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6238145;5741550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11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控制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率的探讨

    瞿文金郭琼陈秀琼郑丽娟...
    3947-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降低献血者血液采集后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检测超过标准要求而导致血液报废,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血站的成本支出。方法 通过采用初筛时控制ALT不同合格上线与实验室最终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初筛时控制ALT< 50U/L为合格标准,血液ALT检测的不合格率为2。02%;控制ALT< 45 U/L为合格标准,血液ALT检测的不合格率为0。56%。结论 初筛时控制ALT< 45 U/L的标准采集血液,既达到尽可能的采集到血液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最终因ALT检测不合格的比例。

    献血者ALT初筛控制不合格率

    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应用地塞米松临床疗效分析

    吴芳
    3948-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应用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不足24h或者未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超过24h但少于7d。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胎龄<34周的早产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有助于预防早产胎膜早破,尤其对于孕周<34周的早产儿而言,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更是能够有效提高胎儿的生存质量。

    早产胎膜早破地塞米松疗效

    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疗效分析

    杜丽郭建宁张晓真
    3949-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昏迷的原因及治疗疗效。方法 资料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昏迷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抢救治疗,患者抢救治疗的成功率为87。21%,患者的死亡率为12。79%;急诊内科昏迷的患者中,因中毒造成昏迷的患者占39。53%,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昏迷的患者占43。02%,因糖尿病造成昏迷的患者占9。31%,因外伤或溺水等造成昏迷的患者占8。14%。结论 对患者昏迷的原因及病情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及治疗,能够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及治疗疗效。

    急诊内科昏迷临床诊断治疗疗效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温绍锦
    3950-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究。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作为合并组,在选取在这期间收治的24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单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情况、血脂及死亡几率。结果 合并组患者测量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血脂情况明显高于单纯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 <0。05。同时合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6。67%(4例),单纯者组患在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17%(1例),合并组患者的死亡几率明显高于单纯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 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情况均要高于单纯冠心病的患者,而且合并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需要加强学者的重视。

    冠心病糖尿病合并症临床特点

    无呼吸道症状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袁光江刘兴华张静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呼吸道症状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无呼吸道症状老年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结果 老年人的无呼吸道症状肺炎发病原因不容易及时发现,且临床症状多变不典型,很容易出现误诊情况。结论 患有无呼吸道症状老年性肺炎的老年人在发病之初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该病确诊最有效的方式是X光检查,且这种方法经济高效。

    无呼吸道症状老年性肺炎发病隐匿临床研究观察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变化临床观察

    蒋艳云
    3951-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分娩的40例轻度窒息患儿为观察A组,40例重度窒息患儿为观察B组,4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采集血标本进行心肌酶谱分析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观察A组心肌酶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心肌酶谱水平高于观察A组(P<0。05);顺便观察A组32例和B组40例患儿的心电图异常。结论 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能够显示心肌受损的情况,新生儿窒息早期(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和治疗心肌损害,给予临床干预,提高窒息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心肌损害

    小脑梗塞10误诊分析

    宋维良
    3952-3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脑梗塞误诊原因以及处理的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3年误诊患小脑梗塞换着1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运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结果 这10例误诊小脑梗塞患者是后期的诊断过程中,被确诊患小脑梗塞,并且通过治疗后都能够顺利康复。讨论 在诊断过程中有疑似为小脑梗塞的时候,要及时彩玉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确诊以及及时的治疗,防止因误诊造成的危害与医患纠纷。

    小脑梗塞误诊

    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5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孙文荣
    3953-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56例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1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以剖宫产手术,研究组予以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情况,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二次疼痛,但需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病房的实施与成效

    包建红
    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优质护理在产科病房中的实施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给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而常规组则给予传统护理服务。结果 两组护理均获得良好疗效,其中实验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各科室中得到推广。

    优质服务产科实施成效

    集束化干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罗竞平焦迎春石晓兰瞿媛...
    3955-3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 对本科室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集束化组与对照组。集束化组选择2010年——2013年本科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集束化干预,措施包括:选用合适材质的导管,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人员为经验丰富的医生,避免反复穿刺,操作前严格六部洗手法,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按外科小手术的要求消毒皮肤,构建手术无菌区。置管期间每日评估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和导管的通畅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正确冲封管,合理使用输液接头,掌握正确的敷贴更换的时机,改进拔管方法。对照组选择2010年——2013年本科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护士仅限于置管过程、导管使用期间、拔管后的常规护理。结果 采用集束化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能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集束化干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