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植物和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的研究进展

    陈美镕王宗松汪诗平斯确多吉...
    11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和累积途径是碳固持与稳定机制研究的重点内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分子是土壤有机碳累积的重要来源,为了对植物和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碳累积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结合已发表文献深入剖析了土壤中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累积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微生物残体是近年来研究的前沿内容;相较于森林生态系统,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残体碳研究是当前的热点。2)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但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的定量方法还不完善。3)增温或模拟氮沉降对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累积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内容,但不同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不同来源有机碳的精确定量,深入分析不同来源有机碳累积的影响机制,同时完善降水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来源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影响研究。

    植物源碳微生物源碳土壤有机碳文献计量分析全球变化

    内蒙古中部地区草地昆虫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岳宏儒刘光明张素华他富源...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草地昆虫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扫网法于2019年7~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市及西乌珠穆沁旗的温性荒漠、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草甸草原、低地草甸5个不同草地类型进行昆虫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累计采集昆虫8目60科151种3232头,其中膜翅目昆虫物种数最多,为 48种,占总物种数的 31。79%;低地草甸的昆虫α多样性最高,温性荒漠草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低,温性典型草原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影响昆虫α多样性的最显著环境因素为最暖季降水量,不同草地类型间昆虫β多样性主要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年均温的影响。因此,合理的保护草地结构是保护草原昆虫多样性的关键。

    草地类型昆虫多样性影响因素内蒙古中部

    石墨烯添加对无芒雀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牧仁乔俊王丹阳安景源...
    13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石墨烯添加对干旱区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设置 5个石墨烯添加水平:0 mg/L(C0)、25 mg/L(C1)、50 mg/L(C2)、100 mg/L(C3)、200 mg/L(C4)。2023年6月1日进行盆栽种植,同时浇灌不同浓度石墨烯,于出苗后第45 d、75 d和100 d测定牧草生长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石墨烯添加可以促进无芒雀麦生长,无芒雀麦基径、叶宽和叶长分别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12。32%、39。33%和13。10%(P<0。05);无芒雀麦总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分别增加44。28%和47。91%(P<0。05)。(2)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2。99%和12。97%(P<0。05),土壤速效钾在C4处理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4。26%(P<0。05)。(3)经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指标简化为5个相对独立的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4。257%,总生物量干重贡献最大;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石墨烯浓度分为3类,其中50 mg/L处理效果最好。适量石墨烯添加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无芒雀麦生长,但高浓度石墨烯添加将产生抑制作用。

    石墨烯人工草地无芒雀麦土壤养分综合分析

    复合乳酸菌对不同含水量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王娇景媛媛蒋恒王昊然...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复合乳酸菌和含水量对苜蓿青贮发酵的影响,本研究以收割后晾晒至水分含量分别为59。50%和71。40%的苜蓿为原料,设置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组(Z+B)、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组(Z+B+W)、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泡菜乳酸菌发酵粉组(Z+B+P)、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泡菜乳酸菌发酵粉组(Z+B+W+P)、泡菜乳酸菌发酵粉组(P)共5个处理,以不加菌为对照组(CK),室温条件下青贮60 d后测定苜蓿的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水分含量为59。50%时,添加乳酸菌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都显著高于CK组(P<0。05),pH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Z+B组干物质含量(38。80%FM)、粗蛋白含量(20。60%DM)、粗脂肪含量(4。50%DM)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4。54%DM)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7。50%DM)最低,pH值(4。55)最低,乳酸含量(7。40%FM)最高,未检测到丁酸。苜蓿水分含量为71。40%时,添加乳酸菌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pH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Z+B+W+P组的干物质含量(27。55%FM)、粗蛋白含量(20。30%DM)高于其他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6。32%DM)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9。25%DM)最低,乳酸含量(6。79%FM)最高,丁酸含量(1。09%FM)最低。综上所述,低水分条件(59。50%)下Z+B组青贮效果最佳,高水分条件(71。40%)下Z+B+W+P组青贮效果最佳。

    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含水量添加剂

    《中国草地学报》(原《中国草地》)获奖及被收录情况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