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陆大祥

月刊

1000-4718

obsbjb@jnu.edu.cn

020-85220269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UMSCs外分泌上清联合替莫唑胺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协同增敏作用

    刘雨思王明明张玉富靳小燕...
    385-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上清(hUMSC-CM)联合替莫唑胺(TMZ)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协同增敏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2种血清剥夺法(24和48 h分批次撤血清法)收集hUMSC-CM并制备成冻干粉,设置5种浓度(0、1、3、6和9 g/L)处理大鼠恶性胶质瘤细胞系RG-2、人星形细胞瘤细胞系U251和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LN-428。通过CCK-8实验检测hUMSC-CM作用于胶质瘤细胞24、48和72 h后的肿瘤抑制可行性及敏感度。HE染色结合CCK-8法确定6种浓度(0、25、50、100、200和400 µmol/L)的TMZ作用于胶质瘤细胞48 h后化疗敏感性的差异。筛选出低、高2种浓度(3和9 g/L)的hUMSC-CM和低、中、高3种浓度(50、100和200 µmol/L)的TMZ配伍,作用于胶质瘤细胞后检测细胞活力和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和cleaved PARP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变化,探讨hUMSC-CM与TMZ体外联合给药协同增敏的作用机制。结果:3种胶质瘤细胞系对hUMSC-CM和TMZ的敏感度为RG-2>U251>LN-428。hUMSC-CM(3和9 g/L)与TMZ(50、100和200 µmol/L)配伍给药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单独给药组显著增强(P<0。05),且随着配伍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9 g/L hUMSC-CM(C9)与50 µmol/L TMZ(T50)配伍可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与C9或T50组相比,CCK-8实验显示C9+T50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HE染色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C9+T50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9+T50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周期发生阻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9+ T50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PARP1、beclin-1和LC3-Ⅱ/LC3-Ⅰ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1)hUMSC-CM与TMZ配伍给药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性,且两者之间存在增敏作用,在不同细胞系中呈现不同的增敏效果。(2)hUMSC-CM提高胶质瘤细胞对TMZ敏感度的机制可能与调节caspase-8/caspase-3/PARP1信号通路及自噬通路、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有关。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替莫唑胺胶质瘤细胞凋亡自噬caspase-8/caspase-3/PARP1信号通路

    Ywhab通过靶向Hsp90aa1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生长

    魏子辰张毅许晗王鑫...
    395-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Ywhab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Ywhab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相关性。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中感染逆转录病毒构建Ywhab基因过表达细胞系,并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Ywhab的mRNA及蛋白(14-3-3β)水平;通过细胞计数法、CCK-8法和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Ywhab过表达对38B9细胞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联合蛋白质谱(CoIP-MS)筛选与14-3-3β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并采用Western blot及分子对接分析进行验证。结果:Ywhab基因在DLBCL中低表达,其低表达预示D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与正常小鼠骨髓B细胞相比,Ywhab在38B9细胞中低表达。Ywhab过表达能在体内外诱导38B9细胞凋亡,促进凋亡蛋白Puma、Noxa和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14-3-3β蛋白能特异性结合Hsp90aa1蛋白并抑制其表达,从而促进38B9细胞凋亡。结论:Ywhab能够显著诱导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Hsp90aa1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Ywhab基因14-3-3β蛋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细胞凋亡Hsp90aa1蛋白

