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出版
中国出版

姜军

半月刊

1002-4166

010-87320413 87319679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2350信箱

中国出版/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我国版权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

    俞锋王哲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所蕴含的治理价值和法理意涵,与现代版权法治的价值追求和法律精神共鸣相通.在版权产业逐步成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文化强国重要力量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观念、法治和利益关系等层面的多重挑战,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版权治理体系演变与文化思想进步的内在联系,进而指导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版权治理体系、推动版权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版权保护版权治理文化强国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知识产权文化的实践展开

    刘华李晓钰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实践在经历了促进价值共识的初级阶段后,在新发展背景下业已进入知识产权文化的精细化治理和品质跃升阶段.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在的实践性、创新性、人民性、开放性等鲜明品格,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实践创新提供了理念指引和方法论启示.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实践应明确以守正创新、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指向为实践向度,以切实的实践路径融汇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

    习近平文化思想知识产权文化法治保障

    学术出版的三个维度

    王保顶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历史维度看,编辑出版推动和促进了典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现实维度看,由于技术进步带来传播方式以及人们阅读、接受方式的变化,学术出版面临发展不均衡、宣传营销不够、融合发展滞后、人才队伍较弱等方面的挑战;从实践维度看,通过深入发掘品牌价值、注重新媒体营销、加强融合赋能等方式,学术出版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术出版典籍文化新媒体营销融合赋能

    亲密有间:"学播"场域青年社群情感连接与互动

    任媛媛王雯黎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空间虚拟与媒介真实融为一体."学播"作为具象传播空间,聚集了大量青年用户进行情感交流.文章结合媒介可供性理论框架,使用数码民族志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学播"场域中的情感传播路径和亲密关系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在"学播"场域下,青年社群的亲密情感从激活到投射再到合意,在不断深化中形成了参与、表达、认同、突破圈层等一系列情感传播效应.

    "学播"情感可供性虚拟场域情感传播

    出版精神内核历史探源及特征机理

    王剑飞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史是人类的文明史,不同地区的出版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核.中西方出版源头是从出版载体为物质源头开启发展历程,依据出版符号展开了认知、思维和传播的文化特征,并因为载体基础与出版符号特征而带来了出版技术的应运而生,又重新作用于前者.出版精神内核的三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从而造成了中外出版特征的差异,并在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沉淀中,生长为出版精神内核形成的内在肌理.

    精神内核出版载体出版符号出版技术

    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医学教材建设

    赵欣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教材建设是培育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医学人才的重要依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医学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医学教材应从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手,与学科体系协调统一,有机融合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医学教材进行组织化管理,多方联动,并实现课程—教材的有效转化,立足于"科技—人才—创新"进行统筹策划,突显医学教材在助力医学科学自立自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

    医学教材健康中国教育科技人才培养

    融视频新闻:基本内涵、生产逻辑与路径创新

    田维钢郑玺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十余年发展,新闻生产"液态化"转向明显,新型媒介生态下主流媒体积极开拓实践,打造一系列形式丰富的融媒产品.文章将当前新闻生产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媒介产品样态定义为"融视频新闻",结合近三年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优秀案例,梳理融视频新闻在数字前沿技术、互动场景体验、情感叙事传播层面的生产逻辑,并从智能内容创作、主题网感表达、深度立体传播等角度出发,明确深度融合下新闻产品的生产路径和传播趋势,为未来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提供新的思考.

    融视频新闻主流媒体技术创新生产实践

    媒介地方感多维建构与价值重塑

    常凌翀沈加陆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技术解构了受众的地方感,"地方"的消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受众对于所在空间的归属感和区域共治的责任感.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担负起重构县域内受众媒介地方感的重要使命.研究以媒体改革成果走在全国前列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内容分析,试图将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中介化机制,阐发、凝练并改进其在本土文化、媒介关系、媒介治理和技术研发四个维度上运用"文化力""关系力""行动力"和"技术力"的发展策略,以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优势效能重构县域内构建受众的地方感的发展策略,为县级融媒体的融合创新与传播实践提供路径参考和价值参照.

    县级融媒体地方感基层治理

    风骨:数智时代学术期刊精神坚守及功能拓展

    刘金波王玥敏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学术期刊不仅要坚守期刊精神、人文情怀和问题意识的"风骨",还需完成功能拓展,即在实现传播、交流、评价与规范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在智能技术、可视化、智库构建与学术引领等层面不断拓展期刊功能.为凸显学术期刊的科研创新能力,未来亟须打造更多具有学术价值、国际视野的人才培育高地与期刊矩阵,办好学术期刊并进一步赋能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数智化学术期刊符号隐喻人机交互功能

    媒体短视频传播城市形象的内在逻辑——以杭州亚运会为例

    董军华徐若寒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场域理论为框架,深入探讨了媒体短视频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内在逻辑,展现了媒体短视频在促进城市"出圈"和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媒体短视频如何作为文化场域新介质强化城市形象并影响文化认同.媒体短视频通过创意内容和生动叙事,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杭州的积极形象,加深了观众对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认同,其高互动性和参与度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界限,还通过用户的评论、分享和参与,将观众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加强了城市文化的共鸣和交流.媒体短视频多模态的传播手段加强了情感共鸣的效果,智能化传播技术增强了观众的全感官体验,双向多频的交互进一步促进了受众之间的联系和社群的形成,为城市未来的数字传播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场域理论短视频城市形象杭州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