输危险品时的潜在风险,针对危险品运输网络中2点间相异路径上多车运输问题,提出车辆安全出发时间间隔计算方法,通过路径选择和车辆调配,建立相异路径上多车同时运输车辆调度数学模型,并设计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以8个节点13条边的危险品运输网络中运输10车危险品为例,根据所提方法获得单次运输风险约束条件的运输方案13种,运输总风险约束条件下运输方案15种,对比不同风险约束下的运输风险、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结果表明:相比于运输总风险约束,单次运输风险约束更严格,适合道路管理者筛选安全的运输路径,而运输总风险约束适合承运企业在车辆调度时作出决策.

    相异路径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多目标优化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风险社会下的社区韧性建设金字塔模型

    许文文刘一靓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我国基层社区对风险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入社区韧性概念,研究社区韧性的建构模型与实践路径.首先,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及田野调查,探讨我国社区韧性建设的三向度困境;然后,构建社区韧性建设的金字塔模型;最后,提出提升社区韧性的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区韧性建设存在政策引导力不足、建设目标模糊、建设意识缺乏的三向度困境;我国社区韧性建设可以围绕空间韧性、设施韧性、技术韧性、制度韧性、组织韧性和文化韧性6个维度开展实践.社区韧性提升的实践路径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源投入;制定清晰目标,增强建设意识;设计评估体系,以评促建.

    风险社会社区韧性建设金字塔模型评估体系社区应急管理

    存在逆行人员的疏散模型构建及稳定性分析

    邓青周郑邓立蒋慧灵...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疏散过程中人员行为冲突的演化过程,提高疏散效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2种典型存在逆行人员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行为演化过程,讨论人员密度、事件紧急程度以及个体心理收益对人员合作或竞争策略选择的影响;借助Matlab仿真工具,展示博弈参与者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参数调整对于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存在5个均衡点,分别为(1,0)、(0,1)、(1,1)、(0,0)和一个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逆行人员,获得的收益比例不同,但参数对其行为演化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当正常疏散人员的心理收益、事故的危险程度、逆行人员的额外时间损失增大时,正常疏散人员倾向礼让的策略;当正常疏散人员争抢的成本和逆行人员争抢成功的收益减小时,逆行人员倾向于礼让的策略.

    逆行人员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疏散过程疏散效率

    基于Copula-BN的海上船舶碰撞风险评估方法

    李新宏付雅倩刘亚洲韩子月...
    204-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预防海上船舶碰撞事故,提出一种基于Copula-贝叶斯网络(BN)的海上船舶碰撞动态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高斯Copula识别风险节点的边缘分布,从而更准确地描述风险因素与碰撞事件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首先,收集船舶碰撞事故数据,从人-船-环系统的角度,识别并分析导致船舶碰撞的风险因素;然后,利用Copula函数确定各节点的最优边际分布函数;最后,采用数据结构分析确定BN结构,构建Copula-BN模型,并基于Copula-BN模型进行相关性、前向预测和后向故障诊断分析,依据风险因素与碰撞事件之间的相依性,推出导致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的关键致因,并通过更新节点的状态数据,分析船舶碰撞动态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出导致船舶碰撞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实现海上船舶碰撞动态风险评估.

    海上船舶碰撞Copula-贝叶斯网络(Copula-BN)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因素

    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估与路侧安全设计研究综述

    程瑞盘烨代军吉王涛...
    214-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路侧安全相关领域研究进展,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从文献占比、文献所属地、文献来源3方面分析路侧安全当前发展趋势;从路侧事故风险评估和路侧安全设计方面综述路侧安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从研究方法入手,评述用于路侧事故风险评估的不同预测手段和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路侧事故高风险的前10种显著性致因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驾驶人年龄≤25岁或≥65岁、饮酒、小半径弯道、超速、未使用安全带、大型车、较大交通量、紧邻道路边缘的物体、无照明/夜间、窄路肩.在路侧事故风险评价方面,未来研究应进行动静态多源数据融合,通过探究事故致因因素交互机制,提出路侧事故风险态势研判方法;在路侧安全设计方面,应从精准量化净区宽度、制定净区设置条件、合理匹配护栏等级和降低交通设施解体消能设计成本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路侧安全防护方法.另外,在当前智能网联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人、车、路协同综合感知体系和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车辆行车稳定性同样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路侧事故风险评估路侧安全设计安全防护显著性致因因素

    燃气管网外腐蚀事故DBN模型

    李聪徐子烜庄育锋杨锐...
    227-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燃气管网服役中后期外腐蚀事故致灾机制规律及维护措施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预防燃气管网外腐蚀泄漏事故,利用复杂网络(CN)理论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外腐蚀事故要素及事故链,整理并构建外腐蚀事故凝聚网络;通过度值分析筛选事故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将参数学习及Leaky Noisy-or gate修正模型联合,构建燃气管网外腐蚀事故DBN;根据不同失效场景,得到各动态要素及维护措施对管网失效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事故要素对管网失效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和阶段性,其中,老化、事故积累、化学腐蚀在管道服役中后期对管网腐蚀穿孔和管道破裂有显著影响,压力循环则主导服役中期的管道破裂事故.通过CN拓扑分析,可实现从整体角度出发对事故要素重要度的辨识;通过DBN的构建分析,能获得事故要素对事故后果的动态影响.

    燃气管网外腐蚀事故动态贝叶斯网络(DBN)复杂网络(CN)管道破裂腐蚀穿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