    着丝粒蛋白H在肾上腺皮质癌的表达及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活力和迁移的影响

    邹存茹王丹张玉刘呈悦...
    404-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着丝粒蛋白H(CENP-H)在肾上腺皮质癌(ACC)的表达,分析其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探索敲减CENP-H表达对ACC细胞活力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GEPIA2数据库分析CENP-H在76例ACC患者和128例健康对照中的mRNA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肿瘤分期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运用UALCAN数据库进一步分析CENP-H在ACC不同肿瘤分期的mRNA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ENP-H蛋白在ACC和正常肾上腺石蜡切片的表达。构建敲减CENP-H表达的siRNA(siCENP-H),将人ACC细胞系H295R分为siCENP-H组和siNC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ENP-H、p-ERK1/2、t-ERK1/2、p-P38、t-P38、p-JNK1/2和t-JNK1/2蛋白水平。结果:CENP-H在ACC中表达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且与肿瘤分期和预后显著相关;CENP-H蛋白在A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肾上腺;敲减CENP-H后,H295R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P38和p-JNK1/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以p-JNK1/2的降低尤为显著。结论:CENP-H在ACC中高表达;敲减CENP-H表达能抑制ACC细胞活力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和JN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肾上腺皮质癌着丝粒蛋白H细胞活力细胞迁移MAPK信号通路

    DCLK1在胃癌干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威王光辉刘辉琦刘永年...
    4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对胃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液悬浮培养胃癌干细胞,用DCLK1抑制剂DCLK1-IN-1靶向抑制胃癌干细胞中DCLK1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干细胞中DCLK1、干性相关蛋白(SOX2和OCT4)、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MYC)、耐药相关蛋白(ABCG2和TOP2A)、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用CCK-8法测定DCLK1对胃癌干细胞活力及耐药的影响;用甲基纤维素成球法测定DCLK1对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DCLK1对胃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结果:胃癌干细胞中DCLK1及干性相关蛋白SOX2和OCT4表达明显高于亲本细胞(P<0。01)。DCLK1抑制组胃癌干细胞的增殖、耐药、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Sphere细胞组(P<0。01)。DCLK1抑制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MYC和cyclin D1表达下调,耐药相关蛋白TOP2A和ABCG2表达下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和Snail表达下调,PI3K/AKT/mTOR相关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结论:DCLK1在胃癌干细胞中高表达,它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胃癌干细胞增殖、耐药、侵袭和迁移。DCLK1可作为靶向胃癌干细胞的潜在靶点。

    双皮质素样激酶1胃癌干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敲减SMARCA4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导致HT1080细胞铁死亡

    张戎金蕾邱泽宇葛远龙鞠振宇...
    420-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SMARCA4(SWI/SNF-related,matrix-associated,actin-dependent regulator of chromatin,subfamily A,member 4)在铁死亡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1)培养人纤维肉瘤细胞系HT1080,设置对照[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和不同浓度(31。25、62。5和125 nmol/L)Ras选择性致死小分子3(Ras-selec-tive lethal small molecule 3,RSL3;铁死亡诱导剂)处理组,每组3个复孔;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MARCA4蛋白水平。(2)利用2条小干扰RNA敲减HT1080细胞的SMARCA4基因,并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SMARCA4基因敲减(siSMARCA4-1和siSMARCA4-2)组,每组3个复孔;利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SMARCA4蛋白水平;利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DMSO、坏死抑素2外消旋体(necrostatin 2 racemate,Nec-1s;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苯甲基氧化碳酰-缬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氯化丙酮[Z-VAD(OMe)-FMK,Z-VAD;广谱caspase抑制剂/凋亡阻断剂]和铁抑素1(ferrostatin-1,Fer-1;铁死亡抑制剂)处理后3组细胞的存活率;利用RT-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的铁死亡指标: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基因转录、脂质过氧化、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不稳定铁池(labile iron pool,LIP)和谷胱甘肽;利用RT-qPCR检测3组细胞中铁代谢基因、调控铁死亡的ROS调节基因和胆固醇合成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利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胆固醇处理后3组细胞的存活率。(3)对已发表的在线数据进行共同差异基因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1)RSL3处理降低SMARCA4蛋白水平(P<0。05)。(2)敲减SMARCA4导致细胞铁死亡。(3)敲减SMARCA4不通过影响LIP或调控铁死亡的ROS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而导致铁死亡。(4)敲减SMARCA4影响细胞膜、脂筏相关通路和胆固醇合成;(5)补充胆固醇可以挽救敲减SMARCA4导致的铁死亡(P<0。01)。结论:铁死亡诱导剂RSL3处理降低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中的SMARCA4蛋白水平,且敲减SMARCA4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导致HT1080细胞铁死亡。

