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草原防火政策下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风险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

    张恒诺敏班擎宇赵鹏武...
    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原火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不同时期的草原防火政策可能会导致草原火灾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内蒙古1981~2020年草原火灾数据,以新旧《草原防火条例》实施时间(旧《草原防火条例》1993年10月5日颁布并实施,新《草原防火条例》2008年11月19日颁布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为界线,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分4个时期(1981~2020年、1981~1993年、1994~2008年、2009~2020年)对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概率与驱动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绘制草原火灾风险等级区划图。结果表明:(1)4个时期建模的全样本AUC在0。930~0。940之间,精度优异。(2)在不同时期,气象因素(日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等)始终是影响草原火灾的主导因素,海拔、距火点最近公路距离等因素也是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3)1981~1993年和1981~2020年草原火灾风险区基本相似,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和兴安盟北部,1994~2008年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而2009~2020年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西部、锡林郭勒盟北部、阿拉善盟东南部、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东部。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草原防火条例驱动因素火灾风险区划

    西藏高寒地区冷季圈舍环境参数及其与舍饲牦牛增重的关系

    孙梦娇王梓凡孙光明洛桑顿珠...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西藏高寒地区冷季圈舍环境参数及其与舍饲牦牛增重的关系,本研究在拉萨市的林周县、当雄县和尼木县典型牦牛养殖场,分别随机挑选20头牦牛于1~3月进行为期79 d的全舍饲饲养,并监测牛舍内温度、湿度及CO2、PM2。5和PM10浓度等环境参数和牦牛日增重。结果表明:试验期内,3县牛舍内温度、湿度差异显著,尼木县牛舍内平均温度和湿度最高,分别为 3。96℃和 38。19%,林周县分别为 1。50℃和 25。33%,当雄县分别为-3。83℃和 36。21%;尼木县牛舍内CO2 浓度最高(961。19 mg/m3),当雄县次之(879。35 mg/m3),林周县最低(837。65 mg/m3);PM2。5和PM10浓度为林周县最高,尼木县次之,当雄县最低。各县牛舍内1~3月温度呈上升趋势,其他环境参数变化趋势不一致。各县牦牛日增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尼木县最高(587。91 g/d),当雄县次之(321。53 g/d),林周县最低(262。14 g/d)。回归分析表明,牦牛日增重与牛舍内温度、CO2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湿度、PM2。5和PM10浓度无直接关系。由以上结果可见,在冷季漫长的西藏高寒地区改善牛舍环境有益于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高寒地区牦牛畜舍环境日增重CO2排放

    薹草属植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竞红张靖楠覃崇源谭卓然...
    12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薹草属(Carex)隶属于莎草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该属植物种类繁多,可见于林下、林缘、湿地、草甸等多种生境,分布较为广泛。该属内许多薹草种株型优美,抗性较强,在园林植物造景、盐碱地绿化和湿地植被修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从薹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抗逆性与栽培繁殖3个方面对其分类依据、新种发现情况、不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以及不同繁殖方式和养护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薹草属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薹草属植物后续在抗逆机理、种子萌发和快速繁殖等方面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薹草属形态特征系统分类抗逆性繁殖

    豆科牧草嫩枝扦插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展

    陆婕王俊杰
    13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豆科牧草在畜牧生产中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境内分布范围极广。在豆科牧草的栽培中,扦插繁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段,主要包括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两种繁殖方法。但豆科牧草种类繁多,扦插繁殖技术各有不同。目前,豆科牧草嫩枝扦插领域的繁殖技术研究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限制。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规格插条的选择、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以及植物对生长环境因子的响应分析,总结了目前关于豆科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豆科牧草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和多花黑麦草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何鹏亮揭红东Adnan Rasheed赵龙...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湖南地区冬闲田种植的牧草种质,本研究以中饲3297小黑麦、牧瑶多花黑麦草和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材料,在湖南省5个试验点(湘北站、湘东站、湘西站、湘南站、湘中站)采用大田试验对其农艺性状和抗倒伏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质中,中饲3297的株高、茎粗和干草产量最高,抗倒伏性最好,特高分蘖数最多且鲜草产量最高,牧瑶叶片数最多;5个试验点中,湘西站的株高、茎粗、分蘖数、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湘北站的叶片数最多;种质×试点互作效应表明,湘中站的中饲3297株高最高,湘西站的中饲3297茎粗和干草产量最高,湘西站的牧瑶分蘖数最多且鲜草产量最高,湘北站的牧瑶叶片数最多。关联度分析表明,中饲3297小黑麦生产性能最好,最适宜在湖南地区种植。

    小黑麦多花黑麦草农艺性状抗倒伏性