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段卫国

月刊

1004-7484

zgbjyy68@126.com

010-52917135;52917136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邮局84-168信箱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Journal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王志国
    98-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5种术式的疗效、并发症情况及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 THA组的手术时间长,P<0.05;THA组的术中出血量多,P<0.05;THA组的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解剖型钢板、DCS、DHS、人工关节置换、PFN都是可行的手术疗法,但需严格按照适应症选择手术方式,以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术后随访中的研究

    张驰金京浩
    99-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HR-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 HR -HPV 阳性且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100例,依据病变情况分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即 HSIL组,包括 CINⅡ、CINⅢ、宫颈鳞癌即 SC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即LSIL组,包括CINⅠ)。 CINⅡ、CINⅢ、SCC者及CINⅠ无法随访者行手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6、9、12、18、22个月行HPV、TCT、阴道镜检查,必要时活检。结果存在术后残留、未控或复发者共9例。 HSIL组与LSIL组在HPV转阴率方面分别为9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宫颈病变级别越高,HPV阴转率亦增加。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增多,HR-HPV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呈增高趋势,同时其转阴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R-HPV阴性预测值为100%。各种手术方式对宫颈病灶的清除及HPV感染治疗均有效。不同术式间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 CINⅡ、CINⅢ患者推荐应用宫颈锥切术替代全子宫切除术。 HPV 检测持续阳性提示病灶有残留或者复发,应作为术后随访常规检查。发现HPV感染应积极尽早消除以期阻断宫颈病变的进展。

    HR-HPV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术后随访

    典型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1例

    李乐
    100-100页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病因诊断影像学表现治疗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史永红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临床上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行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4h出血量及产褥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临床上采用 B-Lynch缝合术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治疗24h后的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B-Lynch缝合术剖宫产产后出血

    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分析

    孙仕美田守英
    10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原因及其处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50例。治疗过程中针对治疗组在给予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药物治疗与针灸配合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治疗方式。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经以上治疗后总治愈率为46例(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治愈率32例(64.00%)。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极易出现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问题。通过一般性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治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原因处理策略分析

    20例医源性脾损伤临床分析

    任红瑞于苗子许海伟王丙炎...
    102-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源性脾损伤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到2013年2月出现的20例医源性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全部医源性脾损伤患者都与胆道、肝脏、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以及结直肠等手术相关。2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13例进行脾切除手术,5例进行脾修补手术,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在进行胆道、肝脏、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以及结直肠等手术时,需严格手术操作流程,精细控制,最大程度降低医源性脾损伤发生几率,如出现医源性脾损伤时,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合理治疗方式选用,如脾切除、脾修补等。

    医源性脾损伤治疗分析

    应用LCP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观察

    曲轶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应用LCP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到我院骨科Colles骨折患者66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 LCP 进行治疗,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66例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Col-les骨折较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治疗手段固定较为可靠且近期疗效较为显著,能够加速骨折愈合,无创伤,且取材较为方便,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LCP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Colles骨折临床观察

    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及价值

    聂秀莲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液基薄层细胞技术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从而提高我县在宫颈癌普查中的敏感性和诊断率。方法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 TCT)对11720例宫颈癌筛查的育齡妇女的宫颈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按Bethesda诊断系统( TBS)做出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20例满意标本中,上皮细胞异常(阳性病例)860例,占7.33%,鳞状细胞癌(SCC)12例,占0.10%,腺癌(AC)1例,占0.008%,高级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96例,占0.82%,低级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86例,占2.44%,非典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ASC- H)40例,占0.34%,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412例,占3.51%,非典型腺细胞(AGC)12例,占0.10%,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10860例,占92.66%。结论 TCT和TBS能全面准确反映宫颈病变情况。通过宫颈细胞学筛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治疗,阻断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到浸润癌已经成为预防宫颈癌的关键所在。

    液基细胞技术宫颈癌TBS诊断

    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罗俊生
    104-104页

    临床营养胃肠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因素

    卢佳仕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血压控制达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情况,并且分析和其有关的主要危险性因素。方法对50例60岁以上的无冠心病特征的高血压病患进行24小时心电图动态监测,观察了解其无明显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并且和正常病患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病患组50例病患14例测出心肌缺血,无高血压组仅测出1例心肌缺血。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中因为各种危险性因素的叠加使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概率增加,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血压控制办法后,血压恢复正常标准,并且需要采取各种全面有效的干预手段防止出现危险性因素,以避免出现更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