    SMARCA4基因纤维肉瘤铁死亡脂质过氧化胆固醇

    更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
    430页

    撤稿声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
    430页

    ATP5J通过TOMM20调节线粒体功能并促进人肝细胞癌细胞转移

    冷君志王根旺刘迪柳科军...
    43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ATP合成酶H+转运线粒体F0复合体亚基F6(ATP5J)通过调节肝癌细胞线粒体功能介导细胞骨架重塑影响肝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细胞癌Li-7细胞株,基因修饰ATP5J表达(过表达和敲减)。使用JC-1染色检测每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情况;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Li-7细胞的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ATP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功能;微丝绿色荧光探针(Actin-Tracker Green-488)检测细胞骨架重塑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TP5J和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的表达水平。结果:过表达ATP5J可上调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线粒体ATP荧光强度、诱导细胞骨架重塑、促进细胞侵袭和TOMM20蛋白表达,抑制ROS生成(P<0。01)。相反,敲减ATP5J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ATP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细胞侵袭能力和TOMM20表达,促进ROS产生,阻断细胞骨架重塑(P<0。01)。结论:ATP5J可调节肝癌细胞线粒体能量转化,其通过TOMM20调节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线粒体ATP产生介导细胞骨架重塑影响肝癌细胞转移。

    肝细胞癌线粒体功能ATP5J蛋白细胞骨架

    姜黄素通过下调HO-1/NQO1保护肝癌模型小鼠

    牟海军陈幸幸刘安安张丽...
    438-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N-亚硝基二乙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取14日龄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DEN(25 mg/kg),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姜黄素(100、200和400 mg/kg)给药组,另取同龄雄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给药组从第8周开始灌4(5 mL/kg),每周2次;同时,给药组开始灌胃姜黄素,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4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HO-1、NQO1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HO-1和NQO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姜黄素治疗后,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0。01),肝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癌结节数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血清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HO-1和NQ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DEN联合CCl4诱导的肝癌模型C57BL/6J小鼠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O-1和NQO1表达有关。

    姜黄素肝细胞癌血红素加氧酶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

    茯苓多糖通过SQLE/NLRP3/GSDMD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焦亡

    杨莹曹媛赵佼李政...
    44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初步探索肝细胞癌(HCC)脂代谢异常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实验验证,探讨茯苓多糖通过角鲨烯环氧酶(SQLE)/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消皮素D(GSDMD)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GEO、GSEA、DAVID、STRING和GEPIA数据库筛选HCC脂代谢异常差异表达基因。(2)收集HCC患者肿瘤组织(n=9)验证SQLE基因的差异表达。(3)培养人HCC细胞系HepG2,采用CCK-8法筛选茯苓多糖浓度。(4)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茯苓多糖(800 mg/L)组,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RT-qPCR检测细胞中SQLE的mRNA表达水平。(5)进一步采用构建过表达SQLE(OE-SQLE)的HepG2细胞,再用茯苓多糖处理,分为5组:对照组、过表达阴性对照(OE-NC)组、OE-SQLE组、OE-NC+茯苓多糖组和OE-SQLE+茯苓多糖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QLE和焦亡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释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坏死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SQLE。HCC患者肿瘤标本验证SQLE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800 mg/L茯苓多糖干预48 h对HepG2细胞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可显著降低SQLE的mRNA表达水平(P<0。01)。SQLE过表达后,焦亡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坏死水平,以及LDH、IL-1β和IL-18释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茯苓多糖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SQLE在HCC中异常高表达;茯苓多糖可通过SQLE激活NLRP3/GSDMD焦亡通路,从而影响HCC细胞生长。

    肝细胞癌茯苓多糖细胞焦亡SQLE/NLRP3/GSDMD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